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旋流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立管旋流器。
背景技术:2.加强旋流器是在建筑排水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中,用于连接排水立管与横支管的特殊管件,该管件具有扩容段且内置导流叶片。现有的加强旋流器的立管入水口的下方具有偏置圆弧段,偏置圆弧段的下方具有立管扩容段,立管扩容段的下方具有锥形过渡段,立管扩容段的一侧连通横支管接口,锥形过渡段内设置有下导流叶片,横支管接口内侧设置有上导流叶片。上导流叶片与下导流叶片之间的距离较小,生产加工容易造成缺陷导致废品率高。
3.这种加强旋流器的立管入水口处设置有螺旋结构,导致尺寸大且偏置效果差。横支管接口的中心至立管入水口的上端面距离较大,该加强旋流器应用在异层排水系统中,会导致用户卫生间吊顶高度低。这种加强旋流器的吊顶高度超过300mm,现有的建筑楼房内卫生间的窗户上边缘距离楼板不到300mm,吊顶高度超出卫生间窗户上边缘,影响美观。若直接缩短横支管接口与立管接口顶端的距离,会导致立管入水口进入楼板中,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强旋流器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单立管旋流器。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单立管旋流器,包括:立管入水口,立管入水口的底端为偏置圆弧段,偏置圆弧段的底端为立管扩容段,立管扩容段的下方为锥形过渡段,锥形过渡段的下方为立管排出口,设置在锥形过渡段内的下导流叶片,以及与立管扩容段连通的横支管接口,所述横支管接口的中心线的高度高于立管扩容段的顶端,横支管接口通过过渡导流段与立管扩容段连通,过渡导流段上部为圆弧过渡段,下部结构设置为投影切面与立面斜面组合成的三维导流结构。
7.优选的是,所述圆弧过渡段从横支管接口的顶端至与扩容段相交处为凸弧形形状。
8.优选的是,所述过渡导流段的下部设置为切向斜面导流板,切向斜面导流板从横支管接口的底端至立管扩容段的底端倾斜向下设置。
9.优选的是,所述切向斜面导流板的倾斜角度设置为40~50度。
10.优选的是,所述切向斜面导流板的水平投影点与横支管接口的中心线的间距小于5mm。
11.优选的是,所述横支管接口的中心线至立管入水口的上端面的距离为100~150mm。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立管旋流器,缩短了横支管接口的中心线与立管接入口的上端部的间距,适用于建筑楼房内吊顶高度距离小的情形,且不影响
使用和美观。横支管接口通过过渡导流段连通立管扩容段,避免了横支管接口内侧使用上导流叶片导致的加工难度问题,同时使得横支管接口处的入水水流形成切向入水。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立管旋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所示单立管旋流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所示单立管旋流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1所示单立管旋流器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18.图中:
19.1、立管入水口;2、偏置圆弧段;3、立管扩容段;4、锥形过渡段;5、立管排出口;6、下导流叶片;7、横支管接口;8、过渡导流段;81、圆弧过渡段;82、切向斜面导流板;9、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至图3所示的单立管旋流器,包括:立管入水口1,立管入水口的底端为偏置圆弧段2,偏置圆弧段2的底端为立管扩容段3,立管扩容段3的下方为锥形过渡段4,锥形过渡段4的下方为立管排出口5,设置在锥形过渡段4内的下导流叶片6,以及与立管扩容段3连通的横支管接口7,横支管接口7通过过渡导流段8与立管扩容段3连通,横支管接口7的中心线的高度高于立管扩容段3的顶端,缩短了横支管接口的中心线与立管接入口的上端部的间距,能够使横支管接口的中心线与立管入水口的上端部的间距缩小至100~150mm。解决了横支管异层安装时,建筑楼房内吊顶高度距离小的问题,同时避免卫生间吊顶低影响使用和美观的问题。横支管接口通过过渡导流段连通立管扩容段,省略掉横支管接口内的上导流叶片,过渡导流段上部为圆弧过渡段81,下部结构设置为投影切面与立面斜面组合成的三维导流结构,过渡导流段使得横支管接口处的入水水流形成切向入水,形成螺旋附壁流,解决了加强旋流器内设置有上导流叶片的加工难度问题,同时有效引导水流向下。当横支管水流经过过渡导流管进入三维导流段时,可强制横支管水流改变原有方向,沿着切向导流板向下进入立管扩容段内壁,形成螺旋附壁水流,保证横支管水流较小时不会冲向对面阻隔排水立管的通气通道,平衡压力波动。
22.如图1和图2所示,圆弧过渡段81从横支管接口的顶端与扩容段相交处为为凸弧形形状。过渡导流段8的下部设置为切向斜面导流板82,切向斜面导流板82从横支管接口的底端至立管扩容段的底端倾斜向下设置。圆弧过渡段81和切向斜面导流板82能够有效引导水流向下沿导流方向形成螺旋附壁流态,减缓水流速度,降低管道内压力波动。
23.如图3所示,切向斜面导流板的倾斜角度a设置为40~50度。切向斜面导流板的水平投影点与横支管接口的中心线的间距l小于5mm。切向斜面导流板82与过渡引流段8形成三维导流段,当横支管水流经过圆弧过渡段81进入三维导流段时,可强制横支管水流改变原有方向,沿着切向斜面导流板82进入立管扩容段3内壁,形成螺旋附壁水流,保证横支管水流较小时不会冲向对面阻隔排水立管的通气通道,平衡压力波动。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立管旋流器在异层安装时吊顶的状态示意图,整体上缩短了横支管与楼板9之间的间隔,b处为模拟吊顶高度,吊顶距离楼板顶部的尺寸h小于250mm,吊顶高度没有超出卫生间窗户上边,同时安装时旋流器的立管接入口没有进入楼板中,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目前用的gb型加强旋流器是《建筑用柔性铸铁管、管件及附件》gb/t 12772-2016国家标准第9页中的结构,吊顶距离楼板顶部的尺寸大于300mm,达到320mm,在异层排水系统中,目前建筑室内楼层高度的限制下,以及gb型加强旋流器的结构限定,用户卫生间吊顶高度低。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单立管旋流器,包括:立管入水口,立管入水口的底端为偏置圆弧段,偏置圆弧段的底端为立管扩容段,立管扩容段的下方为锥形过渡段,锥形过渡段的下方为立管排出口,设置在锥形过渡段内的下导流叶片,以及与立管扩容段连通的横支管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支管接口的中心线的高度高于立管扩容段的顶端,横支管接口通过过渡导流段与立管扩容段连通,过渡导流段上部为圆弧过渡段,下部结构设置为投影切面与立面斜面组合成的三维导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立管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过渡段从横支管接口的顶端至与扩容段相交处为凸弧形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立管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导流段的下部设置为切向斜面导流板,切向斜面导流板从横支管接口的底端至立管扩容段的底端倾斜向下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立管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斜面导流板的倾斜角度设置为40~50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立管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斜面导流板的水平投影点与横支管接口的中心线的间距小于5m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立管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支管接口的中心线至立管入水口的上端面的距离为100~150mm。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出单立管旋流器,包括:立管入水口,立管入水口的底端为偏置圆弧段,偏置圆弧段的底端为立管扩容段,立管扩容段的下方为锥形过渡段,锥形过渡段的下方为立管排出口,设置在锥形过渡段内的下导流叶片,以及与立管扩容段连通的横支管接口,横支管接口通过过渡导流段与立管扩容段连通,横支管接口的中心线的高度高于立管扩容段的顶端。本实用新型的单立管旋流器,适用于建筑楼房内吊顶高度距离小的情形,且不影响使用和美观,避免了横支管接口内侧使用上导流叶片导致的加工难度问题,同时使得横支管接口处的入水水流形成切向入水。入水。入水。
技术研发人员:任少龙 李彦姝 赵书艳 吴克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泫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1
技术公布日:20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