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边支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0628发布日期:2020-08-11 20:1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轮边支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装置,特别是滑移装载机轮边支承,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滑移装载机亦称滑移式装载机、多功能工程车、多功能工程机,是一种利用两侧车轮线速度差而实现车辆转向的轮式专用底盘设备。滑移装载机轮边支承装置将行走马达的输出转矩传递至轮胎侧,实现行走和转向功能。因此轮边支承的性能及维修性对滑移装载机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轮边支承内轴承的润滑对轮边支承的性能至关重要,为保证轮边支承内轴承的润滑,要么将轮边支承设计成封闭式,如申请号为cn201520697782.9的“滑移装载机轮边传动装置”专利,此轮边支承的润滑效果好,但对密封性能、机加工要求较高,制作的稳定性不高。要么将轮边支承设计成开放式,如申请号为cn201910416720.9的“滑移装载机轮边支承”专利,即通过黄油道注黄油润滑轴承,但由于黄油道的存在,严重影响支承轴的可靠性,易引起支承轴的疲劳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可靠的轮边支承。

技术方案:一种轮边支承,包括支承轴、支承座、第一密封件、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衬套;所述支承轴相对于所述支承座作圆周运动,所述支承轴一端与轮胎轮辋相连接,另一端与链轮相连接;所述轮边支承从轮胎轮辋往链轮方向依次是支承轴、支承座、第一密封件、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衬套;所述轮边支承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所述支承座沿径向方向开设有注油孔,螺塞屏蔽注油孔;所述支承座、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形成封闭的油腔。从注油孔注入液压油或黄油,充满油腔,润滑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则因链箱中飞溅的油液而得到润滑。

优选项,为提高封闭油腔的密封性,所述第一密封件为盒式油封;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密封环,密封环内嵌于支承座。

优选项,为节约成本,方便维护,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皆为盒式油封。

优选项,为保证第一轴承润滑的可靠性,所述油腔包括主蓄油腔和次蓄油腔;所述轮边支承从轮胎轮辋往链轮方向依次是支承轴、支承座、第一密封件、第一轴承、次蓄油腔、主蓄油腔、第二密封件、第二轴承、衬套。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制造、维护方便,既能充分润滑轴承,又能提高支承轴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轮边支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边支承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边支承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轮边支承,包括支承轴1、支承座2、第一密封件3、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和衬套6;所述支承轴1相对于所述支承座2作圆周运动,所述支承轴1一端与轮胎轮辋7通过螺栓相连接,另一端与链轮8相连接。所述支承轴1通过压盖、螺栓锁紧链轮8,轴向游隙则通过调整垫进行调节。所述衬套6能有效保证链轮8与支承轴1花键连接的有效性。所述轮边支承从轮胎轮辋7往链轮8方向依次是支承轴1、支承座2、第一密封件3、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衬套6;所述轮边支承还包括第二密封件9,所述第二密封件9设于所述第一轴承4与第二轴承5之间;所述支承座2沿径向方向开设有注油孔10,螺塞11屏蔽注油孔10;所述支承座2、第一密封件3、第二密封件9形成封闭的油腔12。

因密封环91内嵌于支承座2能有效保证油腔12的密封性,故所述第二密封件9可为密封环91。若为减低成本,提高维修性,所述第二密封件9可为盒式油封。为保证第一轴承4的有效润滑,所述油腔12包括主蓄油腔121和次蓄油腔122;所述轮边支承从轮胎轮辋7往链轮8方向依次是支承轴1、支承座2、第一密封件3、第一轴承4、次蓄油腔122、主蓄油腔121、第二密封件9、第二轴承5、衬套6。从注油孔10注入液压油或黄油,充满主蓄油腔121和次蓄油腔122,次蓄油腔122能有效保证第一轴承4的润滑,主蓄油腔121能在次蓄油腔122油液减少或没有时对其进行补充。第二密封件9与油腔12一侧无次蓄油腔122而是台阶,能减小因第二密封件9早期失效造成的漏油现象。

上面虽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更或改变等,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轮边支承,包括支承轴(1)、支承座(2)、第一密封件(3)、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和衬套(6);所述支承轴(1)相对于所述支承座(2)作圆周运动,所述支承轴(1)一端与轮胎轮辋(7)相连接,另一端与链轮(8)相连接;所述轮边支承从轮胎轮辋(7)往链轮(8)方向依次是支承轴(1)、支承座(2)、第一密封件(3)、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衬套(6);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边支承还包括第二密封件(9),所述第二密封件(9)设于所述第一轴承(4)与第二轴承(5)之间;所述支承座(2)沿径向方向开设有注油孔(10),螺塞(11)屏蔽注油孔(10);所述支承座(2)、第一密封件(3)、第二密封件(9)形成封闭的油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边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3)为盒式油封;所述第二密封件(9)为密封环(91),密封环(91)内嵌于支承座(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边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3)、第二密封件(9)皆为盒式油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轮边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腔(12)包括主蓄油腔(121)和次蓄油腔(122);所述轮边支承从轮胎轮辋(7)往链轮(8)方向依次是支承轴(1)、支承座(2)、第一密封件(3)、第一轴承(4)、次蓄油腔(122)、主蓄油腔(121)、第二密封件(9)、第二轴承(5)、衬套(6)。


技术总结
一种轮边支承,包括支承轴、支承座、第一密封件、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衬套;所述支承轴相对于所述支承座作圆周运动,所述支承轴一端与轮胎轮辋相连接,另一端与链轮相连接;所述轮边支承从轮胎轮辋往链轮方向依次是支承轴、支承座、第一密封件、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衬套;所述轮边支承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所述支承座沿径向方向开设有注油孔,螺塞屏蔽注油孔;所述支承座、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形成封闭的油腔。该轮边支承结构紧凑,制造、维护方便,既能充分润滑轴承,又能提高支承轴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轮边支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丁亮;钱珍宝;汪琰;周良稷;刘勇涛;史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0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