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龙头起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1121发布日期:2019-12-14 01:29阅读:10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龙头起泡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龙头起泡器,属于微气泡发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龙头起泡器是水龙头必要的结构之一,起泡器的作用是,可以让流经的水和空气充分混合,使得水流有发泡的效果,有了空气的加入,水的冲刷力提高不少,从而有效减少用水量,节约用水。一般高档的水龙头水流如雾状柔缓舒适,还能过滤水中的杂质,更不会四处飞溅。

普通气泡直径在1mm-5mm,在水中急速上升,并在到达水面后立即破灭消失,而对于直径在0.1mm以下的微米级气泡在水中的上升速度慢,比表面积大,表面带有负电荷。

现有水龙头起泡器体积大,价格高昂使用不便。如何更好、更有效的破碎管道中的大尺寸气泡,甚至将气泡破碎成微米级别,从而极大提高气液接触面积,并且同时兼顾到产品的制作方便,安装拆卸方便,可拓展性等设计考虑,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起泡器。体积小,成本低,无需消耗电能,并且兼顾到产品的制作方便,安装拆卸方便,可拓展性强,非常适合商业清洗机、家用水龙头等终端用水装置使用。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龙头起泡器,包括一柱状壳体,所述柱状壳体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进水端设有进水接口,出水端设有出水接口;所述柱状壳体内部固定设有第一圆柱体13,所述第一圆柱体13后端同轴一体连接直径较小的第二圆柱体14,第一圆柱体13与第二圆柱体14具有一连通的、口径逐渐缩小的水通路15;所述柱状壳体末端内部可拆卸地设置一圆筒形底座3,所述圆筒形底座3与第一圆柱体13之间可拆卸地安装第三圆柱体2,所述第三圆柱体2内部自前端向后端依次设有口径逐渐缩小的第一圆台型水通路255、圆柱形水通路252,第二圆台型水通路253;柱状壳体侧壁上与第三圆柱体2对应部位设有用于进气的通孔16。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台型水通路255的侧壁设有向内凸起的凸起部254。

优选的,所述第二圆柱体14伸入第一圆台型水通路255中。

优选的,所述凸起部254呈圆环状,前后方向具有多个。

优选的,所述水通路15与第二圆台型水通路253的中轴线平行但不重合,两中轴线距离0.05mm。

优选的,所述水通路15呈喇叭口形状。

优选的,第三圆柱体2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23,24,用于放置o型密封圈。

优选的,圆筒形底座3,侧壁设有外螺纹31,与一圆筒形外壳1的出水端螺纹12连接,同时通过该螺纹与圆筒形外壳出水端螺纹连接,进而通过压紧第三圆柱体的第二平面22,将第三圆柱体的第一平面21与第一圆柱体的第二平面132压紧,圆筒形底座3设置有卡环32,用于将7片不锈钢网片33压在圆筒形底座3内部,圆筒形底座3底部有两个对称的凹槽34,用于旋转圆筒形底座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体积小,成本低,无需消耗电能;

2)兼顾到产品的制作方便,安装拆卸方便,可拓展性强,非常适合商业清洗机、家用水龙头等终端用水装置使用。

3)可以将吸入的空气切割的更加细小,尺寸甚至达到微纳米级别,在具有传统起泡器功能的基础上,大量的细小气泡提升了水的清洗能力,可以更有效的去除农残、残留洗涤剂等,非常适合水龙头终端使用。

4)凸起部的设计可以起到增加阻力,提高对气泡的扰动的作用,使两侧压力产生不平衡,加强水流的旋转效果;

5)水通路与第二圆台型水通路的中轴线采用平行且不重合的设计,两中轴线距离0.05mm,可以加大进气两侧不均匀形,加强旋转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水龙头起泡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水龙头起泡器实施例二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一种水龙头起泡器,包括一柱状壳体,所述柱状壳体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进水端设有进水接口,出水端设有出水接口;所述柱状壳体内部固定设有第一圆柱体13,所述第一圆柱体13后端同轴一体连接直径较小的第二圆柱体14,第一圆柱体13与第二圆柱体14具有一连通的、口径逐渐缩小的水通路15;所述柱状壳体末端内部可拆卸地设置一圆筒形底座3,所述圆筒形底座3与第一圆柱体13之间可拆卸地安装第三圆柱体2,所述第三圆柱体2内部自前端向后端依次设有口径逐渐缩小的第一圆台型水通路255、圆柱形水通路252,第二圆台型水通路253;柱状壳体侧壁上与第三圆柱体2对应部位设有用于进气的通孔16。水流经第一圆柱体水通路最小截面时的流速不低于10m/s。

其中,第二圆柱体14也可以改为圆台结构,且当第三圆柱体的第一平面与第一圆柱体的第二平面贴合时,第二圆柱体靠近出水方向的平面与第三圆柱体内部平面之间存在一个类似环形的间隙,且该缝隙尺寸在0.05-0.5mm之间;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第二圆柱体14伸入第一圆台型水通路255中。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水通路15与第二圆台型水通路253的中轴线平行但不重合,两中轴线距离0.05mm(附图未做展示)。第一和第二圆柱体的中轴线与第三圆柱体的中轴线可以不重合,从而使得当第三圆柱体的第一平面与第一圆柱体的第二平面贴合时,第二圆柱体靠近出水方向的平面与第三圆柱体内部平面之间存在一的间隙为非对称环形,其作用是令通过第三圆柱体的第一平面与第一圆柱体的第二平面之间的缝隙,再经过该环形空间进入水流的气体流速在整个类似环形的截面上的速度分布不均匀,从而起到旋转水流、提升瑞流程度的效果。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水通路15呈喇叭口形状。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第三圆柱体2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23,24,用于放置o型密封圈。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圆筒形底座3,侧壁设有外螺纹31,与一圆筒形外壳1的出水端螺纹12连接,同时通过该螺纹与圆筒形外壳出水端螺纹连接,进而通过压紧第三圆柱体的第二平面22,将第三圆柱体的第一平面21与第一圆柱体的第二平面132压紧,圆筒形底座3设置有卡环32,用于将7片不锈钢网片33压在圆筒形底座3内部,圆筒形底座3底部有两个对称的凹槽34,用于旋转圆筒形底座3。

放置在端盖件第一腔体内部的网片,其圆孔的直径或方孔的边长一般在20-200微米之间;在最靠近出水端还可以设置大线径网片,以提高强度。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1,所述第一圆台型水通路255的侧壁设有向内凸起的凸起部254。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凸起部254呈圆环状,前后方向具有多个。凸起部的设计可以起到增加阻力的作用,使两侧压力产生不平衡,加强水流的旋转效果。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发明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龙头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柱状壳体,所述柱状壳体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进水端设有进水接口,出水端设有出水接口;

所述柱状壳体内部固定设有第一圆柱体(13),所述第一圆柱体(13)后端同轴一体连接直径较小的第二圆柱体(14),第一圆柱体(13)与第二圆柱体(14)具有一连通的、口径逐渐缩小的水通路(15);

所述柱状壳体末端内部可拆卸地设置一圆筒形底座(3),所述圆筒形底座(3)与第一圆柱体(13)之间可拆卸地安装第三圆柱体(2),所述第三圆柱体(2)内部自前端向后端依次设有口径逐渐缩小的第一圆台型水通路(255)、圆柱形水通路(252),第二圆台型水通路(253);

柱状壳体侧壁上与第三圆柱体(2)对应部位设有用于进气的通孔(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起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台型水通路(255)的侧壁设有向内凸起的凸起部(25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起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柱体(14)伸入第一圆台型水通路(255)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起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54)呈圆环状,前后方向具有多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起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通路(15)与第二圆台型水通路(253)的中轴线平行但不重合,两中轴线距离0.0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起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通路(15)呈喇叭口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起泡器,其特征在于:第三圆柱体(2)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23,24),用于放置o型密封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起泡器,其特征在于:圆筒形底座(3),侧壁设有外螺纹(31),与一圆筒形外壳(1)的出水端螺纹(12)连接,同时通过该螺纹与圆筒形外壳出水端螺纹连接,进而通过压紧第三圆柱体的第二平面(22),将第三圆柱体的第一平面(21)与第一圆柱体的第二平面(132)压紧,圆筒形底座(3)设置有卡环(32),用于将7片不锈钢网片(33)压在圆筒形底座(3)内部,圆筒形底座(3)底部有两个对称的凹槽(34),用于旋转圆筒形底座(3)。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龙头起泡器,进水端设有进水接口,出水端设有出水接口;柱状壳体内部固定设有第一圆柱体,第一圆柱体后端同轴一体连接直径较小的第二圆柱体,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具有一连通的、口径逐渐缩小的水通路;柱状壳体末端内部可拆卸地设置一圆筒形底座,圆筒形底座与第一圆柱体之间可拆卸地安装第三圆柱体,第三圆柱体内部自前端向后端依次设有口径逐渐缩小的第一圆台型水通路、圆柱形水通路,第二圆台型水通路;柱状壳体侧壁上与第三圆柱体对应部位设有用于进气的通孔。本发明体积小,成本低,无需消耗电能;兼顾到产品的制作方便,安装拆卸方便,可拓展性强,非常适合商业清洗机、家用水龙头等终端用水装置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徐美倩;李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行恒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5
技术公布日:2019.12.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