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35822发布日期:2021-11-03 18:2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2.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
3.公告号为cn21189846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包括坡体,坡体的表面铺设有护坡砖,护坡砖的顶部设置有碎石层,碎石层的顶部铺设有砂层,砂层的顶部覆盖有覆土层,覆土层的表面设置有水泥板,水泥板贯穿至碎石层的内部,坡体的左侧设置有储水箱,储水箱右侧的顶部嵌设有过滤网,储水箱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坡体顶部的右侧安装有固定框,固定框的内部栓接有水泵,水泵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的底端连通有水管,水管远离进水口的一端与出水口之间连通。
4.上述方案具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提升护坡效果,且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园林设计生态护坡结构不够稳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且不能对增长的雨水进行处理,容易导致护坡出现滑坡,不能长期稳固坡面的问题,但是过滤网长期使用会形成堵塞而需要清理,该园林设计生态护坡中的过滤网不能够拆卸不方便清理,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过滤网方便拆卸方便清理。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包括水泥板、排水渠、带有绿植的坡体、设置有过滤网板的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上可拆卸连接有箱盖,所述储水箱的内部通过固定装置可拆卸连接有位于过滤网板下方的过滤框架,所述过滤框架上设置有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所述过滤框架上倾斜开设有分别用于放置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的侧壁与过滤框架的内壁贴合,所述过滤框架的外表面与储水箱的内壁贴合。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的作用下,对水与泥土更进一步的进行了过滤,又由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箱盖的存在以及过滤框架与储水箱可拆卸连接,方便了对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的拆装以及清理,又因为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位于过滤框架内部的侧壁与过滤框架的内壁贴合,过滤框架的外表面与储水箱的内壁贴合,使得储水箱以及过滤框架中没有间隙,在过滤时水流不会从过滤框架外流入储水箱。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凸块,所述凸块固定连接在过滤框架的底部,所述储水箱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容纳凸块的第
四凹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过滤框架底部的凸块插入至限位块上的第四凹槽内,实现凸块与限位块的相互连接,即过滤框架与限位块的相互连接。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框架上设置有用于供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插入的限位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起到限位作用,在过滤时不会发生晃动。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上设置有与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贴合的滚珠。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安装或拆卸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过程中,与限位槽之间的摩擦力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不容易磨损。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由上至下孔径逐级减小。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水与泥土的过滤效果更好。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渠与水泥板之间的空隙中设置有第四过滤网。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水与泥土的第一步过滤,把较多泥土过滤在上方,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上位于高处的一侧上开设有拉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更换或拆卸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框架的顶部设置有把手。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取出或安装过滤框架。
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箱远离坡体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口。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坡体上植物水分充足且储水箱内储水过多或暴雨时,可以排出过多的水。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在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的作用下,对水与泥土更进一步的进行了过滤,又由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的存在且过滤框架与储水箱可拆卸连接,方便了对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的拆装以及清理。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27.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28.图3为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
29.图4为图2的c部放大示意图;
30.图5为图2的d部放大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32.图中:1、坡体;2、水泥板;3、第四过滤网;4、排水渠;5、储水箱;6、箱盖;7、过滤网板;8、过滤框架;9、把手;10、第一过滤网;11、排水口;12、第二过滤网;13、第三过滤网;14、
凸块;15、限位槽;16、滚珠;17、拉槽;1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如图1、图2、图5所示,包括水泥板2、排水渠4、带有绿植的坡体1、设置有过滤网板7的储水箱5,储水箱5上可拆卸连接有箱盖6,储水箱5的内部通过固定装置可拆卸连接有位于过滤网板7下方的过滤框架8,固定装置包括有凸块14,凸块14固定连接在过滤框架8的底部,储水箱5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8,且限位块18上设置有容纳凸块14的第四凹槽,设置有容纳凸块14的第四凹槽,通过凸块14与第四凹槽,可以将过滤框架8固定在储水箱5内,过滤框架8的外表面与储水箱5的内壁贴合,使得储水箱5与过滤框架8之间没有间隙,在过滤时水流不会从过滤框架8外流入储水箱5,过滤框架8的顶部设置有把手9,方便取出或安装过滤框架8。
37.如图2所示,过滤框架8上设置有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2、第三过滤网13,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2、第三过滤网13由上至下孔径逐级减小,可以对水与泥土进一步的进行过滤,过滤框架8上倾斜开设有分别用于放置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2、第三过滤网13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2、第三过滤网13的侧壁与过滤框架8的内壁贴合,使得过滤框架8中没有间隙,在过滤时水流不会从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2、第三过滤网13外流入储水箱5。
38.如图3、图4所示,过滤框架8上设置有用于供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2、第三过滤网13插入的限位槽15,起到了限位作用,在过滤时不会发生晃动,限位槽15上设置有与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2、第三过滤网13贴合的滚珠16,使得在安装或拆卸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2、第三过滤网13过程中,与限位槽15之间的摩擦力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不容易磨损,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2、第三过滤网13上位于高处的一侧上开设有拉槽17,方便更换或拆卸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2、第三过滤网13。
39.如图6所示,排水渠4与水泥板2之间的空隙中设置有第四过滤网3,对水与泥土的第一步过滤,把较多泥土过滤在上方,储水箱5远离坡体1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口11,在坡体1上植物水分充足且储水箱5内储水过多或暴雨时,可以排出过多的水。
40.工作原理:使用时,水流会沿坡体1往下流,当水流流到水泥板2上时会沿水泥板2
流入排水渠4,此时第四过滤网3会对水流进行过滤,将部分泥土过滤在上方,水流流入储水箱5时会被过滤网板7再一次过滤,再将部分泥土过滤在储水箱5外,水流流入过滤框架8时会被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2、第三过滤网13依次再进一步过滤,从而使得较为干净的水流流入储水箱5底部;当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2、第三过滤网13需要清理或者更换时,将箱盖6与储水箱5分离,通过把手9将过滤框架8拉出储水箱5,再通过拉槽17拉出需要清理或者更换的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2、第三过滤网13,完成后放回,再把过滤框架8放回储水箱5内,此时过滤框架8底部的凸块14插入在第四凹槽中,支撑以及固定住过滤框架8,最后将箱盖6与储水箱5相连接,通过这种方式便能够更换或者清理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2、第三过滤网13,非常方便。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