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78086发布日期:2021-09-18 00:25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防回流装置,通过压力隔断型实现的防回流,会有两个问题:一是仅是两孔对准进行挤压通水,正常使用时往往会因为下游小幅憋压问题(即正常使用时往往会连接到下游终端出水装置,出水装置实现特定出水功能时会产生限流),运行时出现水的飞溅、漏水问题,不仅导致水资源浪费,而且飞溅出来的水资源会影响其他模块,特别是在水电结合模块使用时。二是底部溢流模块通用采取敞开式的漏水,正在使用时,占用空间较大;特别是在狭小空间使用时,会因溢流条件受限而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回流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防回流装置,包括防回流本体和漏水导槽,其中:
6.防回流本体包括位于中部的槽体、分别位于槽体两端的进水端头和出水端头;所述的槽体为底部开口的方形盒体形状,进水端头和出水端头分别位于方形盒体的左右侧壁且内部具有水流通道连接至槽体的空腔内;所述的漏水导槽位于防回流本体的槽体底部;
7.进水端头的水流通道包括进水端的喇叭形的进水通道和位于喇叭口后的稳流通道,所述的稳流通道为前后直径一致的管道。
8.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出水端头的进水段的底部,从进水方向往出水方向为弧形,进水段的顶部从进水方向往出水方向为直线。
9.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槽体的左半部,由顶壁竖直向下延伸设一挡水板,挡水板上设有一用于过水的过水槽。
10.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槽体在进水端的壁上设引水嘴。
11.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槽体的右半部顶部设有台阶,台阶上设有扇形引水区。
12.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扇形引水区的右侧、靠近出水端头的进水处的前后侧分别设有一收水板。收水板和出水端头的进水段的弧形底部配合,能够尽可能接收更多的水。
13.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收水板的左半部内侧设弧形,使收水板之间的间距左半部从左到右逐渐缩小。
14.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漏水导槽包括前后左右四个壁,其中,前壁和后壁分别为倒直角梯形,右壁竖直,左壁为斜面,底部和顶部分别为开口。
15.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前壁、后壁和右壁分别设有斜向镂空网格。
16.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防回流本体和漏水导槽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17.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8.1、本实用新型槽体底部设有漏水导槽,减少水流飞溅,且可以使外部溅水面积减小。
19.2、收水板和出水端头的进水段的弧形底部配合,一是能够使水流更稳,不易飞溅;二是发生倒流时,由于弧形的存在,更容易落入槽体底部而不容易返回至进水端头处。
20.3、进水端头的水流通道包括进水端的喇叭形的进水通道和位于喇叭口后的稳流通道,能够使水流更稳;
21.4、漏水导槽的倒直角梯形形状,在满足导水的同时减小了空间占有面积,利于小空间使用。
22.5、本防回流装置可使用于较多场景,如智能马桶、普通马桶、小便器、排污设备等,其结构较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且其防回流等级较高,能有效隔断马桶便池的污染物、病毒等与饮用水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图1为防回流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防回流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防回流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防回流本体的剖示图。
28.图5为防回流本体的底视图。
29.图6为漏水导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请查阅图1和图2,一种防回流装置,包括防回流本体100和漏水导槽200。其中,漏水导槽200位于防回流本体100的底部。
31.参见图3至图5,防回流本体100包括位于中部的槽体120、分别位于槽体两端的进水端头110和出水端头130。其中槽体120为底部开口的方形盒体形状。进水端头110和出水端头130分别位于方形盒体的左右侧壁且内部具有水流通道连接至槽体120的空腔内。
32.其中,进水端头110的水流通道包括进水端的喇叭形的进水通道111和位于喇叭口后的稳流通道112,所述的稳流通道112为前后直径一致的管道。稳流通道112使进水端头的水进入槽体内部时更加平稳,利于形成有效水柱。出水端头130的内部设水流通道131,所述的水流通道131的进水段132,其底部从进水端向出水端的方向为弧形,使水接受时更加稳定,不易回弹喷射。进水段的顶部从进水端向出水端的方向为直线。
33.槽体120的左半部,由顶壁竖直向下延伸设一挡水板140,挡水板140防止回流喷射。挡水板140的下端中部向上设有圆弧形的过水槽141。和进水端头的稳流通道112的出口对应,槽体120在左壁的中部设引水嘴150,引水嘴的高度和过水槽141的高度大体上相同。引水嘴150使水柱更有效对准喷射。
34.槽体120的右半部顶部设有台阶160,台阶160有效隔断回流水,防止较强的水流沿槽体顶部往进水端头方向回流。台阶160上设有扇形引水区170,扇形引水区170使水更容易
导入到右端。扇形引水区170的右侧、靠近出水端头的进水处的前后侧分别设有一收水板180。收水板180的左半部内侧设弧形,使收水板180之间的间距左半部从左到右逐渐缩小。收水板180初步进行横向收水。收水板优选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35.参见图6,漏水导槽200包括前后左右四个壁,其中,前壁220和后壁230分别为倒直角梯形,右壁240竖直,左壁250为斜面。底部和顶部分别为开口。前壁220、后壁230和右壁240分别设有斜向镂空网格221。左壁250为进水口保护板,免受外部直接溅射污染。
36.漏水导槽200可拆卸地扣合在防回流本体100的槽体120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方式为扣合,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包括卡扣连接在内的其它现有技术。槽体120沿前侧、右侧和后侧的底端的外侧面设有凸条101,漏水导槽200沿前侧、右侧和后侧的顶端的内侧面对应设有凹槽210,所述的凸条101能够进入凹槽210,从而使漏水导槽200能够可拆卸安装于防回流本体100的槽体120底部。
37.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端头和出水端头分别只有一个,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设多个进水端头和/或出水端头。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回流本体和漏水导槽,其中:防回流本体包括位于中部的槽体、分别位于槽体两端的进水端头和出水端头;所述的槽体为底部开口的方形盒体形状,进水端头和出水端头分别位于方形盒体的左右侧壁且内部具有水流通道连接至槽体的空腔内;所述的漏水导槽位于防回流本体的槽体底部;进水端头的水流通道包括进水端的喇叭形的进水通道和位于喇叭口后的稳流通道,所述的稳流通道为前后直径一致的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水端头的进水段的底部,从进水方向往出水方向为弧形,进水段的顶部从进水方向往出水方向为直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槽体的左半部,由顶壁竖直向下延伸设一挡水板,挡水板上设有一用于过水的过水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槽体在进水端的壁上设引水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槽体的右半部顶部设有台阶,台阶上设有扇形引水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扇形引水区的右侧、靠近出水端头的进水处的前后侧分别设有一收水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收水板的左半部内侧设弧形,使收水板之间的间距左半部从左到右逐渐缩小。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漏水导槽包括前后左右四个壁,其中,前壁和后壁分别为倒直角梯形,右壁竖直,左壁为斜面,底部和顶部分别为开口。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壁、后壁和右壁分别设有斜向镂空网格。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回流本体和漏水导槽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回流装置,包括防回流本体和漏水导槽,其中:防回流本体包括位于中部的槽体、分别位于槽体两端的进水端头和出水端头;所述的槽体为底部开口的方形盒体形状,进水端头和出水端头分别位于方形盒体的左右侧壁且内部具有水流通道连接至槽体的空腔内;所述的漏水导槽位于防回流本体的槽体底部;进水端头的水流通道包括进水端的喇叭形的进水通道和位于喇叭口后的稳流通道,所述的稳流通道为前后直径一致的管道。本实用新型水流更稳,且不易飞溅。且不易飞溅。且不易飞溅。


技术研发人员:龚斌华 兰国剑 冯远飞 余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倍杰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9
技术公布日:2021/9/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