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11589发布日期:2022-01-22 12:3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


背景技术:

2.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筏板后浇带,需要设置混凝土墙的变形缝或施工中的施工缝,如图2所示。对于变形缝、施工缝,现阶段大多采用木方和设置模板,然后浇筑筏板砼,浇筑后再拆除模板,形成变形缝或施工缝。这样一来存在问题:第一,当模板具有足够的刚度,能够承受混凝土浇筑时的冲击压力,且使混凝土严密不漏时,建筑后往往难以拆除模板,并且有的设计中有如图2所示的结构钢筋遮挡,拆除木模板的难度极大;第二,如果采用简易的木模板,虽然模板较容易取出,但刚度和严密性不足,筏板砼浇筑时混凝土漏进后浇带中,需要打凿取出,同样有很大的难度,而且,模板不够密实会对浇筑过程留下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包括底层结构筋、上层结构筋、竖向附加筋、横向附加筋、钢丝网片,所述竖向附加筋沿着后浇带边缘分布有多条,竖向附加筋的两端分别与底层结构筋、上层结构筋连接,横向附加筋沿着竖向附加筋分布有多条,横向附加筋与竖向附加筋连接,所述钢丝网片固定于横向附加筋、竖向附加筋上。
6.所述横向附加筋、钢丝网片设于竖向附加筋靠近筏板砼的一侧。
7.所述横向附加筋靠近筏板砼的一侧为钢丝网片。
8.所述竖向附加筋与上层结构筋、下层结构筋之间为焊接。
9.所述横向附加筋通过绑扎固定于竖向附加筋上。
10.所述钢丝网片通过绑扎固定于横向附加筋、竖向附加筋上。
11.所述竖向附加筋为φ16~φ20mm的钢筋。
12.所述横向附加筋为φ12~φ14mm的钢筋。
13.所述钢丝网片为φ1mm,网目5mm*5mm的网片。
14.所述钢丝网片上下各超出筏板砼至少50mm。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采用本实用新型,刚度足够,保证了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密实度;形成的变形缝、施工缝清晰、规则;无需拆模,解决了拆模难度大的问题,且竖向附加筋、横向附加筋及钢丝网片提高了后浇带的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变形缝、施工缝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层结构筋;2-上层结构筋;3-竖向附加筋;4-横向附加筋;5-钢丝网片;6-筏板砼;7-结构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21.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包括底层结构筋1、上层结构筋2、竖向附加筋3、横向附加筋4、钢丝网片5,所述竖向附加筋3沿着后浇带边缘分布有多条,竖向附加筋3的两端分别与底层结构筋1、上层结构筋2连接,横向附加筋4沿着竖向附加筋3分布有多条,横向附加筋4与竖向附加筋3连接,所述钢丝网片5固定于横向附加筋4、竖向附加筋3上。
23.安装时,当底层结构筋1施工完成后,先安装竖向结构筋,再安装横向筋,然后将钢丝网片5固定于横向附加筋4、竖向附加筋3上,再施工上层结构筋2,完成上层结构筋2与竖向附加筋3的连接。通过钢丝网片5阻挡混凝土,进行筏板砼6浇筑。
24.采用本实用新型,刚度足够,保证了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密实度;形成的变形缝、施工缝清晰、规则;无需拆模,解决了拆模难度大的问题,且竖向附加筋3、横向附加筋4及钢丝网片5提高了后浇带的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25.所述横向附加筋4、钢丝网片5设于竖向附加筋3靠近筏板砼6的一侧。
26.所述横向附加筋4靠近筏板砼6的一侧为钢丝网片5。
27.使每一根竖向附加筋3的受力均匀,混凝土浇筑时压力分布均匀。
28.所述竖向附加筋3与上层结构筋2、下层结构筋之间为焊接。保证了刚度,从而保证了钢丝网片5对于混凝土阻隔的严密性。
29.所述横向附加筋4通过绑扎固定于竖向附加筋3上。
30.所述钢丝网片5通过绑扎固定于横向附加筋4、竖向附加筋3上。施工方便,工作效率高,且便于调节。
31.所述竖向附加筋3为φ16~φ20mm的钢筋。
32.所述横向附加筋4为φ12~φ14mm的钢筋。
33.所述钢丝网片5为φ1mm,网目5mm*5mm的网片。
34.所述钢丝网片5上下各超出筏板砼6至少50mm。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结构筋(1)、上层结构筋(2)、竖向附加筋(3)、横向附加筋(4)、钢丝网片(5),所述竖向附加筋(3)沿着后浇带边缘分布有多条,竖向附加筋(3)的两端分别与底层结构筋(1)、上层结构筋(2)连接,横向附加筋(4)沿着竖向附加筋(3)分布有多条,横向附加筋(4)与竖向附加筋(3)连接,所述钢丝网片(5)固定于横向附加筋(4)、竖向附加筋(3)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附加筋(4)、钢丝网片(5)设于竖向附加筋(3)靠近筏板砼(6)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附加筋(4)靠近筏板砼(6)的一侧为钢丝网片(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附加筋(3)与上层结构筋(2)、下层结构筋之间为焊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附加筋(4)通过绑扎固定于竖向附加筋(3)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片(5)通过绑扎固定于横向附加筋(4)、竖向附加筋(3)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附加筋(3)为φ16~φ20mm的钢筋。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附加筋(4)为φ12~φ14mm的钢筋。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片(5)为φ1mm,网目5mm*5mm的网片。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片(5)上下各超出筏板砼(6)至少5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筏板后浇带施工缝模板,包括底层结构筋、上层结构筋、竖向附加筋、横向附加筋、钢丝网片,所述竖向附加筋沿着后浇带边缘分布有多条,竖向附加筋的两端分别与底层结构筋、上层结构筋连接,横向附加筋沿着竖向附加筋分布有多条,横向附加筋与竖向附加筋连接,所述钢丝网片固定于横向附加筋、竖向附加筋上。采用本实用新型,刚度足够,保证了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密实度;形成的变形缝、施工缝清晰、规则;无需拆模,解决了拆模难度大的问题,且竖向附加筋、横向附加筋及钢丝网片提高了后浇带的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黔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维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2
技术公布日:2022/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