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桩基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731745发布日期:2021-04-20 14:3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桩基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申请涉及桩基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桩基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桩基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简称桩基。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在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3.在进行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通常是在进行钻孔后将钢筋笼置入钻孔内,再向钻孔内注入混凝土与钢筋笼形成紧固的地下基础。在河流湖泊较多的地方,地质条件复杂,沙土中通常混杂着石块等,土方含水量大,土质较为疏松。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较为疏松的土质进行施工后,地基对桩基没有足够的支撑,成型后的桩基容易发生水平偏移或是倾斜,导致承载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桩基的偏移以及倾斜程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桩基。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桩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桩基,包括底座筒,所述底座筒内设置有第一钢筋笼,所述第一钢筋笼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根向所述第一钢筋笼周向发散弯曲的加强钢筋,所述底座筒开设有若干个供所述加强钢筋穿出的穿出槽;所述第一钢筋笼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若干段相互连接的第二钢筋笼,所述第一钢筋笼以及所述第二钢筋笼一体浇筑有混凝土桩柱,所述混凝土桩柱周侧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钢筋笼相连接的钢管桩。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钢筋穿出底座筒上的穿出槽伸入周围的地基内形成一个伞状结构,增强了混凝土桩柱底部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混凝土桩柱周侧若干个钢管桩与第二钢筋笼之间进行连接,钢管桩与地基之间稳定的结合,多个钢管桩分布于混凝土桩柱也形成伞状加固结构,对混凝土桩柱的端部进行加固、稳定,混凝土桩柱的顶端以及底端都被加固,使得混凝土桩柱不易发生倾斜以及偏移,保证了桩基的稳定性。
8.优选的,所述钢管桩包括加强钢管以及锥头,所述加强钢管外壁设置为螺旋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头部分方便将加强钢管打入地基,螺纹状的外壁进一步增大了加强钢管与地基之间的结合力,使得加强钢管能被稳定的固定于地基,使得加强钢管对混凝土桩柱的固定效果更好。
10.优选的,所述锥头设置为空心,所述加强钢管与所述锥头的连接处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穿设有垂直于所述加强钢管轴线方向的限位钢筋,所述加强钢管内设置有若干个分别与所述限位钢筋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钢筋,所述第一连接钢筋伸出所述加强钢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筋笼固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钢筋穿设于连接槽内,第一连接钢筋与限位钢筋固
定连接,限位钢筋与连接槽的壁面抵接,第一连接钢筋伸出加强钢管用于固定钢筋笼,通过加强钢管对混凝土桩柱进行加固稳定,使得混凝土桩柱不易发生偏移倾斜。
12.优选的,所述锥头以及所述加强钢管的壁面均开设有贯穿的第一注浆孔,所述加强钢管内浇筑成型有混凝土杆。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沿第一注浆孔浇注于加强钢管内,混凝土经第一注浆孔从加强钢管内渗出至周围的地基中,进一步增大了加强钢管与地基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了地基对加强钢管的固定能力,同时使得限位钢筋以及第一连接钢筋固定于加强钢管内,在受到第二钢筋笼的施力时加强钢管对第一连接钢筋进行固定。
14.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钢筋以及所述第二钢筋笼伸出地面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连接钢筋。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第二连接钢筋将钢管桩与混凝土桩之间进行连接,使得混凝土桩受到周围钢管桩的固定作用,混凝土桩柱能更加稳定地固定于地基中,不易发生偏移以及倾斜。
16.优选的,若干个所述第二连接钢筋之间固定连接有相互固定的第三连接钢筋,所述第二连接钢筋以及所述第三连接钢筋之间浇筑有混凝土承载台。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钢筋与第二钢筋在地面上形成钢筋笼网,在进行混凝土承载台浇筑时第三连接钢筋以及第二连接钢筋加强了混凝土承载台的整体强度,同时将第二钢筋笼与混凝土承载台之间进行连接,使得混凝土桩柱上端受到混凝土承载台的固定作用,混凝土承载台进一步增强了混凝土桩柱与钢管桩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桩基的稳定性,也便于后续施工。
18.优选的,所述第二钢筋笼外周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钢筋,所述支撑钢筋倾斜向上设置,若干个所述支撑钢筋之间固定连接有环形箍筋。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钢筋以及环形箍筋围设于第二钢筋笼的外周侧,当第一钢筋笼进入至桩孔底部,在施工时通过将套筒一端抵接于支撑钢筋以及环形箍筋上方,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加强钢筋发生形变穿出穿出槽插入地基,便于第二钢筋笼承受压力进而驱动加强钢筋,也使得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第一钢筋笼以及第二钢筋笼不会上浮、倾斜,保证了浇筑的质量。环形箍筋以及支撑钢筋增大了钢筋笼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混凝土桩柱的强度。
20.优选的,所述底座筒外周壁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注浆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浇筑时混凝土沿着第二注浆孔以及底座筒的底端开口向外渗透至周围地基,混凝土凝固后增加了桩基与地基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了连接强度,使得桩基更加稳定,不易发生倾斜偏移。
22.为了便于施工建设出一种新型桩基,提高桩基的稳定性,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新型桩基的施工方法。
23.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桩基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桩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前准备:将施工位置的场地进行平整,修建必要施工保障用设施,对施工场地进行施工放样;s2、物资准备:各施工设备准备到位,按照施工要求将钢筋、加强钢管等原材料运
输至现场,将第一钢筋笼以及第二钢筋笼提前加工成型;s3、加强钢管施工,按照施工要求,将加强钢管与锥头提前焊接后,对施工位置进行钻孔,将加强钢管吊装至钻孔内,将多根与第一连接钢筋固定的限位钢筋沿加强钢管内壁向下滑动至限位钢筋伸出连接槽,再向加强钢管内浇注混凝土;s4、桩基钻孔施工,按照施工要求,提前在钻孔位置埋设护筒,采用钻机进行钻孔,钻孔过程中循环注入泥浆,钻孔到位后将钻孔内的渣以及泥浆排尽;s5、钢筋笼吊装,按照施工要求,先将底座筒吊装安装至钻孔底部,再将第一钢筋笼吊装至底座筒内,在吊装第一钢筋笼的过程中将第二钢筋笼与第一钢筋笼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再使用对第二钢筋笼上的支撑钢筋施加压力,使得加强钢筋从穿出槽穿出至地基内;s6、混凝土桩柱浇筑,按照施工要求,在护筒上方设置浇筑斗,在钻孔内架设与浇筑斗相连通的导管,混凝土搅拌车将预制搅拌好的混凝土注入钻孔内与钢筋笼结合形成混凝土桩柱,在浇筑过程中不断调整导管位置,浇筑完成后将导管以及护筒拔出;s7、混凝土承载台浇筑,按照施工要求,将第一钢筋笼、第一连接钢筋以及第二连接钢筋之间进行焊接,再架设模板,浇筑混凝土承载台。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与地基之间进行充分接触,使得混凝土桩柱与钢管桩之间一体化,增大了桩基与地基之间的结合力,提高了桩基的稳定性。
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底部发散弯曲的加强钢筋进一步增大了混凝土桩柱底部与地基之间的连接面积,增强了混凝土桩柱底部的连接强度,加强钢管浇注形成的钢管桩对混凝土桩柱的顶部进行固定,使得混凝土桩柱的顶部受到钢管桩的固定作用,降低了桩基整体发生倾斜偏移的概率;2.加强钢管内设置有限位钢筋以及第一连接钢筋与第二钢筋笼进行连接,浇筑形成的混凝土承载台进一步将混凝土桩柱与钢管桩之间进行连接,提高了桩基的整体强度;3.第二钢筋笼外周侧设置有支撑钢筋以及环形箍筋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向第二钢筋笼施加压力使得加强钢筋伸出穿出槽深入地基,降低了第二钢筋笼以及第一钢筋笼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倾斜的几率。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申请新型桩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是本申请新型桩基实施例中钢管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新型桩基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27.附图标记:1、底座筒;2、穿出槽;3、第一钢筋笼;4、加强钢筋;5、第二钢筋笼;6、支撑钢筋;7、环形箍筋;8、第二注浆孔;9、钢管桩;10、加强钢管;11、锥头;12、第一注浆孔;13、连接槽;14、限位钢筋;15、第一连接钢筋;16、第二连接钢筋;17、第三连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桩基。参照图1与图2,包括底座筒1,底座筒1呈圆柱管状结构,采用高强度结构钢预制而成,底座筒1的底端外壁均匀开设有多个穿出槽2,穿出槽
2朝下的一侧开口,底座筒1内安装有第一钢筋笼3,第一钢筋笼3提前预制,第一钢筋笼3的一端焊接固定有多根加强钢筋4,加强钢筋4指向底端的一段呈弯曲状沿底座筒1的径向方向向底座筒1外周发散并伸出穿出槽2,形成伞状连接结构,增大第一钢筋笼3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
30.第一钢筋笼3上方焊接固定有第二钢筋笼5,第二钢筋笼5的外周侧焊接固定有多个支撑钢筋6,支撑钢筋6呈倾斜状态且向上倾斜,支撑钢筋6固定于第二钢筋笼5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支撑钢筋6上固定有一圈环形箍筋7,环形箍筋7套设于多个支撑钢筋6并通过焊接固定,环形箍筋7以及支撑钢筋6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第二钢筋笼5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加强钢筋4伸出穿出槽2伸入地基。
31.底座筒1外周壁开设有多个第二注浆孔8,第一钢筋笼3以及第二钢筋笼5安装完成后向桩孔内浇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桩柱,混凝土经第二注浆孔8渗出,混凝土桩柱的周侧打入多个钢管桩9,钢管桩9至少设置有四个,对混凝土桩柱的四周进行加固。钢管桩9包括加强钢管10以及锥头11,加强钢管10采用高强度结构钢预制而成,根据混凝土桩柱的施工位置以及地质条件,加强钢管10的长度一般设置成3

5米,外径15

30厘米,加强钢管10外周壁设置为螺旋状,进一步增加与地基之间的连接面积。
32.参照图1和图2,锥头11空心设置,加强钢管10的外周壁均开设有沿加强钢管10轴向阵列的多列第一注浆孔12,保证了强度的同时便于将加强钢管10打入地基。每两列第一注浆孔12之间设置有开设有连接槽13,连接槽13内穿设有垂直于加强钢管10轴线方向的限位钢筋14,加强钢管10内浇注有混凝土柱,加强钢管10内设置有多个分别与限位钢筋14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钢筋15,第一连接钢筋15以及第二钢筋笼5伸出地面的一端之间焊接固定多个第二连接钢筋16,多个第二连接钢筋16之间固定连接有相互固定的第三连接钢筋17。
33.第二连接钢筋16以及第三连接钢筋17之间交错焊接形成钢筋笼网,在第二连接钢筋16以及第三连接钢筋17之间还焊接固定有竖直设置的连接筋,第二连接钢筋16以及第三连接钢筋17交错形成钢筋笼网,在竖直方向上可以焊接多层第二连接钢筋16以及第三连接钢筋17,形成多层钢筋笼网,不同层的钢筋笼网之间还焊接有连接筋将多层钢筋笼网之间进行相对固定,在钢筋笼网的周侧架设模板,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形成混凝土承载台,混凝土承载台使得混凝土桩柱的顶端被进一步固定,在进行混凝土承载台浇筑时第三连接钢筋17、第二连接钢筋16以及连接筋加强了混凝土承载台的整体强度,同时将第二钢筋笼5与混凝土承载台之间进行连接,使得混凝土桩柱上端受到混凝土承载台的固定作用,混凝土承载台进一步增强了混凝土桩柱与钢管桩9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桩基的稳定性,也便于后续施工。
34.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新型桩基的实施原理为:加强钢筋4穿出底座筒1上的穿出槽2伸入周围的地基内形成一个伞状结构,增强了混凝土桩柱底部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混凝土桩柱周侧若干个钢管桩9与第二钢筋笼5之间进行连接,钢管桩9与地基之间稳定的结合,多个钢管桩9分布于混凝土桩柱也形成伞状加固结构,混凝土承载台对钢管桩9以及混凝土桩柱进行连接,对混凝土桩柱的端部进行加固、稳定,混凝土桩柱的顶端以及底端都被加固,使得混凝土桩柱不易发生倾斜以及偏移,保证了桩基的稳定性。
35.一种新型桩基的施工方法,参照图3,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前准备:将施工位置的场地进行平整,修建必要施工保障用设施,对施工场地进行施工放样;s2、物资准备:各施工设备准备到位,按照施工要求将钢筋、加强钢管10等原材料运输至现场,将第一钢筋笼3以及第二钢筋笼5提前加工成型;s3、加强钢管10施工,按照施工要求,将加强钢管10与锥头11提前焊接后,对施工位置进行钻孔,将加强钢管10吊装至钻孔内,将多根与第一连接钢筋15固定的限位钢筋14沿加强钢管10内壁向下滑动至限位钢筋14伸出连接槽13,再向加强钢管10内浇注混凝土;s4、桩基钻孔施工,按照施工要求,提前在钻孔位置埋设护筒,采用钻机进行钻孔,钻孔过程中循环注入泥浆,钻孔到位后将钻孔内的渣以及泥浆排尽;s5、钢筋笼吊装,按照施工要求,先将底座筒1吊装安装至钻孔底部,再将第一钢筋笼3吊装至底座筒1内,在吊装第一钢筋笼3的过程中将第二钢筋笼5与第一钢筋笼3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再使用对第二钢筋笼5上的支撑钢筋6施加压力,使得加强钢筋4从穿出槽2穿出至地基内;s6、混凝土桩柱浇筑,按照施工要求,在护筒上方设置浇筑斗,在钻孔内架设与浇筑斗相连通的导管,混凝土搅拌车将预制搅拌好的混凝土注入钻孔内与钢筋笼结合形成混凝土桩柱,在浇筑过程中不断调整导管位置,浇筑完成后将导管以及护筒拔出;s7、混凝土承载台浇筑,按照施工要求,将第一钢筋笼3、第一连接钢筋15以及第二连接钢筋16之间进行焊接,再架设模板,浇筑混凝土承载台。
36.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