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式溢洪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4871发布日期:2020-08-11 22:26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观式溢洪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景观式溢洪道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很多的水利水电工程越来越靠近城市,甚至会成为城市生态空间格局中的重要生态节点,故各建筑物建设需要结合城市发展、生态健康及景观效益来进行综合考虑。

通常的水利工程需要设置泄水孔、溢洪道等泄水消能建筑物,结合泄水通道进行景观打造,可实现“两岸绿色、城景交融、人水和谐”的景观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小流量、落差大、泄槽长的溢洪道,当采用台阶式景观溢洪道时,由于有较长的泄水通道,可以形成“水帘”、“帘幕”的景观效果,更有利于融入周边的景观,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可满足泄水及消能的需要。而现有的光滑溢流面的溢洪道,收缩水深处流速过高,消能工较长,投资较大,且景观效应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景观式溢洪道结构,该景观式溢洪道结构采用台阶式泄槽来宣泄大流量的洪水,小流量时形成不完全或完全发展的水跃型水舌流,从而形成“水帘”、“帘幕”的景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景观式溢洪道结构,包括泄槽底板;所述泄槽底板顶面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泄槽台阶,在泄槽底板的一端设有进水渠底板,另一端依次设有消力池、消力池尾坎,在消力池两侧设有消力池导墙;所述泄槽底板的两侧均设有泄槽侧墙。

所述进水渠底板和泄槽底板之间设有溢流堰。

所述泄槽侧墙的高程大于水面线。

所述泄槽侧墙的一端与消力池导墙连接,另一端与溢流堰闸墩连接。

所述消力池导墙的高程大于水面线。

所述泄槽台阶的高程小于水面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调整溢洪道的结构,达到小流量时可呈现“水帘”、“帘幕”等的景观效果,更有利于融入周边的景观,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大流量时满足泄洪、消能且消能效果明显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泄槽台阶的放大图;

图中:1-进水渠底板,2-溢流堰,3-泄槽台阶,4-泄槽底板,5-泄槽侧墙,6-水面线,7-消力池,8-消力池尾坎,9-消力池导墙,10-溢流堰闸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景观式溢洪道结构,包括泄槽底板4;所述泄槽底板4设置于稳固的地基上,泄槽底板4顶面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泄槽台阶3,在泄槽底板4的一端设有进水渠底板1,另一端依次设有消力池7、消力池尾坎8,在消力7两侧设有消力池导墙9;所述泄槽底板4的两侧均设有泄槽侧墙5。

所述进水渠底板1和泄槽底板4之间设有溢流堰2。

所述泄槽侧墙5的高程大于水面线6。

所述泄槽侧墙5的一端与消力池导墙9连接,另一端与溢流堰闸墩10连接。

所述消力池导墙9的高程大于水面线6。

所述泄槽台阶3的高程小于水面线6。

具体的,溢洪道泄槽台阶3的高度h可根据工程经验及碾压混凝土筑施工选择0.6m、0.90m、1.00m和1.2m;所述的泄槽长度l泄>l1+l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泄量较小时,可形成“水帘”、“帘幕”的景观效果,更有观赏性;

2.泄量较大时,可满足泄洪需要;

3.泄流面上的摩阻力大,掺气多,消能效果显著,极大的缩短溢流坝下游所需的消能工的尺寸,减少工程投资;

4.降低流速,溢流面可采用抗冲要求较低的混凝土,降低工程投资;

5.该结构施工方法简单,容易掌握,易于推广。



技术特征:

1.一种景观式溢洪道结构,包括泄槽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槽底板(4)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泄槽台阶(3),在泄槽底板(4)的一端设有进水渠底板(1),另一端依次设有消力池(7)、消力池尾坎(8),在消力池(7)两侧设有消力池导墙(9);所述泄槽底板(4)的两侧均设有泄槽侧墙(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式溢洪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渠底板(1)和泄槽底板(4)之间设有溢流堰(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式溢洪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槽侧墙(5)的高程大于水面线(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式溢洪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槽侧墙(5)的一端与消力池导墙(9)连接,另一端与溢流堰(2)的闸墩(10)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式溢洪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力池导墙(9)的高程大于水面线(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式溢洪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槽台阶(3)的高程小于水面线(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景观式溢洪道结构,包括泄槽底板;所述泄槽底板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泄槽台阶,在泄槽底板的一端设有进水渠底板,另一端依次设有消力池、消力池尾坎,在消力池两侧设有消力池导墙;所述泄槽底板的两侧均设有泄槽侧墙。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溢洪道的结构,达到小流量时可呈现“水帘”、“帘幕”等的景观效果,更有利于融入周边的景观,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大流量时满足泄洪、消能且消能效果明显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丹;居浩;高传彬;李社凤;郑晓晖;李波;房彬;陈波;周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1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