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砼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7724发布日期:2020-07-29 01:15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砼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管道防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砼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施工领域中,现有的市政工程井的形式有很多中,常见的有砖砌井、一次性现浇砼井等,而砖砌井搭砌比较麻烦,而且整体施工时间较长,浪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而且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渗漏,使用寿命较短。而采用一次性现浇砼井,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在现场直接浇注,常会因模板、钢筋安装不牢固移位,爆模,或因砼浇捣不密实等原因,导致在施工完成拆模后容易出现漏筋、尺寸变形、筒身偏位等现象。最终导致施工效果差、工效低、延误工期,影响工程质量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砼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砼井施工复杂、工效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预制砼井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预制砼井包括预浇注成型且自下至上依次叠放的底座、井筒和顶盖;底座为有底无盖的筒状结构,底座的下端向外延伸有一圈用于支撑在坑槽内的支撑沿,底座的侧壁上沿处以其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下避让槽,底座的底部设有贯通上下两侧的排水孔;井筒为直筒结构,侧壁下沿以其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上避让槽;底座与井筒上下叠放时所述上避让槽与下避让槽相对扣合而构成用于供管道通过的避让圆孔,井筒和底座上还设有用于使底座和井筒同轴布置的定位结构。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排水,所述底座的底部上端面以四周朝向排水孔的中心向下倾斜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定位,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的上端沿的内侧向下凹陷的环形台阶,还包括设置在井筒的下端沿的内侧并向下凸设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与环形台阶抵顶限位配合。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浇注,所述上避让槽为u型槽,包括用于与下避让槽扣合的圆弧槽段以及设置在环形台阶上的直槽段。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吊装,所述井筒的侧壁上预制有吊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预制砼井,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将分为三部分进行预浇注,将各个部分在厂内预浇注成型在输送到施工现场进行作业,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直接制成成品投入工程使用,成产成本低、质量稳定、节约施工时间。另外通过砼井的底座与井筒上的定位结构,能够保证底座与井筒的同轴布置,并通过顶盖的设置能够避免外界的杂物封堵砼井,进一步的,在底座上设置排水孔,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能够避免穿过砼井的管道内由于漏水导致液体积存,这样能够防止砼井内长时间使用后对管道的影响以及环境造成影响,能够直接将砼井内积存的水排至地下;底座上的支撑沿的设置能够较好的将砼井整体支撑在坑槽内,方便砼井内的水向下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砼井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井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图1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井筒;3-顶盖;4-支撑沿;5-排水孔;6-下避让槽;7-上避让槽;8-避让圆孔;9-环形台阶;10-环形凸台;11-定位台阶;12-吊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预制砼井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5所示,预制砼井包括预浇注成型的底座1、井筒2和顶盖3,且底座1、井筒2和顶盖3自下至上依次叠放,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三层结构的预浇注成型方式,操作比较方便,而且能够在工厂内大批量生产后在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现场作业。

对于底座1来说,其需要固定支撑于最底部,一般的在地面上先挖设坑槽,然后将底座1支撑在坑槽内,且底座1的下方具有一定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为有底无盖的筒状结构,且底座1的下端向外延伸有一圈用于支撑在坑槽内的支撑沿4,底座1的侧壁上沿处以其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下避让槽6,底座1的底部设有贯通上下两侧的排水孔5。

对于井筒2来说,在本实施例中,井筒2为直筒结构,井筒2的直径与底座1的直筒部分的直径一致,井筒2的侧壁下沿以其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上避让槽7;底座1与井筒2上下叠放时上避让槽7与下避让槽6相对扣合而构成用于供管道通过的避让圆孔8。

对于顶盖3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其用于盖设在井筒2的上端处,将整体的预制砼井封闭起来,防止外界的杂物进入砼井内,当然,顶盖3的下端设有用于与井筒2同心定位的定位台阶11。

而在将上述的三部分相互叠放时,为了保证井筒2和底座1之间的同轴度,井筒2和底座1上还设有用于使底座1和井筒2同轴布置的定位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1的上端沿的内侧向下凹陷的环形台阶9,还包括设置在井筒2的下端沿的内侧并向下凸设的环形凸台10,环形凸台10与环形台阶9抵顶限位配合。在装配时,底座1上的环形台阶9的侧壁与井筒2的环形凸台10的侧壁贴合,底座1的上端面与井筒2的下断面贴合,这样能将底座1和井筒2同轴定位。进一步的,井筒2与顶盖3之间也采用同轴定位的定位台阶11,通过定位结构以及定位台阶11的设置,能够将三部分均同轴布置。

进一步的,底座1的底部上端面以四周朝向排水孔5的中心向下倾斜的方向延伸。这样能方便管道中漏出的水从排水孔5中排至外界,且设置为倾斜结构,能够方便引导砼井内水朝向排水孔5流动,避免底座1内积存水。

另外,由于定位台阶11的设置,则上避让槽7为u型槽,包括用于与下避让槽6扣合的圆弧槽段以及设置在环形台阶9上的直槽段。在井筒2与底座1叠装后,通过圆弧槽段与下避让槽6扣合围成避让圆孔8,直槽段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浇注前模具的组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避让槽7也可以为弧形槽,不限定具体的结构。

最后,为了方便对井筒2的吊装,井筒2的侧壁上预制有吊装孔12。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结构也可以通过分设在井筒2的下端以及底座1的上端的定位槽和定位台阶11实现。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砼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浇注成型且自下至上依次叠放的底座、井筒和顶盖;底座为有底无盖的筒状结构,底座的下端向外延伸有一圈用于支撑在坑槽内的支撑沿,底座的侧壁上沿处以其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下避让槽,底座的底部设有贯通上下两侧的排水孔;井筒为直筒结构,侧壁下沿以其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上避让槽;底座与井筒上下叠放时所述上避让槽与下避让槽相对扣合而构成用于供管道通过的避让圆孔,井筒和底座上还设有用于使底座和井筒同轴布置的定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砼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上端面以四周朝向排水孔的中心向下倾斜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砼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的上端沿的内侧向下凹陷的环形台阶,还包括设置在井筒的下端沿的内侧并向下凸设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与环形台阶抵顶限位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砼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避让槽为u型槽,包括用于与下避让槽扣合的圆弧槽段以及设置在环形台阶上的直槽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砼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的侧壁上预制有吊装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砼井,预制砼井包括预浇注成型且自下至上依次叠放的底座、井筒和顶盖;底座为有底无盖的筒状结构,底座的下端向外延伸有一圈用于支撑在坑槽内的支撑沿,底座的侧壁上沿处以其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下避让槽,底座的底部设有贯通上下两侧的排水孔;井筒为直筒结构,侧壁下沿以其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上避让槽;底座与井筒上下叠放时所述上避让槽与下避让槽相对扣合而构成用于供管道通过的避让圆孔,井筒和底座上还设有用于使底座和井筒同轴布置的定位结构,能够避免穿过砼井的管道内由于漏水导致液体积存。

技术研发人员:冯继宇;冯伟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冯继宇
技术研发日:2019.11.22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