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
背景技术:2.支护桩施工过程中,因桩位的偏差、桩垂直度偏差等原因,支护桩成型后很难保证在一条直线上。由于支护桩施工偏差,内支撑结构的腰梁无法与每一根支护桩均紧密贴合,导致受力不均,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以解决在现实施工过程中,支护桩出现施工偏差后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作用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包括:
5.沿基坑的外沿设置一圈的多根支护桩,所述支护桩包括钢筋结构和包覆于所述钢筋结构的混凝土;
6.角钢牛腿,连接于所述支护桩的中部且设置于所述支护桩的靠近所述基坑的一侧;
7.腰梁,安装于多根所述支护桩的角钢牛腿;以及
8.传力件,包括背垫板和支承板,所述背垫板与所述腰梁相对设置,所述支护桩的侧部开设容置槽,所述背垫板嵌设于所述容置槽中且连接于所述钢筋结构,所述支承板支撑于所述背垫板和所述腰梁之间。
9.进一步的,所述支承板沿水平方向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承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有加劲板。
11.进一步的,所述加劲板垂直于所述支承板。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护桩的上部与所述腰梁之间连接有斜拉杆。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利用多根支护桩上设置的角钢牛腿支撑腰梁,再利用传力件连接于腰梁和支护桩,使得腰梁与每一根支护桩都能传接受力且受力均匀,进而使得基坑的内支撑能支撑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上对基坑实现支护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的a
‑
a处的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力件与支护桩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力件与支护桩的连接节点的俯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力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
‑
a处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力件与支护桩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力件与支护桩的连接节点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力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包括:多根支护桩1、角钢牛腿2、腰梁3和传力件4。
24.多根支护桩1沿基坑的外沿设置一圈。支护桩1包括钢筋结构11和包覆于钢筋结构11的混凝土。
25.角钢牛腿2连接于支护桩1的中部,且角钢牛腿2设置于支护桩1的靠近基坑的一侧。
26.腰梁3安装于多根支护桩1的角钢牛腿2。基坑内支撑6支撑于腰梁3的内侧。
27.传力件4包括背垫板41和支承板42。背垫板41与腰梁3相对设置,支护桩1的侧部开设容置槽10。背垫板41嵌设于容置槽10中。背垫板41连接于支护桩1的钢筋结构11。支承板42支撑于背垫板41和腰梁3之间。
28.本实用新型的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利用多根支护桩上设置的角钢牛腿支撑腰梁,再利用传力件连接于腰梁和支护桩,使得腰梁与每一根支护桩都能传接受力且受力均匀,进而使得基坑的内支撑能支撑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上对基坑实现支护支撑作用。
29.本实用新型的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的传力件通过现场实测每一根支护桩至腰梁之间的距离,进而确定传力件的长度,通过长度不一的传力件,将多根支护桩的传力件的远离支护桩的一端的完成面调整至同一位置,实现多根支护桩与腰梁的精准贴合,有效传力,成功避免了支护桩施工偏差导致的腰梁受力不均,操作简单、质量易于控制,高效便捷。
30.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支护桩1的上部与腰梁3之间连接有斜拉杆5。
31.在本实施例中,支护桩为混凝土方桩或圆桩。
32.在安装传力件时,在支护桩的侧部开凿形成容置槽。在开凿时控制开凿深度,避免凿除过深,若局部凹陷过大可采用高强水泥砂浆找平。
33.背垫板应与支护桩的钢筋结构的主筋焊接牢固,确保力的有效传递,若箍
34.筋有影响,可在背垫板位置处将箍筋截断,在两侧焊接。
35.在安装传力件时,传力组件定位准确,与腰梁中心线位于同一标高,传力件焊接时应从下向上进行。
36.在腰梁就位后,及时安装腰梁下方的角钢牛腿及上部的斜拉杆,确保不失稳。
37.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支承板42沿水平方向设置。支承板4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有加劲板43。加劲板43垂直于支承板42。
38.在本实施例中,支承板包括叠合在一起的上板体和下板体。上板体的上表面连接有一加劲板。下板体的下表面连接有一加劲板。
39.加劲板与背垫板之间形成缓冲间隙。
40.在本实施例中,上板体的上表面的加劲板,该加劲板的长度自下而上逐渐缩短。下板体的下表面的加劲板,该加劲板的长度自下而上逐渐增长。
41.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1.一种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基坑的外沿设置一圈的多根支护桩,所述支护桩包括钢筋结构和包覆于所述钢筋结构的混凝土;角钢牛腿,连接于所述支护桩的中部且设置于所述支护桩的靠近所述基坑的一侧;腰梁,安装于多根所述支护桩的角钢牛腿;以及传力件,包括背垫板和支承板,所述背垫板与所述腰梁相对设置,所述支护桩的侧部开设容置槽,所述背垫板嵌设于所述容置槽中且连接于所述钢筋结构,所述支承板支撑于所述背垫板和所述腰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沿水平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有加劲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垂直于所述支承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的上部与所述腰梁之间连接有斜拉杆。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护桩组合腰梁结构,包括:沿基坑的外沿设置一圈的多根支护桩,所述支护桩包括钢筋结构和包覆于所述钢筋结构的混凝土;角钢牛腿,连接于所述支护桩的中部且设置于所述支护桩的靠近所述基坑的一侧;腰梁,安装于多根所述支护桩的角钢牛腿;以及传力件,包括背垫板和支承板,所述背垫板与所述腰梁相对设置,所述支护桩的侧部开设容置槽,所述背垫板嵌设于所述容置槽中且连接于所述钢筋结构,所述支承板支撑于所述背垫板和所述腰梁之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现实施工过程中,支护桩出现施工偏差后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作用的问题。支撑作用的问题。支撑作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冯杰 杜向辉 李成 轩超 栾蔚 李磊 范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05
技术公布日:20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