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综合管廊通信分支口出支线的通信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1990发布日期:2020-08-14 18:21阅读:7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综合管廊通信分支口出支线的通信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综合管廊的通信分支口节点出支线结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等,对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市政设施的改进与完善越来越被重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也明确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规划中,《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有关部署,适应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履行政府职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在继续做好试点工程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逐步提高城市道路配建地下综合管廊的比例,全面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综合管廊类型多为干支线综合管廊,廊内市政管线不仅需要与交叉道路下的地下管线相连,同时需要接出支管服务周边地块。综合管廊管线分支口功能主要为方便管线引出至管廊外供地块使用,是发挥管廊效益的重要构筑物。典型的管线分支口形式为:在内外部管线相衔接位置处管廊断面局部拓宽或管廊顶板局部抬升,各专业管线通过管廊侧壁预埋孔与外部相连接,各类管线出舱后与预埋的过路套管或专用管线支廊相衔接。

目前大多数综合管廊通信分支口节点出支形式均为此形式:在通信出线处节点局部对管廊整体进行加高处理,通信通过上出到侧墙加高部分的穿墙套管然后出支。但这种出支形式存在问题:出支线高度受到出支线数量和穿墙套管位置的限制,出支后高程固定,经常会与路段内其他管线(如雨、污水)高程存在矛盾;同时加高部分与管廊为一个整体,出支高程控制需要管廊整体结构联动调整,因此会存在着增加工作量等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综合管廊通信分支口出支线的通信检查井,以解决传统的管廊通信分支口出支线结构,由于出支线高度受到出支线数量与出支线位置的限制,与其他管线交叉高程矛盾;同时管廊整体加高会受到覆土的影响且结构整体联动性大,不宜调整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综合管廊通信分支口出支线的通信检查井,包括:混凝土井室、通信穿墙套管、人孔、集水坑和电缆支架预埋穿钉;所述混凝土井室为长方体混凝土结构;所述通信穿墙套管预埋于井室侧墙内,通信支线通过穿墙套管向两侧出支线;所述人孔位于井室中心位置并直通地面;所述集水坑位于人孔底部;所述电缆支架预埋穿钉位于井室内墙四周,固定电缆支架;整个混凝土井室置于综合管廊上方,与通信分支口出支线平面位置一致。

综合管廊内通信支线通过顶板的穿墙套管上出到通信检查井内,再通过检查井侧墙的穿墙套管分别向两侧出支线。

井室高度由出支线高度所决定。

通信分支出线形式包括不同规模的出线。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综合管廊通信出支线结构相比,优点及积极效果如下:

1)、由于出线井室是一个单独的结构,不与管廊同结构,因此井室与管廊本体结构不联动,井室高度控制自由;

2)、通信出支线高度、方向可以通过调整井室高度和穿墙套管高度灵活控制,从而避免出支线与路段内雨、污水及其他管线高程矛盾而无法出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通信检查井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分支口节点平面图。

图3是图2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2的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2的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编号:1-混凝土井室、2-通信穿墙套管、3-电缆支架预埋穿钉、4-人孔、5-集水坑、6-通信管井、7-井筒、8-预埋成品u型槽道、9-水信舱、10-天然气舱、11-电力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参见附图。通过在管廊上方构建一个独立的检查井室,并在井室上预留穿墙套管,使得通信出支线可以通过通信检查井室灵活调整支线高度和方向,同时不对管廊本体结构造成联通影响。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综合管廊通信分支口出支线的通信检查井,包括:混凝土井室1、通信穿墙套管2、人孔4、集水坑5、电缆支架预埋穿钉3。所述混凝土井室为长方体混凝土结构;所述通信穿墙套管预埋于井室侧墙内,穿墙套管应根据设计控制位置执行,通信支线通过穿墙套管向两侧出支线;所述人孔为φ800毫米人孔,位于井室中心位置并直通地面,方便人员进入井室对线缆进行检修;所述集水坑位于人孔底部,集水坑便于收集积水及时排出;所述电缆支架预埋穿钉位于井室内墙四周,固定电缆支架。整个井室置于综合管廊上方,与通信分支口出支线平面位置一致。

通过图2分支口节点平面图可以看出,综合管廊内通信支线通过顶板的穿墙套管上出到通信检查井内,再通过检查井侧墙的穿墙套管分别向两侧出支线。在图2中,左边的是通信分支口ⅰ型的节点平面图,即六孔结构,右边的是通信分支口ⅱ型的节点平面图,即十六孔结构。

由图3、4、5、6的剖面结构可以看出,此种通信分支出线形式可以适宜不同规模的出线(6φ100~24φ100),且综合管廊高度不会随着出支线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出支线高度可通过井室高度变化而控制,从而来躲避一些交叉管线,顺利出支。

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通信分支管线从管廊顶板出支后,外做检查井室可灵活调整,依据出支线高度与出支线方向进行每个分支节点的局部调整而不对管廊整体高度产生影响,同时可通过调节井室高度对两侧出支线高程调整,避免与路段其他管线高程矛盾,是一种有效简便且易于推广的通信分支出支线形式,具有广阔的前景。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综合管廊通信分支口出支线的通信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井室、通信穿墙套管、人孔、集水坑和电缆支架预埋穿钉;所述混凝土井室为长方体混凝土结构;所述通信穿墙套管预埋于井室侧墙内,通信支线通过穿墙套管向两侧出支线;所述人孔位于井室中心位置并直通地面;所述集水坑位于人孔底部;所述电缆支架预埋穿钉位于井室内墙四周,固定电缆支架;整个混凝土井室置于综合管廊上方,与通信分支口出支线平面位置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综合管廊通信分支口出支线的通信检查井,其特征在于,综合管廊内通信支线通过顶板的穿墙套管上出到通信检查井内,再通过检查井侧墙的穿墙套管分别向两侧出支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综合管廊通信分支口出支线的通信检查井,其特征在于,井室高度由出支线高度所决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综合管廊通信分支口出支线的通信检查井,其特征在于,通信分支出线形式包括不同规模的出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综合管廊通信分支口出支线的通信检查井,包括:混凝土井室、通信穿墙套管、人孔、集水坑和电缆支架预埋穿钉;所述混凝土井室为长方体混凝土结构;所述通信穿墙套管预埋于井室侧墙内,通信支线通过穿墙套管向两侧出支线;所述人孔位于井室中心位置并直通地面;所述集水坑位于人孔底部;所述电缆支架预埋穿钉位于井室内墙四周,固定电缆支架;整个混凝土井室置于综合管廊上方,与分支出线位置对齐。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传统的管廊通信分支口出支线结构,由于出支高度受到出支数量与出支位置的限制,与其他管线高程交叉矛盾;同时管廊整体加高会受到覆土的影响且结构整体联动性大,不宜调整等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颖;宋文波;李浩;侯良洁;马翔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2
技术公布日:2020.08.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