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2995发布日期:2021-03-30 20:08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建设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



背景技术:

海底隧道是在海峡、海湾和河口等处的海底之下建造沟通陆地间交通运输的交通管道技术工程。海底隧道一般分海底表面和海底地层之下两种类型,建筑方法也不相同,世界上著名的海底隧道有日本青函隧道和英法海峡隧道等,随着海底隧道建设工程的迅速发展,隧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也急需去完善。

现有技术中,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多数采用土石围堰,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为了保证堰体的挡水效果,围堰的地基处理范围广,堆填量较大,提高隧道修建的工程造价,延长施工工期。

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稳定性的便于安装使用的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拉索固定连接有挡水板,相邻所述挡水板之间通过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拉索和横板配合连接,所述挡水板和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填充有吹填砂层,所述吹填砂层配合设有碎石层,所述支撑板远离挡水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膜袋砂,所述膜袋砂通过拉索和挡水板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挡水板倾斜设置,所述挡水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连接槽,所述横板和连接槽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横板对称设有翼板,所述翼板通过螺栓和挡水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拉索包括第一钢索和第二钢索,所述第一钢索和第二钢索均设有索身和索头,所述索身和索头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设有卡槽,所述第一钢索的索头通过卡槽和支撑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钢索的索头靠近膜袋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和膜袋砂配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对海底隧道设置板式挡水机构,有效便捷工作人员的施工操作,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速度,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装置的占用面积小,堆填量较少,降低隧道修建的工程造价,提高资源的充分利用。

2、通过对相邻挡水板之间设置横板,使得装置在进行挡水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形成联合支撑,有效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增加装置的挡水效果,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11卡槽、2拉索、21第一钢索、22第二钢索、23索身、24索头、241插杆、3挡水板、31连接槽、4横板、41翼板、5吹填砂层、6碎石层、7膜袋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通过拉索2固定连接有挡水板3,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1打入地面的深度高于挡水板3打入地面的深度,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具体的固定方式:拉索2包括第一钢索21和第二钢索22,第一钢索21和第二钢索22均设有索身23和索头24,索身23和索头24可拆卸连接,支撑板1设有卡槽11,第一钢索21的索头24通过卡槽11和支撑板1固定连接。

相邻挡水板3之间通过横板4固定连接,拉索2和横板4配合连接,需要注意的是,挡水板3倾斜设置,挡水板3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连接槽31,横板4和连接槽31配合连接。

具体的,横板4对称设有翼板41,翼板41通过螺栓和挡水板3固定连接,对相邻的挡水板3进行固定,形成联合支撑工作,提高装置挡水工作的稳定性,同时钢索通过横板4和挡水板3进行固定,便于装置的拆装工作,提高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挡水板3和支撑板1相互靠近的一端填充有吹填砂层5,吹填砂层5配合设有碎石层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板式挡水结构占用面积小,砂石填充量较少,有效降低隧道修建的施工成本。

支撑板1远离挡水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膜袋砂7,膜袋砂7通过拉索2和挡水板3配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膜袋砂7远离支撑板1的一端设有支撑角度,提高装置的稳定性,第二钢索22的索身23穿过支撑板1,索头24靠近膜袋砂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241,插杆241和膜袋砂7配合连接,使得膜袋砂-支撑板-挡水板连接固定,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挡水材料运输到施工地点,先对施工地面进行简单的清理工作,通过打桩机将支撑板1打入地面,将膜袋砂7堆填在支撑板1一侧,再将挡水板3倾斜打入支撑板1的另一侧,通过横板4将相邻挡水板3进行固定,此时横板4和连接槽31滑动连接,通过螺栓将翼板41和挡水板3进行固定,通过第一拉索2穿过横板4和支撑板1进行固定,此时第一拉索2的索头24和支撑板1的卡槽11进行配合,第二拉索2依次穿过横板4以及支撑板1和膜袋砂7进行固定,此时第二拉索2的索头24通过插杆241对膜袋砂7进行固定,完成挡水结构的安装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通过拉索(2)固定连接有挡水板(3),相邻所述挡水板(3)之间通过横板(4)固定连接,所述拉索(2)和横板(4)配合连接,所述挡水板(3)和支撑板(1)相互靠近的一端填充有吹填砂层(5),所述吹填砂层(5)配合设有碎石层(6),所述支撑板(1)远离挡水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膜袋砂(7),所述膜袋砂(7)通过拉索(2)和挡水板(3)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3)倾斜设置,所述挡水板(3)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连接槽(31),所述横板(4)和连接槽(31)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4)对称设有翼板(41),所述翼板(41)通过螺栓和挡水板(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2)包括第一钢索(21)和第二钢索(22),所述第一钢索(21)和第二钢索(22)均设有索身(23)和索头(24),所述索身(23)和索头(24)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设有卡槽(11),所述第一钢索(21)的索头(24)通过卡槽(11)和支撑板(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索(22)的索头(24)靠近膜袋砂(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241),所述插杆(241)和膜袋砂(7)配合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拉索固定连接有挡水板,相邻所述挡水板之间通过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拉索和横板配合连接,所述挡水板和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填充有吹填砂层,所述吹填砂层配合设有碎石层,所述支撑板远离挡水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膜袋砂,所述膜袋砂通过拉索和挡水板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通过设置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有效便捷工作人员的施工操作,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速度,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装置的占用面积小,堆填量较少,降低隧道修建的工程造价,提高资源的充分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陈森森;王军;张雯;彭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康泰建筑灌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3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