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38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包括路崖和沟渠,沟渠中设置有多个集水井,所述沟渠与道路雨水井通过溢流堰孔连通,所述沟渠和集水井上设置有沟渠盖板,路崖上开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沟渠盖板结合形成进水通道,在所述沟渠与所述路崖连接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本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在所述沟渠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并通过所述路崖的凹陷部与所述沟渠盖板之间形成的进水通道,使道路冲洗污水和雨水进入所述沟渠,可见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污水净化系统采用了不同于现有技术中方式进行进水,因此,不存在沟渠盖板上的孔易堵塞,或者沟渠盖板上仍有部分泥水残留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进水效率。
【专利说明】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清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交通道路扬尘对城市大气环境PM2.5污染有重要影响,不同地区的比例达到10%至30%,通过清扫随时清除路面上的尘土可有效控制道路扬尘排放。目前,采用机械式道路清扫已占绝对优势,使用量较大的旋刷式清扫车对树叶等大块物效果较好,但其清扫尘土的效果较差且易造成清扫扬尘。近年来,很多城市开始使用收集型水冲洗车,路面尘土清除效果有很大提高,消除了清扫过程扬尘,但收集的泥水占据车辆较大空间,使清水装载量相应减少,工作效率低,耗水量大,尾气和噪声污染较大,泥砂处置困难。
[0003]工艺先进和经济实用的道边沟渠冲洗技术系统可以基本解决收集型冲洗车存在的问题,该技术系统由冲洗车和道边沟渠两个系统组成(双系统技术),可以实现冲洗水循环利用,能够收集大量雨水,工作效率提高近I倍;冲洗车系统比原来简单且可作为多功能车使用,能耗和尾气排放降低50%,噪声明显降低,购置和使用成本降低30%以上;道边沟渠系统用来收集冲洗水和雨水,冲洗水在沟渠内完成沉淀净化,解决了冲洗泥水处理和泥砂处置等难题。
[0004]但,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道边沟渠系统,其在收集道路冲洗污水和雨水的过程中,水需要通过沟渠盖板上的孔才能流入沟渠,因此,道边沟渠盖板上仍有部分泥水残留,而且沟渠盖板过滤孔易堵塞,从而影响对水的收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所述道路冲洗污水和雨水的收集效率高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包括路崖和沟渠,所述沟渠设置于道路与所述路崖之间,所述沟渠中设置有多个集水井,所述沟渠与道路雨水井通过溢流堰孔连通,所述沟渠和集水井上设置有沟渠盖板,所述路崖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沟渠盖板,且所述路崖上开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沟渠盖板结合形成进水通道,在所述沟渠与所述路崖连接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
[0007]可选的,所述凹陷部的上边缘高于所述沟渠盖板的上表面,所述凹陷部的下边缘低于所述沟渠盖板的下表面。
[0008]可选的,所述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还包括挡墙,所述挡墙设置于沟渠盖板和道路之间,且其上表面与所述沟渠盖板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其下表面低于所述沟渠盖板的下表面。
[0009]可选的,所述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还包括集水井过滤网和/或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所述集水井过滤网竖直设置于集水井与所述沟渠的连接处,所述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覆盖所述溢流堰孔,固定于所述沟渠的侧壁上。
[0010]可选的,所述路崖的凹陷部的上边缘距路崖的上表面的距离为60-120mm,且所述凹陷部向所述路崖内延伸的距离为60-100mm,其高度为280_360mm ;所述凹陷部在路崖的长度方向上贯穿整个路崖,且所述凹陷部的截面包括两个等半径的圆弧以及连接所述圆弧的直线,所述圆弧的半径为60-100mm ;且所述路崖的宽为160_220mm,高600-800mm,长500-800mm,所述路崖高出道路的路面120_260mm。
[0011]可选的,所述沟渠盖板靠近路崖的一端的上角为圆角,在所述沟渠盖板上开设有条形盖板吊孔,所述盖板吊孔的长为50-100mm,宽为10_30mm ;所述沟渠盖板的厚度为50-100mm,长度为 800-1200_。
[0012]可选的,所述进水孔为多个,每两个相邻的进水孔的距离为120-200mm,所述进水孔的入口处宽为60-100mm,高为60_100mm ;所述进水孔的出口处的宽为60_100mm、高为80_120mm。
[0013]可选的,所述集水井过滤网和/或所述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的网孔小于等于I目。
[0014]可选的,所述集水井过滤网为不锈钢集水井过滤网;
[0015]和/或,所述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为不锈钢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
[0016]可选的,所述挡墙为混凝土挡墙。
[001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在所述沟渠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并通过所述路崖的凹陷部与所述沟渠盖板之间形成的进水通道,使道路冲洗污水和雨水进入所述沟渠,可见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污水净化系统采用了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沟渠盖板的上开设有进水孔的方式进行进水,因此,也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的沟渠盖板上的孔易堵塞,或者沟渠盖板上仍有部分泥水残留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进水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的集水井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的集水井过滤网的设置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的道路雨水井结构以及溢流堰孔过滤网的设置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2]图中标记不意为:1-路崖;2-沟渠;3-道路;4_集水井;5_道路雨水井;6_溢流堪孔;7_沟渠盖板;8_凹陷部;9_进水孔;10_挡墙;11_集水井过滤网;12_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13_盖板吊孔;14-槽型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24]实施例1
[0025]参考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包括路崖I和沟渠2,所述沟渠2设置于道路3与所述路崖I之间,所述沟渠2中设置有集水井4,所述沟渠2与道路雨水井5通过溢流堰孔6连通,所述沟渠2和集水井4上设置有沟渠盖板7,所述路崖I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沟渠盖板2,且所述路崖I上开设有凹陷部8,所述凹陷部8与所述沟渠盖板2结合形成进水通道,在所述沟渠2与所述路崖I连接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9,所述进水孔9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
[0026]本实用新型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在所述沟渠2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9,并通过所述路崖I的凹陷部8与所述沟渠盖板7之间形成的进水通道,使道路冲洗污水和雨水进入所述沟渠2,可见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污水净化系统采用了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沟渠盖板的上开设有进水孔的方式进行进水,因此,也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的沟渠盖板上的孔易堵塞,或者沟渠盖板上仍有部分泥水残留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进水效率。
[0027]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凹陷部8的上边缘高于所述沟渠盖板7的上表面,所述凹陷部8的下边缘低于所述沟渠盖板7的下表面,以通过所述沟渠盖板7和所述凹陷部8的结合,实现所述进水通道。
[0028]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还包括挡墙10,所述挡墙10设置于沟渠盖板2和道路3之间,且其上表面与所述沟渠盖板2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其下表面低于所述沟渠盖板2的下表面,以通过所述挡墙10实现对所述沟渠盖板2水平位置的固定。
[0029]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还包括集水井过滤网11和/或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12,所述集水井过滤网11竖直设置于集水井4与所述沟渠2的连接处,所述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12覆盖所述溢流堰孔6,固定于所述沟渠2的侧壁上,以对进入集水井4的水进行过滤,并能阻挡漂浮物。
[0030]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路崖I的凹陷部8的上边缘距路崖I的上表面的距离为60-120mm,且所述凹陷部8向所述路崖I内延伸的距离为60_100mm,其高度为280_360mm ;所述凹陷部8在路崖I的长度方向上贯穿整个路崖1,且所述凹陷部8的截面包括两个等半径的圆弧以及连接所述圆弧的直线,所述圆弧的半径为60-100_ ;且所述路崖I的宽为160-220mm,高600-800mm,长500-800mm,所述路崖I高出道路的路面120_260mm,路崖I与沟渠2之间的缝隙用水泥或胶黏剂密封,以防止冲洗道路的水通过所述缝隙进入沟渠以外的区域。
[0031]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沟渠盖板2靠近路崖I的一端的上角为圆角,在所述沟渠盖板2上开设有条形盖板吊孔13,所述盖板吊孔13的长度为50-100mm,宽度为10_30mm ;所述沟渠盖板2的厚度为50-100mm,长度为800-1200mm,已通过所述盖板吊孔13将所述盖板2放置于所述沟渠2或集水井4上。
[0032]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进水孔9为多个,每两个相邻的进水孔9的距离为120-200mm,所述进水孔9的入口处宽为60-100mm,高为60_100mm ;所述进水孔9的出口处的宽为60-100mm、高为80_120mm,以通过所述多个进水孔9的结构设计,尽量减少在所述侧壁上开设进水孔9对所述沟渠2侧壁的强度的影响。
[0033]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集水井过滤网11为不锈钢集水井过滤网;
[0034]和/或,所述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12为不锈钢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以防止道路冲洗污水锈蚀所述集水井过滤网11和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12。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墙10为混凝土挡墙,所述路崖、沟渠、集水井和沟渠盖板均采用混凝土制备。
[0036]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在所述沟渠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槽型卡14,所述集水井过滤网11安装在所述槽型卡中,且所述集水井过滤网的网孔小于等于I目,高度距盖板5mm,以实现对所述集水井过滤网的固定。
[0037]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的网孔小于等于I目,以有效拦截漂浮物。
[0038]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挡墙10宽> 50mm,高> 300mm,长> 1000mm。
[0039]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道路雨水井5上也设置有所述沟渠盖板7。
[0040]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的有益效果:
[0041]1、有效收集道路冲洗污水
[004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路崖凹陷部设计,进一步完善了沟渠系统,可有效收集冲洗泥水。
[0043]2、有效解决盖板过滤孔堵塞
[0044]本实用新型根据路崖凹陷部设计,采用不具有进水孔的沟渠盖板,不仅能提高盖板承重,还有效解决了带进水孔的沟渠盖板易堵塞问题,从而可更有效收集泥水。
[0045]3、环境效益
[0046]本实用新型可减少道边泥水沉积,可减少因路面残留尘土造成的道路扬尘污染。
[0047]4、社会效益
[0048]本实用新型可减少道边泥水沉积,使道路干净美观。
[0049]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0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崖和沟渠,所述沟渠设置于道路与所述路崖之间,所述沟渠中设置有多个集水井,所述沟渠与道路雨水井通过溢流堰孔连通,所述沟渠和集水井上设置有沟渠盖板,所述路崖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沟渠盖板,且所述路崖上开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沟渠盖板结合形成进水通道,在所述沟渠与所述路崖连接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上边缘高于所述沟渠盖板的上表面,所述凹陷部的下边缘低于所述沟渠盖板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墙,所述挡墙设置于沟渠盖板和道路之间,且其上表面与所述沟渠盖板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其下表面低于所述沟渠盖板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水井过滤网和/或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所述集水井过滤网竖直设置于集水井与所述沟渠的连接处,所述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覆盖所述溢流堰孔,固定于所述沟渠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崖的凹陷部的上边缘距路崖的上表面的距离为60-120mm,且所述凹陷部向所述路崖内延伸的距离为60-100mm,其高度为280_360mm ;所述凹陷部在路崖的长度方向上贯穿整个路崖,且所述凹陷部的截面包括两个等半径的圆弧以及连接所述圆弧的直线,所述圆弧的半径为60-100mm ;且所述路崖的宽为160_220mm,高600_800mm,长500_800mm,所述路崖高出道路的路面 120-26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渠盖板靠近路崖的一端的上角为圆角,在所述沟渠盖板上开设有条形盖板吊孔,所述盖板吊孔的长为50-100mm,宽为10-30mm ;所述沟渠盖板的厚度为50-100mm,长度为800-1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为多个,每两个相邻的进水孔的距离为120-200mm,所述进水孔的入口处宽为60-100mm,高为60-100mm ;所述进水孔的出口处的宽为60_100mm、高为80_120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过滤网和/或所述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的网孔小于等于I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过滤网为不锈钢集水井过滤网; 和/或,所述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为不锈钢雨水井溢流堰孔过滤网。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冲洗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为混凝土挡m ο
【文档编号】E03F1/00GK203856049SQ201420286848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李钢, 樊守彬, 黄玉虎 申请人: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