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37159发布日期:2023-01-24 20:1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护岸是为了满足河道的防洪、排涝、引调水和航运等基本功能要求,为了控制河道形态而多采用混凝土、块石等硬质材料的河道护岸,生态性、景观性较差,随着生态治河理念的深入人心,对河道护岸设计的要求由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向满足防洪、生态、景观等综合功能需求转变,尤其是对于城区河道的整治,探索新型的集防洪、生态、景观于一体的护岸结构型式显得尤为必要。
3.申请号201810061649.2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硬质混凝土渠道生态化改造方法及其生态硬质混凝土渠道》,仅适用于岸坡坡度较缓的硬质岸坡,对于坡度较大的直立挡墙的改造难以实施。
4.申请号201610232108.2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一种生态型的破损护岸修复结构》,仅说明了护岸的修复,未有对护岸的生态功能的恢复作出设计。
5.申请号201811306927.2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一种硬质直立护岸立体模块化生态化改造系统及其工艺》,该申请建立的三个区(强化处理区、挺水植物净化区以及沉水植物净化区)需要占用较多的过水断面,对于宽度不大的河道防洪有一定不利影响。
6.因此,研发一种在满足河道防洪安全的同时,既节约了工程投资,又达到了改善河道的生态功能,提高河岸景观效果的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岸顶的混凝土压顶、位于河底的混凝土垫层、位于混凝土压顶和混凝土垫层之间的多个预制混凝土框;
9.多个所述预制混凝土框依次自下而上堆放在混凝土垫层上,预制混凝土框包括通过土工格栅与后方土体固定连接框体、位于框体内的生态混凝土、位于生态混凝土内的反滤层;所述湿生植物种植于生态混凝土的临河侧。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凝土压顶上有栏杆;底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框临河侧有抛石护脚。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制混凝土框采用c混凝土浇筑而成,长0.4m、宽0.3m、高0.3m。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生态混凝土由多孔岩石、生物有机肥料、耕植土为原料采
用水泥胶凝材料胶结而成,孔隙率为30%。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滤层为级配碎石。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凝土垫层通过c25混凝土现场浇筑,厚0.2m;所述混凝土压顶采用c25混凝土现场浇筑,厚0.15m。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抛石护脚采用块石,块石粒径位0.1-0.3m。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土工格栅抗拉强度不小于30kn/m。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栏杆为仿木栏杆,高1.2m。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湿生植物为灯心草、半边莲、毛莨。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为直立型式,既保证了护岸的稳定性,又不新增占地,较少了工程施工难度,节约了工程投资。
21.2)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制混凝土框内部填筑生态混凝土的结构型式,材质接近自然、间隙有利于水土交换,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生态景观效果好。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预制混凝土框的正视图。
24.图3为预制混凝土框的侧视图。
25.图4位预制混凝土框的俯视图。
26.其中,1-混凝土压顶,11-栏杆,2-混凝土垫层,3-预制混凝土框,31-框体,32-生态混凝土,33-反滤层,34-抛石护脚,4-土工格栅,5-湿生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28.参阅附图可知: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岸顶的混凝土压顶1、位于河底的混凝土垫层2、位于混凝土压顶1和混凝土垫层2之间的多个预制混凝土框3;
29.多个所述预制混凝土框3依次自下而上堆放在混凝土垫层2上,预制混凝土框3包括通过土工格栅4与后方土体固定连接框体31、位于框体31内的生态混凝土32、位于生态混凝土32内的反滤层33;所述湿生植物5种植于生态混凝土32的临河侧。
30.所述混凝土压顶1上有栏杆11;底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框3临河侧有抛石护脚34。
31.所述预制混凝土框3采用c25混凝土浇筑而成,长0.4m、宽0.3m、高0.3m。
32.所述生态混凝土由多孔岩石、生物有机肥料、耕植土为原料采用水泥胶凝材料胶结而成,孔隙率为30%。
33.所述反滤层33为级配碎石。
34.所述混凝土垫层2通过c25混凝土现场浇筑,厚0.2m;所述混凝土压顶1采用c25混凝土现场浇筑,厚0.15m。
35.所述抛石护脚34采用块石,块石粒径位0.1-0.3m。
36.所述土工格栅4可为塑料土工格栅、钢塑土工格栅、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和聚酯经编涤纶土工格栅,抗拉强度不小于30kn/m。
37.所述栏杆11为仿木栏杆,高1.2m。
38.所述湿生植物5为灯心草、半边莲、毛莨。
39.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岸顶的混凝土压顶(1)、位于河底的混凝土垫层(2)、位于混凝土压顶(1)和混凝土垫层(2)之间的多个预制混凝土框(3);多个所述预制混凝土框(3)依次自下而上堆放在混凝土垫层(2)上,预制混凝土框(3)包括通过土工格栅(4)与后方土体固定连接框体(31)、位于框体(31)内的生态混凝土(32)、位于生态混凝土(32)内的反滤层(33);湿生植物(5)种植于生态混凝土(32)的临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压顶(1)上有栏杆(11);底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框(3)临河侧有抛石护脚(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框(3)采用c25混凝土浇筑而成,长0.4m、宽0.3m、高0.3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层(33)为级配碎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垫层(2)通过c25混凝土现场浇筑,厚0.2m;所述混凝土压顶(1)采用c25混凝土现场浇筑,厚0.15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石护脚(34)采用块石,块石粒径位0.1-0.3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栅(4)抗拉强度不小于30kn/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11)为仿木栏杆,高1.2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生植物(5)为灯心草、半边莲、毛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区河道岸坡整治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涉及生态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它包括混凝土压顶、混凝土垫层和预制混凝土框;预制混凝土框依次自下而上堆放在混凝土垫层上,预制混凝土框包括框体、生态混凝土和反滤层。本实用新型为直立型式,既保证了护岸的稳定性,又不新增占地,较少了工程施工难度,节约了工程投资。节约了工程投资。节约了工程投资。


技术研发人员:孙凌凯 李逸之 丁志良 吴从林 柴晓玲 乔书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1
技术公布日:2023/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