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围护强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09644发布日期:2020-07-07 14:4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围护强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坑围护强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对土层和土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在进行建筑体施工时需要格外注意建筑体的地基处理。

随着工业的发展,现在城市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对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需求逐渐增大,而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很高。如果建筑地基的承载力不够,如多松软土质的软土地基,需要多种施工措施进行地基的加固,将松软土质的影响降到最低。

根据经验,软土地基多分布在我国的沿海城市,其水域充足,土质多为砂土层或淤泥质土层,且含一些卵石、碎石等。在河边或是湖泊周围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对土层进行严格管理,否则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软土地基所含松软土质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等较软土、可塑粘性土等松散土、中密粉细砂等稍密土、中密粉土等松散土、稍密中粗砂和砂砾、黄土等土层,因此,在软土环境下,需要对土层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确定对应土质的承载力,并采取多种施工措施进行地基的加固,将弱承载层的影响降到最低。

基坑指进行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建设时或地下室的施工建设时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基坑工程为地下空间的施工提供了必要条件,是整个基础工程的重要一环。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弱,在软土地区开挖基坑难度较大,主要困难在于软土承载力低,稳定性差,为了保证基坑围护系统的稳定性,通常要设置深层搅拌桩以达到较好的围护效果。

现有的用于基坑围护的搅拌桩通常为单轴搅拌杆形成的圆柱形搅拌桩,为了提高围护桩施工效率,会使用沿直线排布的多轴搅拌杆进行同时钻孔形成多轴搅拌桩,每个搅拌桩均由一个搅拌杆搅拌而成,而搅拌杆的设置原因容易出现搅拌不均匀,特别是搅拌杆搅拌区外缘搅拌程度有限,而使形成的搅拌桩中存在未与水泥混合的土团块,如果土团块的数量多或体积大,使形成的搅拌桩中部分土体未能固化,得到质量低的基坑围护结构,这种质量低的围护结构止水效果差,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围护强化方法,通过在基坑边缘设置加固度高、质量好土体加固块以使形成的基坑围护具有止水、挡土、抗弯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基坑围护强化方法为沿基坑周向的地面向下至基坑深度以下区域通过三轴以上的第一多轴组合钻下钻形成多个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对基坑边缘进行围护强化并形成基坑边缘加固结构;

所述第一多轴组合钻的钻杆以非直线方式排列,每三个邻近的钻杆呈三角形分布且该三个钻杆的施工区域部分叠合。

进一步的,每三个邻近且呈三角形分布的钻杆中,至少有两个钻杆以相反的方向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由多个非直线方式排列的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邻接而成,每一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由第一多轴组合钻的每一钻杆施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多轴组合钻在破碎土体的同时喷射固化剂并通过钻杆的施工使固化剂与土体均匀混合,混合有固化剂的土体固化后形成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多轴组合钻在搅拌土体的同时还喷射有骨料和/或膨胀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多轴组合钻为多轴旋喷搅拌钻杆,并采用高压旋喷工法形成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

或者,所述第一多轴组合钻为多轴机械搅拌钻杆,并使用机械搅拌配合喷射固化剂工法形成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

进一步的,至少两个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之间以一定间距设置,且在该两个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之间的间隙中插入至少一个止水桩;止水桩的底部向下沉至基坑深度以下区域。

进一步的,止水桩包括但不限于预制桩、复合桩、钻孔灌注桩和沉管灌注桩。

进一步的,沿基坑底面向下区域还通过三轴以上的第二多轴组合钻下钻形成多个第二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且多个第二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以无间隙方式邻接形成整体式基坑底面支撑结构,且整体式基坑底面支撑结构与基坑边缘加固结构连成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由多个非直线方式排列的第二圆形土体加固块邻接而成,每一第二圆形土体加固块由第二多轴组合钻的每一钻杆施工而成;

所述第二多轴组合钻在破碎土体的同时喷射固化剂并通过钻杆的施工使固化剂与土体均匀混合,混合有固化剂的土体固化后形成第二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

本发明提供的基坑围护强化方法为设置多个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形成基坑边缘加固结构,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由非直线排列的多轴组合钻制成,且多轴组合钻的每三个邻近的钻杆呈三角形分布且该三个钻杆的施工区域部分叠合。这种设置的多轴组合钻可同时下钻且每三个邻近的钻杆的施工区域部分叠合,部分叠合的区域位于钻杆施工的边缘区域,该区域受到的钻杆施工力度较小,而叠合区域受到两个钻杆的双重施工,大大提高了该区域的土体破碎程度,因此该区域土体结合固化剂形成的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质量高、固化程度高,具有更好的固化度及更好的止水、挡土、抗弯功能。

本发明中的高质量的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由由呈非直线形布置的多轴组合钻制成,多轴组合钻的至少两个钻杆旋转方向相反,且该两个钻杆的施工范围部分叠合,叠合施工的区域土体受到相反方向的破碎施工,破碎程度大大提高,形成的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中加固剂与土体混合程度更高,原土体中的团块会被充分分散并混合加固剂,以此形成的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质量高,具有优异的止水、挡土、抗弯功能。

本发明以多轴组合钻形成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的方法对基坑进行围护强化具有比普通围护更强的承受能力,大大提高了基坑围护强度,且抗弯能力提高,防止基坑壁倾倒,适用于多种土质种类的弱承载层,并适用于多种基坑的建设。

本发明的基坑围护强化方法形成的基坑边缘加固结构和基坑底面支撑结构,具有对基坑全方位的围护功能,具有围护范围更大、强化作用更高,以便基坑作为地下室等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或2中基坑围护加固结构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三轴钻杆形成三曲边形土体加固块构成的基坑边缘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四轴钻杆形成四曲边形土体加固块构成的基坑边缘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4为五轴钻杆形成五曲边形土体加固块构成的基坑边缘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基坑围护加固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4中基坑围护加固结构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三轴钻杆形成三曲边形土体加固块构成的基坑底面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四轴钻杆形成四曲边形土体加固块构成的基坑底面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9为五轴钻杆形成五曲边形土体加固块构成的基坑底面支撑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基坑,2-弱承载层,3-基坑边缘加固结构,41-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2-第二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5-止水桩,6-基坑底面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坑围护强化方法,通过对基坑1边缘的弱承载层2设置多个下至基坑深度以下的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并相邻接形成止水、挡土、抗弯性能强的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其中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由三轴以上非直线排列的第一多轴组合钻分别钻成三个以上相邻接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每三个邻近的钻杆呈三角形分布且该三个钻杆的施工区域部分叠合。

本实施例的基坑围护强化方法,采用多轴的旋喷钻为第一多轴组合钻以高压旋喷工法对基坑1边缘弱承载层2均匀旋喷固化剂形成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对土体进行强化。用于形成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的由非直线排列的多轴旋喷钻沿基坑1周向依次排列下钻并喷射固化剂形成。具体的强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备步骤:平整施工场地,结合建筑施工图纸和地质勘探报告得到的基坑1处土质,确定基坑1边缘处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的进钻孔分布,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的进钻孔沿基坑1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的进钻孔分布使形成的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能两两邻接甚至部分重合,使多个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围合形成基坑1的围护结构。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设在基坑1下的深度宜超过弱承载层2的整体稳定滑移面深度,如图1所示,当基坑1下有软弱下卧层时,还应验算复合滑动面,以满足形成的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对基坑1的加固度及承受力,防止倾倒。

根据基坑1处土质及基坑1强度的需要确定旋喷钻喷射的固化剂配方及其它辅助材料。固化剂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粘胶材料和/或固化材料,辅助材料根据需要选择砂石骨料和/或再生骨料和/或膨胀剂。固化剂及辅助材料根据需要形成浆体喷射料(用于含水量较少的土质)或粉体喷射料(用于含水量较多的土质)。

2)进钻及喷射作业步骤:将带有多轴旋喷钻的旋喷桩机移动到位使得多轴旋喷钻的钻头在预定的进钻孔位置进钻并到达弱承载层2内预定深度,预定深度为基坑1深度以下,同时,根据基坑1边缘的土质,设于相应位的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下至的深度不同,在达到足够的围护功能的同时节省成本。具体操作为将多轴旋喷钻钻头置于设计孔位上,使钻头基准点对准孔位点,纵横向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为保证钻孔达到规范要求的垂直度偏差范围内,旋喷桩机就位后水平调正,使多轴旋喷钻的钻杆轴向垂直对准孔位,并固定好旋喷桩机;旋喷桩机上的多轴旋喷钻钻头沿进钻孔垂直向下钻孔至预定深度,再边提钻边均匀的高压旋喷出固化剂及辅助材料,使固化剂及辅助材料与原土体均匀混合,最后固化形成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材料。

多轴旋喷钻为三轴以上以非直线排列的旋喷钻杆构成,每三个邻近的钻杆呈三角形分布且该三个钻杆的施工区域部分叠合。

如图2所示,如使用三轴旋喷钻由呈三角形分布的旋喷钻杆构成,该三轴旋喷钻分别对应形成三个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三个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两两邻接并部分叠合形成三曲边形土体加固块,形成三曲边形土体加固块沿基坑1周向依次排列形成基坑1围护结构。三轴旋喷钻中其中两轴具有相反的旋转喷射方向,另一轴不限定旋转喷射方向,此时形成两轴同向旋转,一轴与另两轴反向旋转,两个相反旋转方向的旋喷钻的喷射区域部分叠合,即叠合部分的土体受到了正向和反向两个方向的力作用,土体打散程度大大提高,同时该叠合部分的土体也受到了两重固化剂及辅助材料的混合,使该叠合部分的土体固化后具有比非叠合部分土体更高、更稳定的固化效果。三轴旋喷钻中两轴沿基坑1边缘并靠近基坑1排列形成两个部分叠合的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另一轴远离基坑1设置形成与另两个圆形土体加固块分别部分叠合的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三个圆形土体加固块形成三曲边形土体加固块,该三曲边形土体加固块的中心区域的土体破碎充分且填充大量固化剂及辅助材料,使形成的三曲边形土体加固块的该区域还具有质量高、止水效果优异的特点。靠近基坑1边缘设置的两个圆形土体加固块用于挡土、止水,远离基坑1边缘的圆形土体加固块用于抗弯、挡土、止水。

如图3所示,如使用四轴旋喷钻由呈四角形分布的旋喷钻杆构成,每三个邻近的钻杆呈三角形分布,该四轴旋喷钻分别对应形成四个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四个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两两邻接并部分叠合形成四曲边形土体加固块,形成四曲边形土体加固块沿基坑1周向依次排列形成基坑1围护结构。四轴旋喷钻中其中对角设置的两轴具有相同的沿一个方向旋转的喷射方向,对角设置的另外两轴具有相同的沿另一个方向旋转的喷射方向,两个相反旋转方向的旋喷钻的喷射区域部分叠合,即叠合部分的土体受到了正向和反向两个方向的力作用,土体打散程度大大提高,同时该叠合部分的土体也受到了两重固化剂及辅助材料的混合,使该叠合部分的土体固化后具有比非叠合部分土体更高、更稳定的固化效果。四轴旋喷钻中相邻的两轴沿基坑1边缘并靠近基坑1排列形成两个部分叠合的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另外相邻的两轴背向基坑1排列形成两个部分叠合的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四个圆形土体加固块形成四曲边形土体加固块,该四曲边形土体加固块的中心区域的土体破碎充分且填充大量固化剂及辅助材料,使形成的四曲边形土体加固块的该区域还具有质量高、止水效果优异的特点。靠近基坑1边缘设置的两个圆形土体加固块用于挡土、止水,远离基坑1边缘设置的两个圆形土体加固块用于抗弯、挡土、止水。

如图4所示,如使用五轴旋喷钻由呈四角及中心分布的旋喷钻杆构成,每三个邻近的钻杆呈三角形分布,该五轴旋喷钻分别对应形成五个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五个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中位于四角的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两两邻接并部分叠合形成四曲边形土体加固块,位于中心的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与外围四个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均部分叠合,形成的四曲边形土体加固块沿基坑1周向依次排列形成基坑1围护结构。五轴旋喷钻中其中对角设置的两轴具有相同的沿一个方向旋转的喷射方向,对角设置的另外两轴具有相同的沿另一个方向旋转的喷射方向,两个相反旋转方向的旋喷钻的喷射区域部分叠合,即叠合部分的土体受到了正向和反向两个方向的力作用,土体打散程度大大提高,另外设于四轴中心的旋喷钻喷射打散的土体与四角的旋喷钻喷射打散土体部分叠合,使该位于中心的旋喷钻喷射区域土体得到进一步的破碎及与固化剂及辅助材料的三重混合,使该位于中心的旋喷钻喷射区域土体固化后具有比其他区域土体更高、更稳定的固化效果。五轴旋喷钻中位于外侧的相邻的两轴沿基坑1边缘并靠近基坑1排列形成两个部分叠合的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位于外侧的另外相邻的两轴背向基坑1排列形成两个部分叠合的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形成的四曲边形土体加固块的中心区域通过位于中心的旋喷钻的作用下土体破碎充分且填充大量固化剂及辅助材料,使形成的四曲边形土体加固块的该区域还具有质量高、止水效果优异的特点。靠近基坑1边缘设置的两个圆形土体加固块用于挡土、止水,远离基坑1边缘设置的两个圆形土体加固块用于抗弯、挡土、止水。

更多数量的钻杆,每增加一个钻杆,增加的钻杆与其相邻近的两个钻杆呈三角形分布,且这三个钻杆的施工范围部分叠合。

由多个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形成的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厚度通过弱承载层2土质、固化剂及辅助材料配方及需要承载的重量计算得出,使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达到足够的承载力。为了适应复杂的土质条件,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根据地质情况调整为不同厚度,即多个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向下具有下伸不同的深度,不同的厚度的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结合填充剂配方满足基坑1围护要求即可。当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下土体承载力较强,则可减薄该部分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的厚度,当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下土体承载力较弱,则可增厚该部分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的厚度。

3)持续作业步骤:上提多轴旋喷钻杆脱离地面后移至下一进钻孔位重复上述进钻及喷射作业步骤,直至基坑1周向均布置好邻接的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并形成封闭的基坑围护结构。

为了提高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形成的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具有更好的围护效果,钻孔喷射速度要保证,不能太慢,以使形成基坑边缘加固结构的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内的混有固化剂及辅助材料的土体能在初凝时间内同时或基本同时固化,必要时增加缓凝剂,使形成的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具有整体性,提高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的固化剂以水泥为主,配合辅助材料中的骨料固化形成的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具有更好的加固、围护作用。为了使固化剂及辅助材料对土体具有更好的固化作用,还可添加其他成分且能与主要固化剂共存并协同作用的胶粘剂,如偏高岭土和/或树脂类材料为主的胶粘剂。根据设计要求调节固化剂及辅助材料成分,以满足基坑1围护支撑要求及喷射要求,再以预设喷射条件进行喷射。另外根据需求还可增添其他添加剂,如为了改善浆液泵送性能,可适当添加泵送剂;为了利于形成整体式的基坑1围护加固区3,可适当添加缓凝剂等,使用于基坑1围护的所有加固区3在初凝时间内同时或基本同时固化;为了进一步防水及抗裂,可增加膨胀剂。

骨料使用包括细骨料和粗骨料的砂石骨料和/或再生骨料和/或矿渣骨料,砂石骨料包括碎石、砂子、矿渣、卵石、砖瓦等,矿渣骨料主要指高炉炼铁后符合建设部砂石标准的残渣,再生骨料主要指废弃混凝土或砌体材料,如使用建筑垃圾破碎筛分后形成的再生骨料,选择性强化处理再生骨料后应用于基坑1围护加固区3的浆液制作中,具有废物利用,清洁场地,节省成本的优势。根据需要调配合适比例的细骨料和粗骨料,骨料优选连续级配,骨料在浆液中含量根据需求调整,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控制在小于喷浆管口径。

为了保证软土地基中基坑1的围护效果,在完成喷射施工作业后,还对喷射施工质量进行检验。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相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坑围护强化方法采用多轴的机械搅拌钻为第一多轴组合钻以水泥搅拌工法对基坑1边缘弱承载层2均匀搅拌并喷射固化剂形成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对土体进行强化。用于形成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的由非直线排列的多轴搅拌钻沿基坑1周向依次排列下钻并喷射固化剂形成。本实施例的基坑围护强化方法主要在于设置基坑边缘加固结构,具体的强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备步骤:平整施工场地,结合建筑施工图纸和地质勘探报告得到的基坑1处土质,确定基坑1边缘处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的进钻孔分布,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的进钻孔沿基坑1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的进钻孔分布使形成的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能两两邻接甚至部分重合,使多个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围合形成基坑1的围护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设在基坑1下的深度宜超过弱承载层2的整体稳定滑移面深度,当基坑1下有软弱下卧层时,还应验算复合滑动面,以满足形成的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对基坑1的加固度及承受力,防止倾倒。

根据基坑1处土质及基坑1强度的需要确定搅拌钻在搅拌的同时喷射出的固化剂配方及其它辅助材料。固化剂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粘胶材料和/或固化材料,辅助材料根据需要选择砂石骨料和/或再生骨料和/或膨胀剂。固化剂及辅助材料根据需要形成浆体喷射料(用于含水量较少的土质)或粉体喷射料(用于含水量较多的土质)。

2)进钻及喷射作业步骤:将带有多轴搅拌钻的搅拌桩机移动到位使得多轴搅拌钻的钻头在预定的进钻孔位置进钻并到达弱承载层2内预定深度,预定深度为基坑1深度以下,同时,根据基坑1边缘的土质,设于相应位的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下至的深度不同,在达到足够的围护功能的同时节省成本。具体操作为将多轴搅拌钻钻头置于设计孔位上,使钻头基准点对准孔位点,纵横向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为保证钻孔达到规范要求的垂直度偏差范围内,搅拌桩机就位后水平调正,使多轴搅拌钻的钻杆轴向垂直对准孔位,并固定好搅拌桩机;搅拌桩机上的多轴搅拌钻钻头沿进钻孔垂直向下钻孔至预定深度,边下钻边均匀的喷射出固化剂及辅助材料,使固化剂及辅助材料与原土体均匀混合,最后固化形成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材料。

多轴搅拌钻为三轴以上以非直线排列的搅拌钻杆构成,多个搅拌钻杆的排列参考实施例1中的排列。

3)持续作业步骤:上提多轴搅拌钻杆脱离地面后移至下一进钻孔位重复上述进钻及喷射作业步骤,直至基坑1周向均布置好邻接的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并形成封闭的基坑围护结构。

相比于实施例1的以旋喷钻形成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的基坑围护加固方法,本实施例的搅拌钻形成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的基坑围护加固方法具有设备要求低、土体与填充剂混合程度高、成本低的优势,使用者根据工地实际情况及需要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相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坑围护强化方法采用多轴的旋喷钻为第一多轴组合钻以高压旋喷工法对基坑1边缘弱承载层2的土体破碎并混合固化剂形成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对土体进行强化。用于形成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的由非直线排列的三轴旋喷钻沿基坑1周向依次排列下钻并喷射固化剂形成。

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沿基坑1周向排列,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之间以一定间距设置,且在该两个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之间的间隙中插入至少一个止水桩5;止水桩5的底部向下沉至基坑1深度以下区域。止水桩5还可以沿基坑1周向的垂线布置,靠近基坑1的止水桩用于止水、挡土,远离基坑1的止水桩用于抗弯。

具体的强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备步骤:平整施工场地,结合建筑施工图纸和地质勘探报告得到的基坑1处土质,确定基坑1边缘处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的进钻孔及止水桩5的桩孔分布,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的进钻孔与止水桩5的桩孔以1:1或1:多或多:多的方式排列并沿基坑1周向进行邻接或部分叠合布置,使多个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和多个止水桩5围合形成基坑1的围护结构。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及止水桩5设在基坑1下的深度宜超过弱承载层2的整体稳定滑移面深度,当基坑1下有软弱下卧层时,还应验算复合滑动面,以满足形成的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对基坑1的加固度及承受力,防止倾倒。

2)基坑围护步骤:依照实施例1中的进钻及喷射作业步骤方法进行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的制作,与此同时通过对应方式进行止水桩5的沉桩作业。止水桩5不限于预制桩、复合桩、钻孔灌注桩和沉管灌注桩,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工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中预制桩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实心预制桩、混凝土空心预制桩、钢管桩、h型管桩及其他异形钢桩等,还可使用如长螺旋压灌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劲芯搅拌桩、预钻孔打入(静压)预制桩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桩型选择。

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的施工与止水桩5的施工可以分步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提高施工效率。

相比于实施例1的由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依次围合成的基坑围护强化方法,本实施例采用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与止水桩5结合的基坑围护强化方法,止水桩5的施工与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1的施工可对应不同桩机施工,多种桩机同时施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具有优异的止水、挡土、抗弯作用。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化的基坑围护强化方法,用于对在软土地基的弱承载层2上建造的基坑1进行全部的围护加固,包括对基坑1边缘进行加固的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以及对基坑1底部进行加固的基坑底面支撑结构6,如图6所示,提高基坑1侧壁及底部的强度,同时具有抗弯、止水及挡土的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坑围护强化方法既包括设置如实施例1中的沿基坑1边缘设置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还包括设置沿基坑1底面布置基坑底面支撑结构6,如图6所示。其中基坑底面支撑结构6为整体式,由多个第二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2无间隙方式相邻接形成沿基坑1底部围护加固基坑1的整体式的结构。此外,基坑底面支撑结构6的边缘与基坑边缘加固结构3深入基坑1以下的部分邻接设置,形成由上到下对基坑1整体性的围护加固。

基坑底面支撑结构6通过三轴以上的第二多轴组合钻下钻形成多个第二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以无间隙方式邻接形成。用于基坑1底部围护加固的第二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2沿基坑1底部依次邻接排列布置,将基坑1底部围合成封闭的基坑底面支撑结构6。第二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2由多个非直线方式排列的第二圆形土体加固块邻接而成,每一第二圆形土体加固块由第二多轴组合钻的每一钻杆钻成。

第二多轴组合钻在破碎土体的同时喷射固化剂并通过钻杆的搅拌使固化剂与土体均匀混合,混合有固化剂的土体固化后形成第二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第二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施工方式同实施例1中第一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2的施工方式。

构成基坑底面支撑结构6的第二多曲边形土体加固块42的结构为由具有呈非直线布置的第二多轴组合钻杆形成的多曲边柱形搅拌桩,如使用三轴旋喷钻由呈三角形分布的旋喷钻杆构成,该三轴旋喷钻分别对应形成三个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三个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两两邻接并部分叠合形成三曲边形土体加固块,形成三曲边形土体加固块沿基坑1周向依次排列形成基坑底面支撑结构(如图7所示);如使用四轴旋喷钻由呈四角形分布的旋喷钻杆构成,该四轴旋喷钻分别对应形成四个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四个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两两邻接并部分叠合形成四曲边形土体加固块,形成四曲边形土体加固块沿基坑1周向依次排列形成基坑底面支撑结构(如图8所示);如使用五轴旋喷钻由呈四角及中心分布的旋喷钻杆构成,该五轴旋喷钻分别对应形成五个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五个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中位于四角的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两两邻接并部分叠合形成四曲边形土体加固块,位于中心的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与外围四个第一圆形土体加固块均部分叠合,形成的四曲边形土体加固块沿基坑1周向依次排列形成基坑底面支撑结构(如图9所示)。

为了适应复杂的土质条件,基坑底面支撑结构6根据地质情况调整为相同厚度或不同厚度,不同的厚度的基坑底面支撑结构6均满足围护及承受要求即可,如图6所示;当基坑底面支撑结构6下土体承载力较强,则可减薄该部分基坑底面支撑结构6的厚度,当基坑底面支撑结构6下土体承载力较弱,则可增厚该部分基坑底面支撑结构6的厚度。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对基坑1的围护范围更大、强化作用更强,特别适用于基坑1作为地下室等使用空间的情况,使用者根据工地实际情况及需要选择不同的加固结构。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在不发挥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技术方案或整体技术方案经适当相互组合、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技术方案或整体技术方案和现有常规技术手段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