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压水后浇带降压堵漏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01761阅读:1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承压水后浇带降压堵漏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涉及在高压水地区地下室底板渗漏降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承压水后浇带降压堵漏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地下室后浇带施工处理重点,施工过程中处理不当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尤其是在地下水位较高且水压较大的地区,出现渗漏后由于水压力问题,对堵漏施工造成很大困扰,堵漏的质量不易保证且造成多次返工。一旦方法不当,不仅解决不了渗漏问题还会无限期增加施工期限。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自然水压较高,由于地下室地板已经成型、后浇带已经浇筑完成,后浇带施工时处理不当,造成局部及大面积漏水,达不到使用要求及设计,耽误工期。究其原因是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时未进行降压处理,水头将施工的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冲涮流失,造成混凝土结构内部成蜂窝状,形成较大水流渗漏。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传统施工工艺造成的降压管无法灌实且降压管处形成新渗漏点的缺陷,特研制一种高承压水后浇带降压堵漏施工方法,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预埋件固定可靠,满足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

技术方案:一种高承压水后浇带降压堵漏施工方法,利用不锈钢管、抽水软管、法兰盘、水泵等对后浇带渗漏处进行排水降压,再将不锈钢管直接埋在混凝土后浇带处下方,封闭已有堵漏点及降压点的混凝土。

具体步骤如下:

1、在出现渗漏的后浇带处,按每边加100~200mm的宽度打凿作业井,两侧内平角打凿至结构钢筋位置,并在出现高压水头位置埋设一根直径50~200mm且一端带有法兰盘的不锈钢管,所述不锈钢管的管四周用混凝土严密封闭,必要时,采用防水胶圈对所述不锈钢管进行封闭;

所述不锈钢管的直径需根据排水降压量进行调整和确定;

2、将所述不锈钢管一端与抽水软管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抽水软管与外部的水泵相连,通过水泵不停机强制抽水、排水,直至所述后浇带表面无明水,然后进行渗漏点的修补、堵漏工作;

3、待堵漏工作完成后,再持续不停机强制抽水,直至承压水无法对作业井四周2平方米内无侵蚀,待验证其他位置修补完好后,拆除与不锈钢管法兰连接的所述抽水软管及外部的水泵;

4、在所述不锈钢管一端的法兰盘处,用带螺栓孔的不锈钢板及防水胶圈进行封堵;

5、封堵完成后,将预备浇注作业井的混凝土中,加入适量微膨胀剂且标号比原结构混凝土提高一个标号,对作业井进行浇筑和封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预埋件固定可靠,特别是对于一些地下水位水压较高的地区,采用此次方法施工完全能够满足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后浇带排水降压过程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后浇带排水降压完成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一种高承压水后浇带降压堵漏施工方法,利用不锈钢管1、抽水软管2、法兰盘11、水泵等对后浇带a渗漏处进行排水降压,再将不锈钢管1直接埋在混凝土后浇带a处下方,封闭已有堵漏点及降压点的混凝土。

具体步骤如下:

1、在出现渗漏的后浇带a处,按每边加100mm的宽度打凿作业井b,两侧内平角打凿至结构钢筋位置,并在出现高压水头位置埋设一根直径50mm且一端带有法兰盘11的不锈钢管1,所述不锈钢管1的管四周用混凝土严密封闭,必要时,采用防水胶圈对所述不锈钢管进行封闭;

2、将所述不锈钢管1一端与抽水软管2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抽水软管2与外部的水泵相连,通过水泵不停机强制抽水、排水,直至所述后浇带表面无明水,然后进行渗漏点的修补、堵漏工作;

如图1所示,为后浇带排水降压过程剖面示意图;

3、待堵漏工作完成后,再持续不停机强制抽水,直至承压水无法对作业井四周2平方米内无侵蚀,待验证其他位置修补完好后,拆除与不锈钢管1法兰连接的所述抽水软管2及外部的水泵;

4、在所述不锈钢管1一端的法兰盘11处,用带螺栓孔的不锈钢板12及防水胶圈进行封堵;

5、封堵完成后,将预备浇注作业井b的混凝土中,加入适量微膨胀剂且标号比原结构混凝土提高一个标号,对作业井b进行浇筑和封闭。

如图2所示,为后浇带排水降压完成剖面示意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和方法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承压水后浇带降压堵漏施工方法,利用不锈钢管(1)、抽水软管(2)、法兰盘(11)、水泵等对后浇带(A)渗漏处进行排水降压,再将所述不锈钢管(1)直接埋在混凝土后浇带(A)处下方,封闭已有堵漏点及降压点的混凝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预埋件固定可靠,特别是对于一些地下水位水压较高的地区,采用此次方法施工完全能够满足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07
技术公布日:2017.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