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卸力式挡土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5712发布日期:2022-02-20 02:3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卸力式挡土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土墙,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卸力式挡土墙结构。


背景技术:

2.挡土墙是用于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填土边坡,以保持边坡稳定的建筑物,其作用分为边坡遭雨水冲刷、卸荷崩塌、地下水侵蚀等破坏及规则坡体等,在水利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于边坡支护、渣场防护等。
3.现有的挡土墙通常采用重力式挡土墙,其依靠自重来保证其在土压下力作用下的稳定。重力式挡土墙是传统的也是最常用结构型式的挡土墙,但是其存在体积大、用料多、施工工期长等缺陷,而且墙背直接受力,抗倾覆能力与挡土承载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重力式挡土墙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构造简单,抗倾覆能力与挡土承载力强,施工方便,结构稳定的用于水利工程的卸力式挡土墙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卸力式挡土墙结构,包括墙体、底板及夯实素土层,所述素土夯实层上铺设有厚碎石层,所述厚碎石层上浇筑有混凝土垫层,所述底板浇筑在混凝土垫层上,所述墙体固定在底板上,位于墙体后方的底板上沿墙体长度方向设有卸力柱排,卸力柱排由若干相互紧靠的卸力柱构成,所述卸力柱下端与底板固定为一体,卸力柱上端端面低于墙体顶面,卸力柱排与墙体之间设有支撑填充层,卸力柱排的后侧填有回填料层。本实用新型在墙体后增加了支撑填充层及卸力柱排,卸力柱排由若干相互紧靠的卸力柱构成,呈圆柱形的卸力柱承载力大,且受力面为圆面,能有效分散土压,起到卸力的作用,从而能有效提高墙体的挡土承载力,卸力柱可以使混凝土柱、石柱、钢柱或者桩木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即可;卸力柱排与墙体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以便于卸力柱排的施工,同时作为支撑填充层的空间位置,支撑填充层内填有填料,对卸力柱排起到稳定、支撑作用,同时利用摩擦,支撑填充层内的填料受压后,能借助填料之间的摩擦力将荷载分散,进一步起到卸力作用;实素土层、厚碎石层、混凝土垫层构成地基;底板则构成墙体的基础并带有底部承载功能,结构稳定、牢固,使得墙体不易发生沉降,能提高墙体的抗倾覆能力与稳定性。
7.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填充层由块石填充而成,块石之间的孔隙用细石填充。块石之间的孔隙用细石填充,以控制块石的沉陷。
8.作为优选,所述墙体内埋设有倾斜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穿过支撑填充层及卸力柱排,排水管的进水口位于回填料层内,排水管的进水口高度高于排水管的出水口高度。
9.作为优选,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设有反滤料包。反滤料包防止水中杂物进入排水
管中堵塞排水管。
10.作为优选,所述墙体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竖直的沉降缝,所述沉降缝向下贯穿底板,沉降缝内填充有防水填充料。防水填充料在本领域中为常规的材料。
11.作为优选,每隔20~25m设置沉降缝一道。
12.作为优选,所述墙体上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水平的伸缩缝,每隔1~2m设置伸缩缝一道,伸缩缝宽度为1~3cm。
13.作为优选,所述回填料层由砾石填充而成。
14.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在墙体后增加了支撑填充层及卸力柱排,圆柱形的卸力柱承载力大,且受力面为圆面,能有效分散土压,起到卸力的作用,从而能有效提高墙体的挡土承载力;
16.(2)卸力柱排与墙体之间设有支撑填充层,支撑填充层对卸力柱排起到稳定、支撑作用,同时利用摩擦,支撑填充层内的填料受压后,能借助填料之间的摩擦力将荷载分散,进一步起到卸力作用;
17.(3)整体构造简单,抗倾覆能力与挡土承载力强,施工方便,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断面图。
19.图2 是图1的左视图。
20.图3是图2的俯视图。
21.图中:墙体1,底板2,夯实素土层3,厚碎石层4,混凝土垫层5,卸力柱6,支撑填充层7,回填料层8,排水管9,反滤料包10,沉降缝11,伸缩缝12。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23.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卸力式挡土墙结构,包括墙体1、底板2及夯实素土层3,素土夯实层上铺设有厚碎石层4,厚碎石层上浇筑有混凝土垫层5,底板浇筑在混凝土垫层上,墙体固定在底板上,位于墙体后方的底板上沿墙体长度方向设有卸力柱排,卸力柱排由若干相互紧靠的卸力柱6构成,卸力柱下端与底板固定为一体,卸力柱上端端面低于墙体顶面,卸力柱排与墙体之间设有支撑填充层7,支撑填充层由块石填充而成,块石之间的孔隙用细石填充,卸力柱排的后侧填有回填料层8,回填料层由砾石填充而成,墙体内埋设有倾斜的排水管9,排水管穿过支撑填充层及卸力柱排,排水管的进水口位于回填料层内,排水管的进水口高度高于排水管的出水口高度,排水管的进水口设有反滤料包10,墙体上沿长度方向每隔20m设有一道竖直的沉降缝11,沉降缝向下贯穿底板,沉降缝内填充有防水填充料,墙体上沿纵向每隔1m设置一道水平的伸缩缝12伸缩缝宽度为3cm。
24.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为:将底层的泥土夯实形成夯实素土层;在夯实素土层上铺设一层碎石形成厚碎石层;在厚碎石层上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垫层;在混凝土垫层上用水泥浇筑形成底板,在底板上砌筑或浇筑形成墙体,同时在墙体内预埋排水管并在墙体上开缝以形成伸缩缝和沉降缝,在排水管的进口处装上反滤料包;在墙体后方浇筑或者埋入卸力柱形成卸力柱排;将块石与细石按所需比例混合后,填入墙体与卸力柱排之间的
空间内形成支撑填充层;在卸力柱排的区域内填入砾石以形成回填料层。
2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卸力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底板(2)及夯实素土层(3),所述夯实素土层上铺设有厚碎石层(4),所述厚碎石层上浇筑有混凝土垫层(5),所述底板浇筑在混凝土垫层上,所述墙体固定在底板上,位于墙体后方的底板上沿墙体长度方向设有卸力柱排,卸力柱排由若干相互紧靠的卸力柱(6)构成,所述卸力柱下端与底板固定为一体,卸力柱上端端面低于墙体顶面,卸力柱排与墙体之间设有支撑填充层(7),卸力柱排的后侧填有回填料层(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卸力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填充层由块石填充而成,块石之间的孔隙用细石填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卸力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内埋设有倾斜的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穿过支撑填充层及卸力柱排,排水管的进水口位于回填料层内,排水管的进水口高度高于排水管的出水口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卸力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设有反滤料包(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卸力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竖直的沉降缝(11),所述沉降缝向下贯穿底板,沉降缝内填充有防水填充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卸力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每隔20~25m设置沉降缝一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卸力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上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水平的伸缩缝(12),每隔1~2m设置伸缩缝一道,伸缩缝宽度为1~3c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卸力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料层由砾石填充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卸力式挡土墙结构,包括墙体、底板及夯实素土层,所述素土夯实层上铺设有厚碎石层,所述厚碎石层上浇筑有混凝土垫层,所述底板浇筑在混凝土垫层上,所述墙体固定在底板上,位于墙体后方的底板上沿墙体长度方向设有卸力柱排,卸力柱排由若干相互紧靠的卸力柱构成,所述卸力柱下端与底板固定为一体,卸力柱上端端面低于墙体顶面,卸力柱排与墙体之间设有支撑填充层,卸力柱排的后侧填有回填料层。本实用新型整体构造简单,抗倾覆能力与挡土承载力强,施工方便,结构稳定。结构稳定。结构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芳 李琼瑛 张华桥 张森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舜丰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4
技术公布日:2022/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