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硐开挖洞渣垂直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7918发布日期:2021-01-05 17:5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硐开挖洞渣垂直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硐开挖洞渣垂直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枢纽大坝工程在勘察过程中,需要设置多个地质平硐进行地质条件勘察。地质平硐多分布范围较广,且位于大坝上下游左右岸或拱肩槽、消力塘等位置,所处地势孤立。

由于地质平硐大多所处地势孤立,附近无运输道路。因此,导致平硐的开挖洞渣需人工倒运至洞口后,再将洞渣转运至坝顶平台进行外运,人工出渣效率低、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平硐的开挖洞渣需人工倒运至洞口后,再将洞渣转运至坝顶平台进行外运,人工出渣效率低、难度大等问题,而提供一种平硐开挖洞渣垂直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平硐开挖洞渣垂直运输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一操作平台、第二操作平台、电动葫芦和运输箱;所述支撑架由钢管固定连接而成,其截面为直角梯形,其一侧与平硐开挖洞边坡坡体固定连接,其上固定设有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第一操作平台与平硐开挖洞边坡坡体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二操作平台与平硐开挖洞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操作平台上设有可供运输箱穿过的吊装孔,吊装孔的上方设有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电动葫芦,电动葫芦通过绳索与顶部开口的运输箱固定连接。

所述运输箱底部的四角处设有便于运输箱移动的轮子。

所述钢管的直径为48㎜,壁厚为3.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平硐开挖洞的施工过程中,可降低人工成本,节省施工资源,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支撑架,2—第一操作平台,3—第二操作平台,4—电动葫芦,5—运输箱,6—平硐开挖洞边坡坡体,7—平硐开挖洞,8—绳索,9—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平硐开挖洞渣垂直运输装置,包括支撑架1、第一操作平台2、第二操作平台3、电动葫芦4和运输箱5。

支撑架1由钢管固定连接而成,钢管可选用直径为48㎜,壁厚为3.5㎜的钢管,满足支撑架1强度的同时,可减轻支撑架1的整体重量。支撑架1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支撑架1的一侧与平硐开挖洞边坡坡体6固定连接,支撑架1上固定设有第一操作平台2和第二操作平台3。

第一操作平台2与平硐开挖洞边坡坡体6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二操作平台3与平硐开挖洞7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操作平台2上设有可供运输箱5穿过的吊装孔,吊装孔的上方设有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电动葫芦4,电动葫芦4通过绳索8与顶部开口的运输箱5固定连接。

使用时,先将开挖洞渣装入顶部开口的运输箱5,从平硐开挖洞7内搬运至第二操作平台3后,再将运输箱5通过绳索8与电动葫芦4固定连接,通过电动葫芦4提升运输箱5至第一操作平台2后,在平硐开挖洞边坡坡体6的上表面进行卸渣,循环作业,完成开挖洞渣的出渣工作。

为了便于运输箱5移动,可在运输箱5底部的四角处增设便于运输箱5移动的轮子9。



技术特征:

1.一种平硐开挖洞渣垂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平硐开挖洞渣垂直运输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一操作平台、第二操作平台、电动葫芦和运输箱;所述支撑架由钢管固定连接而成,其截面为直角梯形,其一侧与平硐开挖洞边坡坡体固定连接,其上固定设有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第一操作平台与平硐开挖洞边坡坡体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二操作平台与平硐开挖洞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操作平台上设有可供运输箱穿过的吊装孔,吊装孔的上方设有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电动葫芦,电动葫芦通过绳索与顶部开口的运输箱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硐开挖洞渣垂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箱底部的四角处设有便于运输箱移动的轮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硐开挖洞渣垂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直径为48㎜,壁厚为3.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平硐开挖洞渣垂直运输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一操作平台、第二操作平台、电动葫芦和运输箱;所述支撑架由钢管固定连接而成,其截面为直角梯形,其一侧与平硐开挖洞边坡坡体固定连接,其上固定设有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第一操作平台与平硐边坡坡体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二操作平台与平硐开挖洞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操作平台上设有可供运输箱穿过的吊装孔,吊装孔的上方设有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电动葫芦,电动葫芦通过绳索与顶部开口的运输箱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平硐开挖洞的施工过程中,可降低人工成本,节省施工资源,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猛;牛群;许珍;胡艳军;董涛;施有林;郑艳霞;孙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10
技术公布日:2021.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