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能防水护脚墙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https://img.xjishu.com/img/zl/2022/7/19/66y92kutl.jp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能防水护脚墙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2.由于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降雨等因素,边坡非常容易产生崩塌、滑坡等现象,严重危害边坡的安全性、稳定性,在施工中需要对边坡进行加固。现有的边坡加固装置只是一个简单的外侧支撑,支撑效果有限,而整个边坡岩土还是不稳定,容易产生大面积的滑落。因此,有必要对可能存在病害的边坡进行有效的防护、加固。
3.护脚墙作为目前边坡防护、加固的一种措施,能够加固边坡上松散的岩土,可以将其进行加压挤密,增强其强度,减少沙土流失,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类型的边坡加固中。但是仍存在以下缺点:
4.结构排水不利造成水土流失;
5.格构的稳定性不足,加固效果不理想;
6.现场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7.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主要针对传统的边坡极限抗拔承载力和稳定性不足、加固效果不理想,坡面排水不利,渗漏沉降,易产生移位、坍塌,施工效率低,用材多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消能防水护脚墙加固结构。
8.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一种消能防水护脚墙加固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黏土层、乳化沥青层和植生混凝土层,所述植生混凝土层上设有混凝土挡墙,所述混凝土挡墙面向边坡的一侧设有若干消能防水组件,若干消能防水组件的高度沿混凝土挡墙向边坡的方向依次降低形成阶梯形结构;
10.每个消能防水组件均包括沥青层、弹簧和两个隔墙,其中弹簧、隔墙固定在沥青层底部且支撑固定在植生混凝土层上,两个隔墙分别位于弹簧的两侧;
11.相邻两个消能防水组件的沥青层之间设有竖直连接隔墙,靠近边坡的最低的一个消能防水组件的沥青层与植生混凝土层之间设有边隔墙,所述边隔墙上预埋有泄水管;
12.所述混凝土挡墙与相邻的消能防水组件之间、相邻的两个消能防水组件之间、边隔墙与相邻的消能防水组件之间均形成截水道,
13.每个消能防水组件靠近边坡的隔墙与边坡之间设有锚杆。
14.所述锚杆沿隔墙向边坡的方向向上倾斜20
°
设置。
15.所述泄水管面向边坡的一侧设有反滤层。
16.所述泄水管的直径为150mm。
17.所述截水道内底部在植生混凝土层上设有浆砌片石层。
18.所述浆砌片层的厚度为200mm。
19.所述隔墙的厚度不小于200mm。
20.所述泄水管外包裹有土工布层。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可净化水质的植生混凝土层,使得防护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且兼具护坡和净化水质的双重功能,能降低混凝土碱度。当山体发生泥土滑落时,阶梯状的消能防水组件结构会分层减弱土体滑落的冲击势能,从而可以保证边坡的滑层在强烈冲击作用下不会失稳破坏。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24.图中:1-黏土层;2-乳化沥青层;3-植生混凝土层;4-混凝土挡墙;5-边坡;6-沥青层;7-弹簧;8-隔墙;9-竖直连接隔墙;10-边隔墙;11-泄水管;12-截水道;13-锚杆;
25.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7.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消能防水护脚墙加固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黏土层1、乳化沥青层2和植生混凝土层3,所述植生混凝土层3上设有混凝土挡墙4,所述混凝土挡墙4面向边坡5的一侧设有若干消能防水组件,若干消能防水组件的高度沿混凝土挡墙4向边坡5的方向依次降低形成阶梯形结构;
28.每个消能防水组件均包括沥青层6、弹簧7和两个隔墙8,其中弹簧7、隔墙8固定在沥青层6底部且支撑固定在植生混凝土层3上,两个隔墙8分别位于弹簧7的两侧;
29.相邻两个消能防水组件的沥青层6之间设有竖直连接隔墙9,靠近边坡5的最低的一个消能防水组件的沥青层6与植生混凝土层3之间设有边隔墙10,所述边隔墙10上预埋有泄水管11;
30.所述混凝土挡墙4与相邻的消能防水组件之间、相邻的两个消能防水组件之间、边隔墙10与相邻的消能防水组件之间均形成截水道12,
31.每个消能防水组件靠近边坡5的隔墙8与边坡5之间设有锚杆13。
32.所述锚杆13沿隔墙8向边坡5的方向向上倾斜20
°
设置。所述锚杆13采用hrb400螺纹钢,对中支架,孔洞灌浆等级为m35。
33.所述泄水管11采用φ150mm的vc管,使用土工布包裹。所述泄水管11面向边坡5的一侧设有反滤层。反滤层由级配均匀的砾石构成。
34.所述截水道12内底部在植生混凝土层3上设有浆砌片石层。
35.所述浆砌片层的厚度为200mm。m7.5水泥砂浆砌筑;过水断面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度20mm。
36.所述隔墙8的厚度不小于200mm。砌筑砂浆为m10水泥砂浆,外部采用m15水泥砂浆勾缝,墙顶用1:3水泥砂浆抹成5%的外斜护顶。
37.本实用新型在施工前,需要对边坡5修坡,清除坡面凹凸不平土层,达到坡面平整要求;按照设计要求准确定位每一个整体格构组件和锚杆13的位置并添加标记;根据锚杆
13的位置标记用钻机进行钻孔施工,锚杆13安装入射角20
°
;采用hrb400螺纹钢,锚杆13在入孔前应除锈、清洗并平直,采用压力灌浆,孔洞内砂浆须饱满,水泥砂浆等级为m35;注浆水泥采用425#早强型硅酸盐水泥。
38.本实用新型使用可净化水质的植生混凝土层3,使得防护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且兼具护坡和净化水质的双重功能,能降低混凝土碱度。当山体发生泥土滑落时,阶梯状的消能防水组件结构会分层减弱土体滑落的冲击势能,弹簧7根据受到的不同的承载力,可将滑坡能量储存为弹性能量进行消能,之后弹簧7释放储存在内部的弹性势能从而能够阻止边坡5滑层的进一步变形,对边坡5坡面产生约束,从而可以保证边坡5的滑层在强烈冲击作用下不会失稳破坏,且雨水排进截水道12内,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主体结构的自重,不易发生横向偏移而导致垮塌,同时弹簧7具有较强的自适应变形能力,抗压消能后不会轻易遭到破坏。
3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消能防水护脚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黏土层(1)、乳化沥青层(2)和植生混凝土层(3),所述植生混凝土层(3)上设有混凝土挡墙(4),所述混凝土挡墙(4)面向边坡(5)的一侧设有若干消能防水组件,若干消能防水组件的高度沿混凝土挡墙(4)向边坡(5)的方向依次降低形成阶梯形结构;每个消能防水组件均包括沥青层(6)、弹簧(7)和两个隔墙(8),其中弹簧(7)、隔墙(8)固定在沥青层(6)底部且支撑固定在植生混凝土层(3)上,两个隔墙(8)分别位于弹簧(7)的两侧;相邻两个消能防水组件的沥青层(6)之间设有竖直连接隔墙(9),靠近边坡(5)的最低的一个消能防水组件的沥青层(6)与植生混凝土层(3)之间设有边隔墙(10),所述边隔墙(10)上预埋有泄水管(11);所述混凝土挡墙(4)与相邻的消能防水组件之间、相邻的两个消能防水组件之间、边隔墙(10)与相邻的消能防水组件之间均形成截水道(12),每个消能防水组件靠近边坡(5)的隔墙(8)与边坡(5)之间设有锚杆(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能防水护脚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13)沿隔墙(8)向边坡(5)的方向向上倾斜20
°
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能防水护脚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11)面向边坡(5)的一侧设有反滤层。4.据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能防水护脚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11)的直径为15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消能防水护脚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水道(12)内底部在植生混凝土层(3)上设有浆砌片石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消能防水护脚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砌片层的厚度为200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消能防水护脚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8)的厚度不小于200m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消能防水护脚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11)外包裹有土工布层。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消能防水护脚墙加固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黏土层、乳化沥青层和植生混凝土层,植生混凝土层上设有混凝土挡墙,混凝土挡墙面向边坡的一侧设有若干阶梯形的消能防水组件;每个消能防水组件均包括沥青层、弹簧和两个隔墙,弹簧、隔墙固定在沥青层底部;相邻两个消能防水组件的沥青层之间设有竖直连接隔墙,靠近边坡的最低的一个消能防水组件的沥青层与植生混凝土层之间设有边隔墙,边隔墙上预埋有泄水管;每个消能防水组件靠近边坡的隔墙与边坡之间设有锚杆。本实用新型兼具护坡和净化水质的双重功能,当山体发生泥土滑落时,阶梯状的消能防水组件结构会分层减弱土体滑落的冲击势能。土体滑落的冲击势能。土体滑落的冲击势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京儒 黄伟荣 崔嘉乐 李金融 郑坤玲 赵光远 李洋 赵琳琳 田卫国 高涛 吴锦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9
技术公布日:202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