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智能截污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27452发布日期:2020-08-21 14:49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智能截污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截污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水体呈现黑臭现象,大大降低了两岸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并制约了周围环境资源价值的提升,因此城市水环境治理已成为我国目前最严峻、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为了解决城市的水环境污染问题,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提质”,其中控源截污是重中之重。由于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管道位于交通繁忙的沥青或者混凝土道路下方、部分排河雨水管道高程比污水管道高程低,如果通过对现状排水管道的改线来实现对旱流污水及初期雨水的截留,存在施工周期长、道路交通封闭难和对周边综合管线影响大等问题;如果通过在现状道路下方设置常规截污井或者一体化截污井对直排污水及初期雨水进行截污纳管,存在拍门或者鸭嘴阀难以完全闭合、闸门无法设置、截污管道高程不足、进水口容易堵塞造成上游积水、自动控制系统缺失、水质检测系统过于复杂且容易损坏、施工不便、造价昂贵及难以应用于交通繁忙的道路下面等问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多功能智能截污井,既能提升对旱流污水及初期雨水的截留效果、易于实施、造价低和便于管理,实现控源截污,又能避免多种因素的不利影响,可以就地或者远程实时控制,最终达到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截污井截留效果差、不易实施造价高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智能截污井,包括雨量计、控制系统和井体,所述井体包括与进水管贯通的第一截污腔及与地表水体贯通的第二截污腔,排河管与所述第一截污腔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截污腔之间设置有拦渣网,截留管通过提升泵与所述第一截污腔连通,所述第一截污腔内部设置有第一液位计与高清摄像头,所述第一截污腔与所述第二截污腔之间设置有液压闸门,所述第二截污腔内部设置有第二液位计。

优选的,所述拦渣网为复合材料,且所述拦渣网通过挂钩固定。

优选的,所述提升泵具有搅拌功能。

优选的,所述液压闸门具有快速启闭功能且自带储能器。

优选的,所述高清摄像头具有微光感知功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截污腔和所述第二截污腔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刻度线和第二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雨量计支持多种通讯方式。

优选的,所述第一液位计和所述第二液位计均为非接触式液位计。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不仅能够把信息传递给远程控制中心或者手机app,还可以实现就地或者远程对提升泵与液压闸门的实时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设计,将排水管道输送的旱流污水及初期雨水经井体截留后提升至现状污水管道,并最终进入污水厂处理;雨天时后期雨水可以经液压闸门排放至地表水体,有效地减轻了初期雨水对地表水体的污染,达到保护水环境的目的;该多功能智能截污井不仅截污效果好、设置灵活、易于实施、造价低和便于管理,还可以实现就地与远程实时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处剖面示意图。

图中:1井体、2进水管、3拦渣网、4第一截污腔、5提升泵、6截留管、7高清摄像头、8第一液位计、9液压阀门、10第一刻度线、11第二截污腔、12第二刻度线、13第二液位计、14排河管、15控制系统、16雨量计、17安装座、18地面、19第一井盖、20第二井盖、21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多功能智能截污井,包括雨量计16、控制系统15和井体1,井体1包括与进水管2贯通的第一截污腔4及与地表水体贯通的第二截污腔11,排河管14与第一截污腔4的内部连通,进水管2与第一截污腔4之间设置有拦渣网3,截留管6通过提升泵5与第一截污腔4连通,第一截污腔4内部设置有第一液位计8与高清摄像头7,第一截污腔4与第二截污腔11之间设置有液压闸门9,第二截污腔11内部设置有第二液位计13。

具体的,拦渣网3能够拦截漂浮物、悬浮物,防止提升泵堵塞,避免漂浮物、悬浮物等进入地表水体污染水体,材质为复合材料,通过挂钩21可拆卸并进行清洁。

具体的,旱流污水及初期雨水首先进入第一截污腔4,在液位计8、液压闸门9、液位计13、控制系统15和雨量计16的控制下,经提升泵5提升,通过截留管6进入现状污水管,并最终进入污水厂进行净化处理,为避免沉积物影响提升泵的使用功能,提升泵5具有搅拌功能。

具体的,在液位计8、液位计13、控制系统15和雨量计16的控制下,晴天和初雨状态时,液压闸门9处于关闭状态,旱流污水及初期雨水经提升泵5提升后进入现状污水管;降雨后期,液压闸门9处于打开状态、提升泵5处于关闭状态,过量雨水经第一截污腔4与第二截污腔11后,通过排河管14进入地表水体。液压闸门9能够快速启闭且自带储能器,即使停电也能通过储能器正常使用。

具体的,为避免高清摄像头7受井体1内部弱光的不良影响,高清摄像头7具有微光感知功能,通过高清摄像头7可以实时观测到井体1的内部情况,包括水位变化、漂浮物与悬浮物的收集量、提升泵5与液压闸门9的运行状态等。

具体的,第一截污腔4和第二截污腔1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刻度线10和第二刻度线12。

具体的,截污井1配置有雨量计16,雨量计16支持多种通讯方式,雨量计16收集到的雨量信息能够为后续提升泵5与液压闸门9的实时控制提供基本参数。

具体的,为了避免被雨污水中的物体缠绕、撞击,第一液位计8和第二液位计13均为非接触式液位计,通过第一液位计8与第二液位计13,能够收集井体1内部的水位变化情况。

具体的,井体1配置有控制系统15,通过第一液位计8、第二液位计13和雨量计16收集到的信息,不仅能够把所收集到信息传递给远程控制中心或者手机app,还可以实现就地或者远程对提升泵5与液压闸门9的实时控制。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智能截污井,包括雨量计(16)、控制系统(15)和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包括与进水管(2)贯通的第一截污腔(4)及与地表水体贯通的第二截污腔(11),排河管(14)与所述第一截污腔(4)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水管(2)与所述第一截污腔(4)之间设置有拦渣网(3),截留管(6)通过提升泵(5)与所述第一截污腔(4)连通,所述第一截污腔(4)内部设置有第一液位计(8)与高清摄像头(7),所述第一截污腔(4)与所述第二截污腔(11)之间设置有液压闸门(9),所述第二截污腔(11)内部设置有第二液位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渣网(3)为复合材料,且所述拦渣网(3)通过挂钩(2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5)具有搅拌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闸门(9)具有快速启闭功能且自带储能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清摄像头(7)具有微光感知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污腔(4)和所述第二截污腔(1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刻度线(10)和第二刻度线(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量计(16)支持多种通讯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位计(8)和所述第二液位计(13)均为非接触式液位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15)不仅能够把信息传递给远程控制中心或者手机app,还可以实现就地或者远程对提升泵(5)与液压闸门(9)的实时控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智能截污井,包括雨量计、控制系统和井体,所述井体包括与进水管贯通的第一截污腔及与地表水体贯通的第二截污腔,排河管与所述第一截污腔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截污腔之间设置有拦渣网,截留管通过提升泵与所述第一截污腔连通。本实用新型将排水管道输送的旱流污水及初期雨水经井体截留后提升至现状污水管道,并最终进入污水厂处理;雨天时后期雨水可以经液压闸门排放至地表水体,有效地减轻了初期雨水对地表水体的污染,达到保护水环境的目的;该多功能智能截污井不仅截污效果好、设置灵活、易于实施、造价低和便于管理,还可以实现就地与远程实时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蒋玖璐;张显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6
技术公布日:2020.08.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