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撑式斜撑支护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0760发布日期:2020-04-21 18:52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先撑式斜撑支护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基础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先撑式斜撑支护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不断升级,及城市用地的大量减少,建筑工程项目在城市每个角落遍地开花,基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支护的形式也相对较多,针对有些基坑悬臂支护结构无法满足的情况下,传统的支护形式会考虑增加横向支撑、斜拉锚索或斜向抛撑。横向支撑造价高、工期长、土方开挖较困难,斜拉锚索面临着出红线的问题,传统斜抛撑设计情况存在以下两点弊端:①、坑边需要留土架设斜抛撑;②、在斜抛撑下端位置因底板需要先施工,故需要留设后浇带;③、坑边留土需要二次掏挖,施工难度较大。如何优化传统斜抛撑体系是本文解决的关键。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先撑式斜撑支护结构,其特点是在基坑悬臂支护无法实施,施工周期较紧的情况下,解决传统横向或斜向支撑带来的不足和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针对基坑悬臂支护结构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先撑式斜撑支护结构体系,解决了传统斜抛撑设计的不足。

一种先撑式斜撑支护结构体系,包括围护结构(1),所述围护结构(1)的上端与冠梁(4)连接;冠梁(4)与斜撑钢管(3)上端连接形成整体;所述斜撑钢管(3)下端插入灌注桩(2)中,斜撑钢管(3)穿过地下室外墙(8)、地下室底板(5)和底板垫层(6);所述灌注桩(2)位于底板垫层(6)的下方;所述地下室底板(5)位于底板垫层(6)上方,地下室底板(5)与地下室外墙(8)连接,其上部是地下室顶板(9);

斜撑钢管(3)在穿越的地下室外墙(8)和地下室底板(5)的内部位置均设有防水结构;

所述防水结构包括:止水钢板(7)、椭圆钢板(10)、膨胀止水条(11)和微膨胀砼(12);所述止水钢板(7)焊接于斜撑钢管(3)外部;所述椭圆钢板(10)位于斜撑钢管(3)内且与斜撑钢管(3)的内部完全接触,所述膨胀止水条(11)位于斜撑钢管(3)内侧,沿椭圆钢板(10)和斜撑钢管(3)焊接处设置;膨胀止水条(11)充满焊接处的所有表面,所述微膨胀砼(12)填充于割除斜撑钢管(3)内。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先撑式斜撑支护结构体系,通过将斜撑钢管插入灌注桩中获得反向支撑力,从而可以将围护结构与斜撑体系同时施工,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无需留土设斜撑,底板结构在斜撑点位置无需再设后浇带,且斜撑钢管可部分回收,解决了以往传统斜抛撑支护结构体系的不足及缺陷。此结构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还具有节省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先撑式斜撑支护结构体系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防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围护结构;2、灌注桩;3、斜撑钢管;4、冠梁;5、地下室底板;6、底板垫层;7、止水钢板;8、地下室外墙;9、地下室顶板;10、椭圆钢板;11、膨胀止水条;12、微膨胀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的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

本技术:
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先撑式斜撑支护结构体系,其中图1是先撑式斜撑支护结构体系,所述具体包括围护结构(1),所述围护结构(1)的上端与冠梁(4)连接;冠梁(4)与斜撑钢管(3)上端连接形成整体;所述斜撑钢管(3)下端插入灌注桩(2)中,斜撑钢管(3)穿过地下室外墙(8)、地下室底板(5)和底板垫层(6);所述灌注桩(2)位于底板垫层(6)的下方;所述地下室底板(5)位于底板垫层(6)上方,地下室底板(5)与地下室外墙(8)连接,其上部是地下室顶板(9);

斜撑钢管(3)在穿越的地下室外墙(8)和地下室底板(5)的内部位置均设有防水结构。

所述防水结构包括:止水钢板(7)、椭圆钢板(10)、膨胀止水条(11)、微膨胀砼(12)。

所述止水钢板(7)焊接于斜撑钢管(3)外部,止水钢板起到了切断水渗透路径的作用,阻止地下水向地下室内渗入;所述椭圆钢板(10)位于斜撑钢管(3)内且与斜撑钢管(3)的内壁完全接触,所述膨胀止水条(11)位于斜撑钢管(3)内侧,沿椭圆钢板(10)和斜撑钢管(3)焊接处设置;膨胀止水条(11)充满焊接处的所有表面,若遇水产生2-3倍的膨胀变形,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进一步防止渗漏。所述微膨胀砼(12)填充于割除斜撑钢管(3)内。使混凝土在水化期间能够依靠膨胀剂的作用而发生一定的膨胀,彻底防止渗漏。

图3是斜撑钢管穿底板防水示意图,属于图1的节点放大图。以此方法才能解决传统斜抛撑结构体系不足及缺陷等问题。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如图1所示,先施工围护结构1;再施工斜向灌注桩2,然后插入斜撑钢管3;接着施工冠梁4,将斜撑钢管3上端与冠梁4连接形成整体;开挖土方至底板垫层6的底部,浇筑底板垫层6;在斜撑钢管3穿地下室底板5与地下室外墙8处设止水钢板7,施工地下室底板5及地下室外墙8;待地下室顶板9施工完毕后,分段割除斜撑钢管3;在穿地下室底板5及地下室外墙8位置的斜撑钢管3内焊接椭圆钢板10,沿椭圆钢板10和斜撑钢管3焊接处设置膨胀止水条11,最后用同结构强度微膨胀砼12封孔,以此解决了传统斜撑结构体系的不足及缺陷。



技术特征:

1.一种先撑式斜撑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结构(1),所述围护结构(1)的上端与冠梁(4)连接;冠梁(4)与斜撑钢管(3)上端连接形成整体;所述斜撑钢管(3)下端插入灌注桩(2)中,斜撑钢管(3)穿过地下室外墙(8)、地下室底板(5)和底板垫层(6);所述灌注桩(2)位于底板垫层(6)的下方;所述地下室底板(5)位于底板垫层(6)上方,地下室底板(5)与地下室外墙(8)连接,其上部是地下室顶板(9);

斜撑钢管(3)在穿越的地下室外墙(8)和地下室底板(5)的内部位置均设有防水结构;

所述防水结构包括:止水钢板(7)、椭圆钢板(10)、膨胀止水条(11)和微膨胀砼(12);

所述止水钢板(7)焊接于斜撑钢管(3)外部;所述椭圆钢板(10)位于斜撑钢管(3)内且与斜撑钢管(3)的内壁完全接触,所述膨胀止水条(11)位于斜撑钢管(3)内侧,沿椭圆钢板(10)和斜撑钢管(3)焊接处设置;膨胀止水条(11)充满焊接处的所有表面,所述微膨胀砼(12)填充于割除斜撑钢管(3)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先撑式斜撑支护结构体系,通过将斜撑钢管插入灌注桩中获得反向支撑力,从而可以将围护结构与斜撑体系同时施工,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无需留土设斜撑,底板结构在斜撑点位置无需再设后浇带,且斜撑钢管可部分回收,可缩短工期,节省造价,方便施工。施工围护结构体系;施工斜向灌注桩,插入斜撑钢管;施工冠梁,将斜撑钢管上端与冠梁连接形成整体;开挖土方至坑底,浇筑底板垫层,在斜撑钢管穿底板与外墙处设止水钢板,施工地下室底板及外墙;待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毕后,分段割除斜撑钢管;在穿底板及外墙位置斜撑钢管内焊接椭圆钢板,设置膨胀止水条,最后用同底板强度微膨胀砼封孔,以此解决了传统斜撑结构体系的不足及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王才勇;马世强;方庆;邵丽娟;樊琛琛;陈晓旭;陈胜;刘雪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岩土工程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0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