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1358发布日期:2020-07-29 03:4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桥址所在河段,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此外,河水冲刷河岸也会危及农田和村镇,为保护桥梁和路堤安全,需要在河岸修筑防护建筑物。现有的护坡多为简单的斜面结构,而护坡旁道路上往往只是依靠简单的护栏进行阻拦,很容易发生人员坠落事故,因常年雨水冲刷,雨水渗入坡体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进而导致护坡结构损坏,护坡斜面上也很容易粘附大量的青苔等物质,同时现有的护坡结构为斜坡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修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护坡结构易损坏,且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修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防渗水板,防渗水板铺设在护坡本体的上表面,防渗水板上铺设有水泥层,水泥层上端设有第一平台,中段设有第二平台,底端设有第三平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之间的水泥层倾斜设置;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上均设有排水槽,水泥层内沿护坡本体的延伸方向每隔设定距离铺设有排水管,排水管连通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的排水槽后通向护坡本体底端的出水管。

优选的,第一平台、第三平台的外侧沿护坡本体的延伸方向设有护栏。

优选的,第一平台与第三平台之间设有阶梯,阶梯沿护坡本体的延伸方向每隔设定距离设置。

优选的,阶梯两侧设有扶手,扶手的上端、下端分别与第一平台、第三平台的护栏连接。

优选的,排水管倾斜设置。

优选的,排水槽沿护坡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排水槽通过竖管与排水管连通,竖管内设有滤网。

优选的,水泥层上表面设有阻水墙。

优选的,阻水墙外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凸起。

优选的,阻水墙外表面设有防水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利施工护坡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阶梯可便于工作人员站立并进行维修清理;阻水墙和防水膜可避免护坡经长时间使用后其表面生长青苔;排水槽可将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上的水通过排水管经出水管及时排出,避免水积留损坏该结构;防渗水板可阻挡外界的水流入坡体,避免水土流失,有效地保护斜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利施工护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防渗水板,2-护坡本体,3-水泥层,4-第一平台,5-第二平台,6-第三平台,7-排水槽,8-排水管,9-出水管,10-护栏,11-扶手,12-竖管,13-阻水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防渗水板1、水泥层3、第一平台4、第二平台5、第三平台6、排水槽7、排水管8、出水管9、护栏10、扶手11、竖管12、阻水墙13。

防渗水板1铺设在护坡本体2的上表面,防渗水板1可阻挡外界的水流入坡体,避免水土流失,有效地保护斜坡。

防渗水板1上铺设有水泥层3,水泥层3上表面设有阻水墙13。阻水墙13外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凸起。阻水墙13外侧的凸起可减少雨水等对墙体的冲刷。

阻水墙13外表面设有防水膜。防水膜可避免护坡经长时间使用后其表面生长青苔。

阻水墙13上端设有第一平台4,中段设有第二平台5,底端设有第三平台6,第一平台4、第二平台5、第三平台6可便于工作人员站立并进行维修清理。第一平台4、第二平台5、第三平台6之间的水泥层3倾斜设置。

水泥层3内沿护坡本体2的延伸方向每隔设定距离铺设有排水管8,排水管8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排水管8可尽快将水导出,避免水在排水管内积留。

第一平台4、第二平台5、第三平台6上均设有排水槽7,排水槽7沿护坡本体2的延伸方向设置,排水槽7通过竖管12与排水管8连通,竖管12内设有滤网。

排水管8连通第一平台4、第二平台5、第三平台6的排水槽7后通向护坡本体2底端的出水管9。排水槽7可将第一平台4、第二平台5、第三平台6上的水通过排水管8经出水管9排出。

第一平台4、第三平台6的外侧沿护坡本体2的延伸方向设有护栏10。护栏10可防止工作人员在护坡上滑落。

第一平台4与第三平台6之间设有阶梯,阶梯沿护坡本体2的延伸方向每隔设定距离设置。阶梯两侧设有扶手11,扶手11的上端、下端分别与第一平台4、第三平台6的护栏连接。阶梯可便于工作人员在第一平台4、第二平台5、第三平台6之间进行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渗水板(1),防渗水板(1)铺设在护坡本体(2)的上表面,防渗水板(1)上铺设有水泥层(3),水泥层(3)上端设有第一平台(4),中段设有第二平台(5),底端设有第三平台(6),第一平台(4)、第二平台(5)、第三平台(6)之间的水泥层(3)倾斜设置;第一平台(4)、第二平台(5)、第三平台(6)上均设有排水槽(7),水泥层(3)内沿护坡本体(2)的延伸方向每隔设定距离铺设有排水管(8),排水管(8)连通第一平台(4)、第二平台(5)、第三平台(6)的排水槽(7)后通向护坡本体(2)底端的出水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平台(4)、第三平台(6)的外侧沿护坡本体(2)的延伸方向设有护栏(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平台(4)与第三平台(6)之间设有阶梯,阶梯沿护坡本体(2)的延伸方向每隔设定距离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阶梯两侧设有扶手(11),扶手(11)的上端、下端分别与第一平台(4)、第三平台(6)的护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管(8)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槽(7)沿护坡本体(2)的延伸方向设置,排水槽(7)通过竖管(12)与排水管(8)连通,竖管(12)内设有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水泥层(3)上表面设有阻水墙(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阻水墙(13)外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阻水墙(13)外表面设有防水膜。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用于解决现有的护坡结构易损坏,且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修清理的问题。该水利施工护坡结构,包括防渗水板,防渗水板铺设在护坡本体的上表面,防渗水板上铺设有水泥层,水泥层上端设有第一平台,中段设有第二平台,底端设有第三平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之间的水泥层倾斜设置;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上均设有排水槽,水泥层内沿护坡本体的延伸方向每隔设定距离铺设有排水管,排水管连通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的排水槽后通向护坡本体底端的出水管。

技术研发人员:王竹林;穆道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穆道利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