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矩形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50490发布日期:2020-11-19 19:3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矩形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桩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矩形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模板。



背景技术:

边坡支护工程中大直径的矩形抗滑桩通常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形式实现。人工成孔作业中对孔的护壁是一项重要工序,护壁混凝土施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桩的施工质量以及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现有专利中基本找不到关于矩形人工挖孔桩的模板。结合施工经验而言,目前矩形桩的护壁大多采用矩形模板,具体的施工工艺与圆形人工挖孔桩相类似。施工过程中随着桩孔深度的不断加深,护壁模板的尺寸呈逐步减小趋势。为了降低施工成本,作业中经常采用可弯曲的木模或厚度较薄的钢板充当护壁混凝土的浇筑模板,且模板采用内部支撑后进行护壁混凝土的浇筑。由于模板选用随意、规范程度较差,致使成型后的护壁混凝土尺寸存在较大误差,对桩身结构有着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矩形人工挖孔桩护壁混凝土施工中存在模板选用随意、规范程度较差等因素,致使成型后的护壁混凝土尺寸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矩形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模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矩形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模板,包括组成空心四棱台结构的长边侧模、短边侧模和顶模,长边侧模包括第一平模板,第一平模板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角模板,转角模板的一侧设置在长边侧模所在的平面,转角模板的另一侧设置在短边侧模所在的平面,位于短边侧模一侧的两转角模板间设置有第二平模板,顶模设置在长边侧模和短边侧模组合而成的顶部位置。

转角模板与第一平模板、转角模板与第二平模板以及顶模与长边侧模、短边侧模之间的连接为螺栓连接。

第一平模板和第二平模板均为矩形。

顶模上表面沿对角线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朝向各自对应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坡度,坡度的取值范围是5%~10%。

转角模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20°。

转角模板与第一平模板、转角模板与第二平模板以及顶模与长边侧模、短边侧模的连接位置均设置有用于相互固定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开有若干连接孔,连接孔均为长孔。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特定技术特征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利用四棱台形状的钢模板,通过螺栓连接能够将长边侧模、短边侧模以及顶模进行组合,有效解决了混凝土护壁施工作业中存在定位不准等问题;同时,设置在顶部的顶模在朝向各侧模板的四个方向均设置有倾斜向下的斜度,能够有效引导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流动定位,加快混凝土浇筑作业流程。利用本实用新型浇筑完成的护壁混凝土表面光洁,不仅观感较好,而且整体质量非常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长边侧模,2-短边侧模,3-顶模,4-第二平模板,5-转角模板,6-第一平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一种用于矩形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模板,包括组成空心四棱台结构的长边侧模1、短边侧模2和顶模3,长边侧模1包括第一平模板6,第一平模板6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角模板5,转角模板5的一侧设置在长边侧模1所在的平面,转角模板5的另一侧设置在短边侧模2所在的平面,位于短边侧模2一侧的两转角模板5间设置有第二平模板4,顶模3设置在长边侧模1和短边侧模2组合而成的顶部位置,顶模3上表面设置有吊装绳4。

转角模板5与第一平模板6、转角模板5与第二平模板4以及顶模3与长边侧模1、短边侧模2之间的连接均为螺栓连接。第一平模板6和第二平模板4均为矩形,顶模3上表面沿对角线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朝向各自对应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坡度,坡度的取值范围是5%~10%。转角模板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20°,转角模板5与第一平模板6、转角模板5与第二平模板4以及顶模3与长边侧模1、短边侧模2的连接位置均设置有用于相互固定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开有若干连接孔,连接孔均为长孔。

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矩形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施工时:

首先,在预定的桩基位置进行开挖,直至达到满足一次护壁的预定浇筑深度时停止;通过吊车或者塔吊将转角模板5、第一平模板6和第二平模板4分别下放至孔内并利用螺栓进行组合连接,直至完成两片长边模板1和两片短边模板2的拼装;此时,两片长边模板1和两片短边模板2与开挖孔洞四周均留有相似尺寸且满足护壁厚度;进一步的,在第一平模板6和第二平模板4不浇筑混凝土的一侧分别安装振捣器。进一步的,将顶模3吊装至长边模板1和短边模板2的上方,并在四边分别用螺栓紧固,保证顶模3不发生位移即可。最后,进行护壁混凝土的浇筑,将混凝土浇筑至两片长边模板1、两片短边模板2与开挖孔洞间隔的四周,并同时配合振捣器的振捣,落在顶模3的护壁混凝土在倾斜面上极易滑动掉落至护壁位置。浇筑完成后,进行常规的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值后,即可将本实用新型模板拆除。至此,完成一次深度的护壁混凝土浇筑施工。

进一步的,继续进行桩孔的开挖,直至满足一次模板浇筑深度。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护壁混凝土的施工即可。

最终,利用本实用新型完成规定深度要求的桩孔护壁施工。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栓连接紧固,设置在第一平模板6和第二平模板4上的振捣器能够提高振捣质量,有效保证护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矩形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组成空心四棱台结构的长边侧模(1)、短边侧模(2)和顶模(3),长边侧模(1)包括第一平模板(6),第一平模板(6)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角模板(5),转角模板(5)的一侧设置在长边侧模(1)所在的平面,转角模板(5)的另一侧设置在短边侧模(2)所在的平面,位于短边侧模(2)一侧的两转角模板(5)间设置有第二平模板(4),顶模(3)设置在长边侧模(1)和短边侧模(2)组合而成的顶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矩形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模板,其特征在于:转角模板(5)与第一平模板(6)、转角模板(5)与第二平模板(4)以及顶模(3)与长边侧模(1)、短边侧模(2)之间的连接均为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矩形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模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平模板(6)和第二平模板(4)均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矩形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模板,其特征在于:顶模(3)上表面沿对角线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朝向各自对应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坡度,坡度的取值范围是5%~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矩形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模板,其特征在于:转角模板(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2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矩形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模板,其特征在于:

转角模板(5)与第一平模板(6)、转角模板(5)与第二平模板(4)以及顶模(3)与长边侧模(1)、短边侧模(2)的连接位置均设置有用于相互固定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开有若干连接孔,连接孔均为长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桩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矩形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模板,解决了现有矩形人工挖孔桩护壁混凝土施工中存在模板选用随意、规范程度较差等因素,致使成型后的护壁混凝土尺寸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包括组成空心四棱台结构的长边侧模、短边侧模和顶模,长边侧模包括第一平模板,第一平模板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角模板,转角模板的一侧设置在长边侧模所在的平面,转角模板的另一侧设置在短边侧模所在的平面,位于短边模板一侧的两转角模板间设置有第二平模板,顶模设置在长边侧模和短边侧模组合而成的顶部位置。利用本实用新型浇筑完成的护壁混凝土定位准确、表面光洁,不仅观感较好,而且整体质量非常高。

技术研发人员:赵锦秀;申建峰;高永丰;李志强;王小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5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