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5630发布日期:2020-05-08 14:28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中,为了提高建筑的施工效率、降低建造成本,出现了装配式建筑的理念,通过装配式的建筑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便于进行模块式施工和管理;

而装配式建筑使用时,需要提前制作好预制基础,现有的预制基础如预制柱,需要支设模板、钢筋绑扎等多项操作再进行浇筑,使得预制基础的装配效率较低,制作较为耗费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包括下部基础,所述下部基础的上端装配有上部基础,所述上部基础包括第一直角桩和第二直角桩,所述第一直角桩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装配角,所述第二直角桩的两端均开设有装配槽,所述第一直角桩与第二直角桩通过装配角和装配槽相配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直角桩和第二直角桩上均开设有多个穿孔,所述穿孔内均装配有纵筋,所述下部基础靠近上部基础的一端均一体成型有凸台,且第一直角桩与第二直角桩的下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下部基础的多个凸台分别一一配合在第一直角桩与第二直角桩的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下部基础上同样开设有多个穿孔,且纵筋穿过下部基础的穿孔,所述装配角和装配槽均为直角设计。

优选地,所述下部基础、第一直角桩和第二直角桩的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浇筑腔和第二浇筑腔。

优选地,所述下部基础靠近纵筋之间的位置一体成型有格挡,所述格挡与凸台之间配合有箍筋,所述箍筋为矩形,且箍筋套在多个纵筋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角桩和第二直角桩的下端和内侧端均为开口式设计。

优选地,所述格挡的长度超出箍筋的直径并小于第一直角桩、第二直角桩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好处:

1、本实用新型的下部基础通过凸台配合第一直角桩和第二直角桩,第一直角桩和第二直角桩通过直角设计的装配角和装配槽配合在一起,装配牢固性高,且操作简单,第一浇筑腔与第二浇筑腔进行混凝土浇筑,可与纵筋和箍筋配合,达到预制柱预制基础的快速装配目的,便于操作,可提高施工效率;

2、多个穿孔配合纵筋,箍筋装配在凸台与格挡之间,纵筋和箍筋可分别得到稳定,使得纵筋和箍筋得到配合,保证预制柱预制基础的强度,同时无需人工进行钢筋绑扎,工作强度低,可提高钢筋装配效率,利于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的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的下部基础内部侧视图。

图中:1第一直角桩、2穿孔、3装配角、4装配槽、5第二直角桩、6下部基础、7箍筋、8格挡、9第一浇筑腔、10第二浇筑腔、11凸台、12纵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4,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包括下部基础6,下部基础6的上端装配有上部基础,上部基础包括第一直角桩1和第二直角桩5,第一直角桩1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装配角3,第二直角桩5的两端均开设有装配槽4,第一直角桩1与第二直角桩5通过装配角3和装配槽4相配合在一起,第一直角桩1和第二直角桩5上均开设有多个穿孔2,穿孔2内均装配有纵筋12,下部基础6靠近上部基础的一端均一体成型有凸台11,且第一直角桩1与第二直角桩5的下端均开设有凹槽,下部基础6的多个凸台11分别一一配合在第一直角桩1与第二直角桩5的凹槽内,上部基础与下部基础6均为预制基础,上部基础通过凸台11装配在下部基础6上,凸台11的数量为四个,一一对应第一直角桩1和第二直角桩5,装配角3和装配槽4用于第一直角桩1和第二直角桩5进行配合,下部基础6同样可采用第一直角桩1和第二直角桩5配合的方式,使得整个预制基础的装配性更高,便于进行模块化施工。

进一步的,下部基础6上同样开设有多个穿孔2,且纵筋12穿过下部基础6的穿孔2,装配角3和装配槽4均为直角设计,保证上部基础的连接牢固性,同时纵筋12连接在上部基础与下部基础6上。下部基础6、第一直角桩1和第二直角桩5的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浇筑腔9和第二浇筑腔10,通过第一直角桩1和第二直角桩5围成的预制柱浇筑腔与第一第一浇筑腔9和第二浇筑腔10相配合,使得下部基础6与上部基础得到稳定。

更进一步的,下部基础6靠近纵筋12之间的位置一体成型有格挡8,格挡8与凸台11之间配合有箍筋7,箍筋7为矩形,且箍筋7套在多个纵筋12上,箍筋7稳定在凸台11和格挡8之间,通络箍筋7对多个纵筋12保持稳定,箍筋7与纵筋12配合可保证预制柱预制基础的强度。第一直角桩1和第二直角桩5的下端和内侧端均为开口式设计,保证装配的简单性和结构简单性。格挡8的长度超出箍筋7的直径并小于第一直角桩1、第二直角桩5的厚度,防止第一直角桩1和第二直角桩5无法稳定在下部基础6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箍筋7装配在凸台11和格挡8之间,然后分别将第一直角桩1和第二直角桩5装配在下部基础6的凸台11上,并贴合在下部基础6上,同时使第一直角桩1和第二直角桩5通过直角设计的装配角3和装配槽4配合在一起,此时将纵筋12一一插设在穿孔2内,并插入到下部基础6内,此时箍筋7将多个纵筋12围在一起,然后在下部基础6的中部与第一直角桩1与第二直角桩5形成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可同时浇筑到第一浇筑腔9和第二浇筑腔10内,使得箍筋7和纵筋12均可以与混凝土浇筑在一起,达到快速浇筑预制柱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包括下部基础(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基础(6)的上端装配有上部基础,所述上部基础包括第一直角桩(1)和第二直角桩(5),所述第一直角桩(1)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装配角(3),所述第二直角桩(5)的两端均开设有装配槽(4),所述第一直角桩(1)与第二直角桩(5)通过装配角(3)和装配槽(4)相配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直角桩(1)和第二直角桩(5)上均开设有多个穿孔(2),所述穿孔(2)内均装配有纵筋(12),所述下部基础(6)靠近上部基础的一端均一体成型有凸台(11),且第一直角桩(1)与第二直角桩(5)的下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下部基础(6)的多个凸台(11)分别一一配合在第一直角桩(1)与第二直角桩(5)的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基础(6)上同样开设有多个穿孔(2),且纵筋(12)穿过下部基础(6)的穿孔(2),所述装配角(3)和装配槽(4)均为直角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基础(6)、第一直角桩(1)和第二直角桩(5)的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浇筑腔(9)和第二浇筑腔(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基础(6)靠近纵筋(12)之间的位置一体成型有格挡(8),所述格挡(8)与凸台(11)之间配合有箍筋(7),所述箍筋(7)为矩形,且箍筋(7)套在多个纵筋(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角桩(1)和第二直角桩(5)的下端和内侧端均为开口式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挡(8)的长度超出箍筋(7)的直径并小于第一直角桩(1)、第二直角桩(5)的厚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包括下部基础,所述下部基础的上端装配有上部基础,所述上部基础包括第一直角桩和第二直角桩,所述第一直角桩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装配角,所述第二直角桩的两端均开设有装配槽,所述第一直角桩与第二直角桩通过装配角和装配槽相配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直角桩和第二直角桩上均开设有多个穿孔。本实用新型的下部基础通过凸台配合第一直角桩和第二直角桩,第一直角桩和第二直角桩通过直角设计的装配角和装配槽配合在一起,装配牢固性高,且操作简单,第一浇筑腔与第二浇筑腔进行混凝土浇筑,可与纵筋和箍筋配合,达到预制柱预制基础的快速装配目的,便于操作,可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庞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赣州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7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