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9457发布日期:2021-03-16 22:4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压载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水囊沉管压载系统与钢水箱沉管压载系统相比,具有自重轻、安装简单、能有效提高干舷容错率的优势,逐渐地投入到越来越多的沉管项目中。水囊沉管压载系统包括若干组水囊,每组包括两个水囊,每组的两个水囊对称设置于沉管轴线两侧。

但是水囊的进排水系统设计也是一个难题,目前采用的是一个阀门控制一组水囊(两个水囊),这种设计不能很好的控制各个水囊内的注水量和排水量,大大增加了拆除水囊与置换混凝土的难度。另外,若一组内的某个水囊发生漏水直接牵连另一个水囊,极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目前一个阀门控制两个水囊的控制方式不能较好地控制各水囊注水量和排水量,进而导致拆除水囊与置换混凝土施工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每个水囊与进水口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阀门,所述阀门用于单独控制所对应单个水囊的进水或排水。

由于每个水囊与进水口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阀门,所述阀门用于单独控制所对应水囊的进水或排水,如此方便对每个水囊的水量进行控制,每个水囊的进水或排水过程都能够独立操作,避免水囊间相互造成影响;在拆除水囊置换混凝土时,利用压载混凝土挨个置换掉水囊,操作简单且方便,同时也便于后期控制混凝土置换时需给水囊注入的水量,从而便于置换压载混凝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水囊与进水口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所述阀门和双向水泵,所述双向水泵能够给进水或排水的水流增压。所述双向水泵能够增大进水量和排水量,便于快速给所述水囊进水或排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水囊与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一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单向水泵,所述单向水泵能够给进水的水流增压,所述单向水泵与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单向水泵与所述水囊之间设有第四阀门;

所述单向水泵与所述第四阀门之间的管段设有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单向水泵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的管段设有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水囊相连通,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五阀门。

当需要给水囊注水时,打开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五阀门,在所述进水口处接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用于提供水流,利用所述单向水泵给进水的水流增压,使得水流从所述第一管道通向所述水囊,快速给所述水囊注水;

当需要给水囊排水时,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打开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五阀门,使得水流从第二支路流经所述单向水泵,再从所述第一支路流至所述进水口,此时所述进水口不接供水装置,水流可从所述进水口直接排出。

由于所述单向水泵仅能够使水流朝单一方向流动,于是设置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辅助完成所述水囊的排水过程,所述单向水泵相较于所述双向水泵成本更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排气阀,用于管道排气,避免管内压力过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第五阀门均为蝶阀。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每个水囊与进水口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阀门,所述阀门用于单独控制所对应水囊的进水或排水,如此方便对每个水囊的水量进行控制,每个水囊的进水或排水过程都能够独立操作,避免水囊间相互造成影响;在拆除水囊置换混凝土时,利用压载混凝土挨个置换掉水囊,操作简单且方便,同时也便于后期控制混凝土置换时需给水囊注入的水量,从而便于置换压载混凝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个水囊处的管路连接图。

图标:1-水囊;21-第一阀门;22-第二阀门;23-第三阀门;24-第四阀门;25-第五阀门;3-单向水泵;41-进水口;42-接水囊端;5-第一管道;61-第一支路;62-第二支路;7-排气阀;8-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每个水囊1与进水口41之间通过第一管道5相连接,所述第一管道5上设有单向水泵3,所述单向水泵3能够给进水的水流增压,所述单向水泵3与进水口41之间设有第二阀门22,所述单向水泵3与所述水囊1之间设有第四阀门24;

所述单向水泵3与所述第四阀门24之间的管段设有第一支路61,所述第一支路61与所述进水口41相连通,所述第一支路61上设有第三阀门23;所述单向水泵3与所述第二阀门22之间的管段设有第二支路62,所述第二支路62与所述水囊1相连通,所述第二支路62上设有第五阀门25。

所述第四阀门24与所述水囊1之间还设有第一阀门21及流量计8,所述流量计8连接t型管,所述t型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5的接水囊端42相连接,所述t型管的另一端连接潜水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5上间隔设有多个排气阀7,所述第一阀门21、所述第二阀门22、所述第三阀门23、所述第四阀门24和所述第五阀门25均为蝶阀。

图1中箭头方向为所述单向水泵3的水流方向。

当需要为所述水囊1注水时,打开所述第二阀门22和所述第四阀门24,关闭所述第三阀门23和所述第五阀门25,将所述水囊1与所述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的接水囊端42相连接,所述进水口41接供水装置,提供水源,水流从所述进水口41通入,通过所述第一管道5,在所述单向水泵3的作用下,大量水注入所述水囊1中,实现对所述水囊1的进水;

当需要将所述水囊1中进行排水时,关闭所述第二阀门22和所述第四阀门24,打开所述第三阀门23和所述第五阀门25,使得水流从第二支路62流经所述单向水泵3,再从所述第一支路61流至所述进水口41,此时所述进水口41不接供水装置,水流可从所述进水口41直接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水囊(1)与进水口(41)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阀门,所述阀门用于单独控制所对应单个水囊(1)的进水或排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水囊(1)与进水口(41)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所述阀门和双向水泵,所述双向水泵能够给进水或排水的水流增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水囊(1)与进水口(41)之间通过第一管道(5)相连接,所述第一管道(5)上设有单向水泵(3),所述单向水泵(3)能够给进水的水流增压,所述单向水泵(3)与进水口(41)之间设有第二阀门(22),所述单向水泵(3)与所述水囊(1)之间设有第四阀门(24);

所述单向水泵(3)与所述第四阀门(24)之间的管段设有第一支路(61),所述第一支路(61)与所述进水口(41)相连通,所述第一支路(61)上设有第三阀门(23);所述单向水泵(3)与所述第二阀门(22)之间的管段设有第二支路(62),所述第二支路(62)与所述水囊(1)相连通,所述第二支路(62)上设有第五阀门(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5)上设有排气阀(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22)、所述第三阀门(23)、所述第四阀门(24)和所述第五阀门(25)均为蝶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压载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每个水囊与进水口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阀门,所述阀门用于单独控制所对应单个水囊的进水或排水;由于每个水囊与进水口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阀门,所述阀门用于单独控制所对应水囊的进水或排水,如此方便对每个水囊的水量进行控制,每个水囊的进水或排水过程都能够独立操作,避免水囊间相互造成影响;在拆除水囊置换混凝土时,利用压载混凝土挨个置换掉水囊,操作简单且方便,同时也便于后期控制混凝土置换时需给水囊注入的水量,从而便于置换压载混凝土。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陈健斌;刘轩源;朱成;刘荣岗;林晓越;尤亚正;石志鹏;卢轼杰;黄德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3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