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葡萄大棚的集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6779发布日期:2020-06-12 15:2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用于葡萄大棚的集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葡萄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葡萄大棚的集雨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大面积种植葡萄时,一般搭建成片的大棚以方便集中管理,这种葡萄大棚通常是若干个弧形顶棚并排设置,再用薄膜进行覆盖,相邻弧形顶棚间薄膜为满足开窗通风需求,未进行严格密封。在下雨时,雨水会顺着薄膜流进大棚内,为方便排水通常是在地面挖一条排水沟,雨水会直接渗入土里,影响周边葡萄藤蔓的生长。特别是在雨季,大量雨水积在大棚内,严重影响了大棚内土壤的湿度调整。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呈酸性的雨水长期浸泡土壤,会破坏土壤酸碱性。

目前大棚常用的排水装置,是在连接处用薄膜铺设出一个v型排水沟,雨水聚集在v型薄膜里,能起到一定的挡雨排水作用。但此类排水沟通常是手工进行搭建,费时费力。急需设计一种可根据大棚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且方便安装的集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葡萄大棚的集雨装置,解决现有大棚排水装置搭建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葡萄大棚的集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支撑架、集雨膜、出水管和集水箱,所述立柱为底部设有尖部的圆杆且顶部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顶部覆盖有集雨膜,集雨膜底部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与集水箱连接;所述支撑架由两根成30°~45°夹角的支撑杆铰接而成,支撑杆中部连接有拉伸弹簧,支撑杆顶部与集雨膜两侧端部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杆与立柱顶部通过压缩弹簧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杆顶部设置有孔,集雨膜两侧端部固定有铁丝,铁丝固定于孔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立柱分为长杆和短杆,立柱设置有三根以上且长杆和短杆间隔分布,长杆高度大于短杆。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设置于短杆上方的集雨膜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短杆外侧壁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管箍,出水管卡接于管箍内,出水管底部延伸于集水箱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集水箱为中空腔体,顶部的进水口与出水管连通,底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与过滤器、水泵和蓄水池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立柱固定在地面,支撑杆卡接在相邻大棚的固定梁上,集雨膜成v型固定在支撑杆顶部。雨水顺着大棚弧形顶部滴落在集雨膜内,流入集雨膜底部的出水管中,顺着出水管进入集水箱中,完成将雨水进行收集的过程。在使用时只需沿大棚长度方向依次将立柱固定好,支撑架卡接好即可,安装简单方便快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快捷的用于葡萄大棚的集雨装置,通过设置有拉伸弹簧的支撑杆,支撑架可以展开为不同的角度,可满足不同间隔间隙的使用需求;通过沿大棚长度方向依次将立柱固定好,支撑架卡接好,即可实现集雨的效果,安装简单,节约了大量人力,还能实现集雨装置的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集雨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集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位局部放大图。

图中:1-立柱,2-支撑架,3-集雨膜,4-出水管,5-集水箱,6-过滤器,7-水泵,8-蓄水池,9-大棚固定梁,11-长杆,12-短杆,21-支撑杆,22-拉伸弹簧,23-压缩弹簧,31-铁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用于葡萄大棚的集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支撑架2、集雨膜3、出水管4和集水箱5,所述立柱1为底部设有尖部的圆杆且顶部固定有支撑架2,支撑架2顶部覆盖有集雨膜3,集雨膜3底部连通有出水管4,出水管4与集水箱5顶部进水口连接,集水箱5底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与过滤器6、水泵7和蓄水池8连接。

所述支撑架2由两根成30°~45°夹角的支撑杆21铰接而成,支撑杆21中部连接有拉伸弹簧22,支撑杆21顶部与集雨膜3两侧端部固定连接。支撑杆21与立柱1顶部通过压缩弹簧23连接。

安装时将立柱1沿大棚长度方向依次固定在地面上,使集雨膜3在长度方向上舒展开;同时将支撑杆21卡接在相邻弧形顶棚的大棚固定梁9上,如图3所示,拉伸弹簧22欲将两支撑杆21拉紧,压缩弹簧23有向上恢复形变的趋势,有向上的支撑力,两者均是为了更加牢固的将支撑杆21卡在大棚固定梁9上,使集雨膜3在宽度方向上得到舒展。安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同时不使用时将立柱1拔出,支撑架2卸下,将立柱1收在一起即可回收此集雨装置,方便装置的循环使用。

使用时雨水沿弧形顶棚上的薄膜流入集雨膜3中,沿出水管4进入集水箱5,经过滤器6过滤后,被水泵7泵入蓄水池8中,可以用于再灌溉,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在节约水资源上有重要意义。

为便于雨水的收集,立柱1分为长杆11和短杆12两种,立柱1采取长杆11和短杆12间隔分布,长杆11高度大于短杆12。此种分布使雨水顺着集雨膜3从长杆11流向短杆12方向,此时在设置于短杆12上方的集雨膜3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更加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将出水口与出水管4连接,出水管4底部延伸于集水箱5内。为方便出水管4的固定,可在短杆12外侧壁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管箍,将出水管4卡接于管箍内。

为方便集雨膜3的固定,将集雨膜3两侧端部固定在铁丝31上,同时将铁丝31固定在支撑杆21顶部的孔内,也方便集雨膜3随支撑杆21一起展开和收拢。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

本技术:
公开范围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葡萄大棚的集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支撑架(2)、集雨膜(3)、出水管(4)和集水箱(5),所述立柱(1)为底部设有尖部的圆杆且顶部固定有支撑架(2),支撑架(2)顶部覆盖有集雨膜(3),集雨膜(3)底部连通有出水管(4),出水管(4)与集水箱(5)连接;

所述支撑架(2)由两根成30°~45°夹角的支撑杆(21)铰接而成,支撑杆(21)中部连接有拉伸弹簧(22),支撑杆(21)顶部与集雨膜(3)两侧端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葡萄大棚的集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1)与立柱(1)顶部通过压缩弹簧(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葡萄大棚的集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1)顶部设置有孔,集雨膜(3)两侧端部固定有铁丝(31),铁丝(31)固定于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葡萄大棚的集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分为长杆(11)和短杆(12),立柱(1)设置有三根以上且长杆(11)和短杆(12)间隔分布,长杆(11)高度大于短杆(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葡萄大棚的集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于短杆(12)上方的集雨膜(3)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出水管(4)连接,短杆(12)外侧壁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管箍,出水管(4)卡接于管箍内,出水管(4)底部延伸于集水箱(5)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葡萄大棚的集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5)为中空腔体,顶部的进水口与出水管(4)连通,底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与过滤器(6)、水泵(7)和蓄水池(8)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葡萄大棚的集雨装置,涉及葡萄种植技术领域。所述用于葡萄大棚的集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支撑架、集雨膜、出水管和集水箱,所述立柱为底部设有尖部的圆杆且顶部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顶部覆盖有集雨膜,集雨膜底部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与集水箱连接;所述支撑架由两根成30°~45°夹角的支撑杆铰接而成,支撑杆中部连接有拉伸弹簧,支撑杆顶部与集雨膜两侧端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拉伸弹簧的支撑杆,支撑架可以展开为不同的角度,可满足不同间隔间隙的使用需求;通过沿大棚长度方向依次将立柱固定好,支撑架卡接好,即可实现集雨的效果,安装简单,节约了大量人力,还能实现集雨装置的循环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文山红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6
技术公布日:2020.06.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