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3192发布日期:2020-11-20 09:5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内河航运事业得到迅猛发展,一大批的船闸相继开工建设。由于河流的不同,水头各异,对于长江口的感潮区,受潮位影响,水位变化频繁且变幅较大,单纯按照规范套用选型已不能适应船闸的建设要求。如何在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外,综合船闸输水和上部控制功能及空间衔接等要求,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包括由闸底板及其两边的墩墙构成的u形的闸坞,所述闸底板的上游和下游均设有若干间隔的消力池,相邻的两个消力池之间设有消力槛并经通水管连接,所述墩墙内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输水廊道和控制室,所述输水廊道的中部设有工作门槽和检修门槽,其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为弧形结构,两个进水端相对设置在闸底板的上游,两个出水端相对设置在闸底板的下游。

作为优选,所述消力池有三个,其中中间的消力池为等腰梯形结构且其内部设有集水井,另外两个消力池分别与两个输水廊道的进水端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室有四个,四个控制室沿输水廊道的输送方向排成一排,各控制室内均设有连通大气的通气管。

作为优选,四个控制室中,其中一个控制室内设有两个由绳鼓式启闭机驱动的直升式平面钢闸门,两个直升式平面钢闸门分别与工作门槽和检修门槽一一对应且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闸坞由掺加了高抗裂多组分复合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闸坞内设有升卧式平面钢闸门,闸坞的两个墩墙内壁上均固定有护面钢板。

作为优选,所述闸坞的上游侧还设有挡浪板和公路桥,所述公路桥位于挡浪板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护面钢板通过锚筋与墩墙内连接,其表面依次涂有环氧云铁防锈漆层和氧化橡胶漆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中,采用低水头门第输水底流消能,高水头廊道输水对称消能,控制运行灵活、简便;结构布局紧凑,功能齐备,解决了控制楼房屋载体以及上下斜街和空间沟通等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闸坞底部的水平剖视图。

图3为图2的x-x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闸坞的竖向剖视图。

图中各标号和对应的名称为:1.闸底板,2.墩墙,3.消力池,4.消力槛,5.通水管,6.输水廊道,7.控制室,8.集水井,9.通气管,10.直升式平面钢闸门,11.升卧式平面钢闸门,12.护面钢板,13.挡浪板,14.公路桥,61.工作门槽,62.检修门槽,63.进水端,64.出水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4所示,一种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包括由闸底板1及其两边的墩墙2构成的u形的闸坞,闸底板1的上游和下游均设有若干间隔的消力池3,相邻的两个消力池3之间设有消力槛4并经通水管5连接,墩墙2内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输水廊道6和控制室7,输水廊道6的中部设有工作门槽61和检修门槽62,其进水端63和出水端64均为弧形结构,两个进水端63相对设置在闸底板1的上游,两个出水端64相对设置在闸底板1的下游。

消力池3有三个,其中中间的消力池3为等腰梯形结构且其内部设有集水井8,另外两个消力池3分别与两个输水廊道6的进水端63连通。通过三个消力池3的配合,能大大消耗水流动能。中间消力池3的等腰梯形结构,可使其两侧边的水流相交对冲消能。集水井8在施工时可进行集水排放。

控制室7有四个,四个控制室7沿输水廊道6的输送方向排成一排,各控制室7内均设有连通大气的通气管9。在输水廊道6上方做多个空箱式的控制室7,可作为控制楼的基础,既满足可闸首结构布置的需要,大大改善结构受力调节,又兼顾到了输水廊道6的功能需要和生产用房和空间之间的衔接要求。控制室7可通过通气管9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四个控制室7中,其中一个控制室7内设有两个由绳鼓式启闭机驱动的直升式平面钢闸门10,两个直升式平面钢闸门10分别与工作门槽61和检修门槽62一一对应且匹配。通过两个分装在工作门槽61和检修门槽62中的直升式平面钢闸门10,可对输水廊道6的通断进行控制,且检修方便。

闸坞由掺加了高抗裂多组分复合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为保证闸坞的结构强度。

闸坞内设有升卧式平面钢闸门11,闸坞的两个墩墙2内壁上均固定有护面钢板12。升卧式平面钢闸门11用于控制闸坞的开闭,护面钢板12可对墩墙2与升卧式平面钢闸门11接触面进行保护。

闸坞的上游侧还设有挡浪板13和公路桥14,公路桥14位于挡浪板13的上方。公路桥14方便跨闸首通行,挡浪板13可阻隔江浪灌入。

护面钢板12通过锚筋与墩墙2内连接,其表面依次涂有环氧云铁防锈漆层和氧化橡胶漆层。为保证护面钢板12与墩墙2的固定效果,并且通过多层漆层对护面钢板12进行保护。

闸首结构设计中,可借助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在已有成熟的整体u形结构的闸坞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进,如图4所示,将其两侧的墩墙2改造设计为双侧空箱对称结构,如图3所示,输水廊道6布置与墩墙2内的底部,各控制室7布置在墩墙2内的顶部。既满足闸首结构布置需要,改善结构受力条件,又兼顾到了输水廊道6的功能需要和生产用房与上部结构和空间之间的衔接要求,工程结构布置紧凑,满足工程的各功能的综合需要。如图1-2所示,在闸底板1的上游和下游设置消力池3及消力槛4,低水头工况下,可利用升卧式平面钢闸门11门底直接输水,水流自上游流入下游,经消力池3及消力槛4进行消能,保证进入闸室水流平稳。高水头工况下,工作门槽61开启,上游水流从两个进水端63分别进入到两个输水廊道6,两个出水端64可在下游进行对冲消能。该闸首结构能适应沿江潮位涨落各种复杂工况下的运行需要,控制运用相对更为灵活机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包括由闸底板(1)及其两边的墩墙(2)构成的u形的闸坞,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底板(1)的上游和下游均设有若干间隔的消力池(3),相邻的两个消力池(3)之间设有消力槛(4)并经通水管(5)连接,所述墩墙(2)内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输水廊道(6)和控制室(7),所述输水廊道(6)的中部设有工作门槽(61)和检修门槽(62),其进水端(63)和出水端(64)均为弧形结构,两个进水端(63)相对设置在闸底板(1)的上游,两个出水端(64)相对设置在闸底板(1)的下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力池(3)有三个,其中中间的消力池(3)为等腰梯形结构且其内部设有集水井(8),另外两个消力池(3)分别与两个输水廊道(6)的进水端(63)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7)有四个,四个控制室(7)沿输水廊道(6)的输送方向排成一排,各控制室(7)内均设有连通大气的通气管(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其特征在于,四个控制室(7)中,其中一个控制室(7)内设有两个由绳鼓式启闭机驱动的直升式平面钢闸门(10),两个直升式平面钢闸门(10)分别与工作门槽(61)和检修门槽(62)一一对应且匹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坞由掺加了高抗裂多组分复合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坞内设有升卧式平面钢闸门(11),闸坞的两个墩墙(2)内壁上均固定有护面钢板(1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坞的上游侧还设有挡浪板(13)和公路桥(14),所述公路桥(14)位于挡浪板(13)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面钢板(12)通过锚筋与墩墙(2)内连接,其表面依次涂有环氧云铁防锈漆层和氧化橡胶漆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包括由闸底板及其两边的墩墙构成的U形的闸坞,闸底板的上游和下游均设有若干间隔的消力池,相邻的两个消力池之间设有消力槛并经通水管连接,墩墙内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输水廊道和控制室,输水廊道的中部设有工作门槽和检修门槽,其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为弧形结构,两个进水端相对设置在闸底板的上游,两个出水端相对设置在闸底板的下游。该通江船闸双廊道组合主孔底流对称输水的闸首中,采用低水头门第输水底流消能,高水头廊道输水对称消能,控制运行灵活、简便;结构布局紧凑,功能齐备,解决了控制楼房屋载体以及上下斜街和空间沟通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高兴和;吕犇;陈浩;陈晔;管义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4
技术公布日:2020.1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