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工渡槽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10690发布日期:2021-12-22 13:5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工渡槽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工渡槽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水工渡槽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水流冲刷、外界雨水浸润、冻融破坏、二氧化碳侵蚀及温差等原因,混凝土很容易发生裂缝及碳化现象,导致钢筋外漏和渡槽渗水,致使受力钢筋发生锈蚀,受力面积减少,不能满足正常运行要求,目前常用新增混凝土加厚槽身方法会增加渡槽自重,施工难度大,新旧混凝土之间连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工渡槽加固结构,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工渡槽加固结构,包括:
5.水工渡槽,所述水工渡槽的外侧壁中具有底面和两个侧面;
6.第一碳纤维布,多条所述第一碳纤维布通过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粘贴在所述水工渡槽的外侧的底面,每条所述第一碳纤维布与所述水工渡槽的底面的内侧的锈蚀钢筋相对应;
7.其中,所述第一碳纤维布的总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水工渡槽内的钢筋的损失强度。
8.本实用新型的水工渡槽加固结构还具有以下可选特征。
9.可选地,所述水工渡槽的两个侧面上还粘贴有第二碳纤维布。
10.可选地,多条所述第二碳纤维布纵向等距粘贴在所述水工渡槽的两个侧面上。
11.可选地,还包括第三碳纤维布,多条所述第三碳纤维布通过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横向等距粘贴在所述水工渡槽的底面和两个侧面上,并覆盖所述第一碳纤维布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布。
12.可选地,所述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在混凝土基面的涂抹厚度为2

3mm。
13.本实用新型的水工渡槽加固结构是在水工渡槽的底面根据受力钢筋损失截面粘贴碳纤维布进行补强加固,采用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将碳纤维布粘贴在水工渡槽的底面的混凝土基面,碳纤维布不容易脱落,密封性好,而且碳纤维布密度只有300g/

,强度大,不会增加水工渡槽质量,而且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工渡槽加固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视图;
15.图2是图1的侧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工渡槽加固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视图。
17.在以上图中:1 底面;2 侧面;3 第一碳纤维布;4 第二碳纤维布;5 第三碳纤维
布。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1
[0019]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水工渡槽加固结构,包括水工渡槽和第一碳纤维布3;所述水工渡槽的外侧壁中具有底面1和两个侧面2;多条所述第一碳纤维布3通过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粘贴在所述水工渡槽的外侧的底面1,每条所述第一碳纤维布3与所述水工渡槽的底面1的内侧的锈蚀钢筋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一碳纤维布3的总强度大于或等于与所述水工渡槽内的钢筋的损失强度。
[0020]
水工渡槽的混凝土裂缝和碳化现象主要发生在其底部,因此主要是水工渡槽的底面1内的受力钢筋因为锈蚀导致截面面积减少,通过仪器对底面1内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进行检测后,根据减少的截面面积与钢筋的设计抗拉强度可以计算出水工渡槽的底面所损失的结构强度。在水工渡槽的底面1通过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粘贴多条第一碳纤维布3,每条第一碳纤维布3均处于底面1内对应的钢筋的下方的混凝土基面上。多条第一碳纤维布3的总强度大于或等于水工渡槽的底面1内的钢筋所损失的结构强度。
[0021]
根据钢筋和第一碳纤维布的设计抗拉强度进行换算,换算公式为;
[0022]
其中:为所需碳纤维布断面面积;为钢筋损失截面面积;为碳纤维布设计抗拉强度;为钢筋设计抗拉强度。
[0023]
具体实施时,在通过仪器检测出水工渡槽锈蚀受力钢筋截面的减少面积后,在水工渡槽的底部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现场加固建筑物结构放出钢筋定位线;在计算出所需碳纤维布断面面积后,用钢丝刷或角磨机轻轻磨去水工渡槽的底面1的混凝土表层,然后用空压机冲净其表面;采用环氧树脂灌缝胶对混凝土裂缝进行灌缝;按照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要求比例配制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并用搅拌机搅拌,使胶体充分混合均匀;将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均匀涂抹在第一碳纤维布3和混凝土基面上;把涂好胶的第一碳纤维布3粘贴在水工渡槽的底面1的混凝土基面上;用铁滚桶碾压粘贴好的第一碳纤维布3,使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从第一碳纤维布3的边缘挤出,说明已粘贴适度。待胶体固化后在第一碳纤维布3的表面涂抹一层浸渍树脂,再自然风干。
[0024]
实施例2
[0025] 参考图1和图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水工渡槽的两个侧面2上还粘贴有第二碳纤维布4。
[0026]
水工渡槽的两个侧面2也可进行补强,即在水工渡槽的两个侧面2的外侧的混凝土基面上粘贴第二碳纤维布4,第二碳纤维布4的粘贴步骤与第一碳纤维布3的粘贴步骤相同。
[0027]
实施例3
[0028]
参考图1和图2,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多个所述第二碳纤维布4纵向等距粘贴在所述水工渡槽的两个侧面2上。
[0029]
水工渡槽的两个侧面2内也具有钢筋,为了针对性补强,可根据两个侧面2内钢筋的分布,在两个侧面2横向等距粘贴多条第二碳纤维布4。
[0030]
实施例4
[0031]
参考图3和图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三碳纤维布5,多条所述第三碳纤维布5通过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横向等距粘贴在所述水工渡槽的底面1和两个侧面2上,并覆盖所述第一碳纤维布3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布4。
[0032]
根据水工渡槽侧面钢筋锈蚀损失截面面积程度,在对其底面1和两个侧面2分布粘贴第一碳纤维布3和第二碳纤维布4进行加固补强后,还可在其底面1和两个侧面2粘贴一整张第三碳纤维布5,使第三碳纤维布5完全覆盖水工渡槽的外侧的底面1和两个侧面2。第三碳纤维布5的粘贴步骤与第一碳纤维布3的粘贴步骤相同。
[0033]
实施例5
[0034]
在以上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在混凝土基面的涂抹厚度2

3mm。
[0035]
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在混凝土基面的涂抹厚度2.5mm左右,中间厚边缘薄,一般情况按4kg/

控制。
[00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工渡槽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工渡槽,所述水工渡槽的外侧壁中具有底面(1)和两个侧面(2);第一碳纤维布(3),多条所述第一碳纤维布(3)通过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粘贴在所述水工渡槽的外侧的底面(1),每条所述第一碳纤维布(3)与所述水工渡槽的底面(1)的内侧的锈蚀钢筋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一碳纤维布(3)的总强度与所述水工渡槽内的钢筋的损失强度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工渡槽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工渡槽的两个侧面(2)上还粘贴有第二碳纤维布(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工渡槽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第二碳纤维布(4)纵向等距粘贴在所述水工渡槽的两个侧面(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工渡槽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碳纤维布(5),多条所述第三碳纤维布(5)通过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横向等距粘贴在所述水工渡槽的底面(1)和两个侧面(2)上,并覆盖所述第一碳纤维布(3)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布(4)。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工渡槽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在混凝土基面的涂抹厚度为2

3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工渡槽加固结构,包括水工渡槽和第一碳纤维布;所述水工渡槽的外侧壁中具有底面和两个侧面;多条所述第一碳纤维布通过碳纤维专用浸渍树脂胶粘贴在所述水工渡槽的外侧的底面,每条所述第一碳纤维布与所述水工渡槽的底面的内侧的锈蚀钢筋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一碳纤维布的总强度大于或等于与所述水工渡槽内的钢筋的损失强度。本实用新型的水工渡槽加固结构中碳纤维布粘贴后不容易脱落,密封性好,强度大,不会增加水工渡槽质量,而且施工方便。而且施工方便。而且施工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仁 杨凯 焦小琦 高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02.22
技术公布日:2021/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