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雨水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997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水回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雨水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小型建筑物上都没有设置雨水回用系统,部分大型建筑物配套设有雨水收集系统,但其设置不合理,雨水利用率低,绿化灌溉水也依赖于市政网管供水,对水资源要求高,增加了建筑物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可以满足建筑物中各种用水要求的建筑物雨水回用系统。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雨水回用系统,它包括建筑物本体,在所述建筑物本体四周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通过雨水收集管与集水池相连,所述集水池与雨水分配装置相连,所述雨水分配装置分别与洗车池、绿化灌溉装置和景观水池相连,在所述雨水分配装置上设有水质检测器,在所述雨水分配装置与景观水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过滤装置,所述洗车池与洗车水回用装置相连,所述洗车水回用装置与集水池相连,在所述集水池上设有溢流管。

所述洗车水回用装置由泥浆池、沉淀池和清水池组成。

所述集水池与膜过滤组件相连。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发明设置集水池,用于收集雨水,通过雨水分配装置合理供应各种用水装置,在雨水分配装置上设置水质检测器,并且在雨水分配装置与景观水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过滤装置,两者配合使用,使景观水池水质符合使用要求,设置洗车水回用装置,循环利用水源,无洗车污水排放,采用膜过滤组件,使水质符合日常生活用水要求,随取随用,本系统雨水利用率高,可以满足建筑物各种用水要求,降低建筑物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雨水回用系统,它包括建筑物本体1,在所述建筑物本体1四周设有排水槽2,所述排水槽2通过雨水收集管与集水池3相连,所述集水池3与雨水分配装置4相连,所述雨水分配装置4分别与洗车池5、绿化灌溉装置6和景观水池7相连,在所述雨水分配装置4上设有水质检测器8,在所述雨水分配装置4与景观水池7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过滤装置9,所述洗车池5与洗车水回用装置相连,所述洗车水回用装置与集水池3相连,在所述集水池3上设有溢流管10;所述洗车水回用装置由泥浆池11、沉淀池12和清水池13组成;所述集水池3与膜过滤组件14相连。本发明设置集水池,用于收集雨水,通过雨水分配装置合理供应各种用水装置,在雨水分配装置上设置水质检测器,并且在雨水分配装置与景观水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过滤装置,两者配合使用,使景观水池水质符合使用要求,设置洗车水回用装置,循环利用水源,无洗车污水排放,采用膜过滤组件,使水质符合日常生活用水要求,随取随用,本系统雨水利用率高,可以满足建筑物各种用水要求,降低建筑物使用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雨水回用系统,它包括建筑物本体,在所述建筑物本体四周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通过雨水收集管与集水池相连,所述集水池与雨水分配装置相连,所述雨水分配装置分别与洗车池、绿化灌溉装置和景观水池相连,在所述雨水分配装置上设有水质检测器,在所述雨水分配装置与景观水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过滤装置,所述洗车池与洗车水回用装置相连,所述洗车水回用装置与集水池相连,在所述集水池上设有溢流管。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可以满足建筑物中各种用水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史竹明;吴建良;张俊;岳利;李文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宜安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5.31
技术公布日:2017.12.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