专利名称:道路雨水地下回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雨水地下回灌装置,属于排水工程领域,涉及城市道路排水,特别是涉及路面雨水的收集利用回灌补给地下水的构筑物。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已经成为人类刻不容缓的焦点问题。由于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地下水储水量急剧减少,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另外城市地面硬地化破坏了自然水循环的通道,雨水降落在建筑区或硬化地面而不能再以自然方式进行水循环,从而导致土壤的含水率发生变化,使自然循环形成的地下水量大大减少。对一般城市而言,除了雨季外,大多数降雨均为中雨和小雨,而此时正值地下水位较低的季节,雨水都是通过管道排放掉了,不能有效地渗入到地下补给地下水,是一种水资源的浪费。目前,地下水回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雨水地下回灌装置,收集利用道路雨水,解决现有技术道路雨水系统全部排放的问题。有益效果是利用道路雨水口收集的雨水进行地下回灌,沿道路布置回灌井,具有分散回灌补给的特点,城市整体大面积补给地下水,起到了水资源涵养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又能降低雨水排水系统的负担,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雨水口 1、连通管2、回灌井3,雨水口 1通过连通管2与回灌井3 相连。落在路面8和人行道9的雨水通过地面径流流入雨水口 1,雨水口 1有两个排出口, 一个接连通管2,另一个接溢流管7,溢流管7比连通管2高,降雨初期的雨水基本全部通过连通管2流入回灌井3,当回灌井3处于饱和状态或雨量较大时连通管2排水不及才通过溢流管7流入雨水管道排放。回灌井3由透水管4、滤层5和封层6组成,回灌井3呈圆形, 透水管4位于中间,透水管4的外围为滤层5,封层6位于滤层5的上部。流入回灌井3的雨水通过透水管4流入滤层5,滤层5形成一个蓄水层,雨水存储在滤层5内慢慢向土壤渗入,实现雨水地下回灌。
图1为道路雨水地下回灌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道路雨水地下回灌装置平面布置图。图中1-雨水口,2-连通管,3-回灌井,4-透水管,5-滤层,6-封层,7-溢流管, 8-路面,9-人行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本实用新型结构见图1,平面布置见图2,按照道路排水设计图纸布置雨水口 1,对应雨水口 1的位置布置回灌井3。一般道路雨水口间距在30 50米之间,为了提高回灌效果,可在两个雨水口之间增加回灌井3。在雨水口 1和回灌井3之间采用连通管2连通, 连通管2为直径Φ 200毫米的PVC管,连通管2应带有坡度,沿道路方向的连通管2应与道路坡度一致,溢流管7接道路雨水管道。砌筑雨水口 1时应保证溢流管7比连通管2高, 以溢流管7管底与连通管2管顶平齐为宜。回灌井3采取钻孔或人工挖孔方式施工,井径 800毫米,深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高于地下水位1米为宜,越深回灌效果越好,但施工难度和施工费用会增加,深度一般5 10米。在回灌井3的中央放置透水管4,透水管4采用直径Φ 200毫米的软式透水管,软式透水管是一种具有集透水和过滤作用为一体的滤水管材。透水管4的外围填滤层5,滤层5采用砂砾石。在距井口 500毫米范围内采用粘土夯填封层6,封层6起到滤层5饱和时阻止雨水向上渗透的作用。上部按照道路施工要求回填, 施工路面8和人行道9,本实用新型实施完成。
权利要求1.一种道路雨水地下回灌装置,包括雨水口(1)、连通管O)、回灌井(3),其特征是所述的雨水口(1)通过连通管O)与回灌井(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水地下回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雨水口(1)有两个排出口,一个接连通管O),另一个接溢流管(7),溢流管(7)比连通管O)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水地下回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回灌井(3)由透水管、滤层( 和封层(6)组成,回灌井C3)呈圆形,透水管(4)位于中间,透水管(4) 的外围为滤层(5),封层(6)位于滤层(5)的上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雨水地下回灌装置,属于排水工程领域,涉及城市道路排水,特别是涉及路面雨水的收集利用回灌补给地下水的构筑物。本实用新型由雨水口、连通管、回灌井组成,雨水口通过连通管与回灌井相连,雨水口有两个排出口,一个接连通管,另一个接溢流管,溢流管比连通管高,降雨初期的雨水基本全部通过连通管流入回灌井。雨水流入回灌井后通过透水管流入滤层,滤层形成一个蓄水层,雨水存储在滤层内慢慢向土壤渗入,实现雨水地下回灌。本实用新型利用道路雨水口收集的雨水进行地下回灌,起到了水资源涵养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又能降低雨水管道负担。
文档编号E03F1/00GK202099866SQ20112018140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日
发明者冷静, 刘建华, 唐宁霞, 朱方, 李鹏, 王峰, 闫克礼, 闫雷柱, 陶义, 韩聪 申请人:洛阳市淼泉给水排水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