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整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基础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6697发布日期:2022-09-10 00:38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可调整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基础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度可调整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基础连接节点构造做法。


背景技术:

2.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是装配式建筑中装配率最高的一种形式,具有标准化和集成化程度高、建造速度快、可拆移周转等优点,体现了工业化建造的优势,在公寓宿舍、办公商业、旅游地产、防疫救灾、南极科考等特定功能需求的场合获得了广泛应用。
3.钢结构模块在工厂整体制作完成,基础在现场浇筑混凝土完成,模块运送至现场,吊装就位,完成与基础间的连接与固定。钢结构模块与基础连接的常用做法为模块角件与基础预埋板焊缝连接,或与基础预埋锚栓连接。焊接导致后期难以拆卸,影响钢结构模块的重复利用。锚栓连接虽可拆卸,但由于钢结构模块制作和基础施工的精度问题,在水平和高度方向容易产生偏差,可能导致模块无法顺利就位、安装,甚至影响建筑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的基础连接节点,便于钢结构模块拆卸,并可实现钢结构模块的现场定位和高度调整,解决上述现场安装误差问题,提高施工效率。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高度可调整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基础连接节点,安装于建筑基础之上,其包括,
7.一连接钢板,其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一个锚栓孔、至少一个定位卡件孔,并分别设置锚栓及定位卡件,并将锚栓及定位卡件下部分别预埋于建筑基础,位于连接钢板上、下方的所述锚栓上分别设固定螺母和调平螺母,调整连接钢板与建筑基础顶面保持一高度且水平,连接钢板和建筑基础之间的间隙灌注填实形成二次灌浆层;
8.模块角件,其为盒状结构或箱式结构,其底板设锚栓连接孔、定位孔,并连接于所述连接钢板上的锚栓和定位卡件;钢结构模块端梁、模块侧梁、模块立柱分别连接于所述模块角件端面、侧面、顶面。
9.进一步,所述模块角件底板设定位孔的一侧外露于盒状结构或箱式结构,所述模块立柱设置于该侧底板上,即位于模块角件一侧;所述钢结构模块端梁连接于模块角件,侧梁连接于该立柱上。
10.优选的,所述模块角件为由钢板焊接形成的盒状结构或采用铸钢件。
11.优选的,所述定位卡件为柱体,其断面为圆形或十字形。
12.优选的,所述定位卡件为圆柱体,其上部为圆锥形。
13.优选的,所述钢结构模块端梁、侧梁、立柱与模块角件焊接连接。
14.优选的,所述二次灌浆层为细石混凝土、灌浆料或铁屑砂浆。
15.优选的,所述连接钢板为一块整板或分块焊接件。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卡件实现模块角件即钢结构模块的定位,锚栓上的调平螺母可调整连接钢板高度,通过二次灌浆层找平基础安装面,通过锚栓上的固定螺母将模块角件与基础连接,实现钢结构模块的固定。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8.1.调平螺母可调整连接钢板高度,消除基础施工导致的高度误差,通过二次灌浆层灌注填实后实现连接钢板的安装面在同一水平面,满足钢结构模块的安装精度要求。
19.2.定位卡件与模块角件底板开孔配套,可保证上部钢结构模块吊装时准确就位。
20.3.连接钢板为整体制作,并开设定位卡件孔和锚栓孔,可实现现场预埋锚栓时定位卡件和锚栓相对位置准确,保证钢结构模块吊装时顺利穿孔、就位。
21.4.连接节点传力明确,构造合理,便于拆卸,满足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要求,同时便于加工制造,安装便捷,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2的a-a剖面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连接钢板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基础连接节点,安装于建筑基础100之上,其包括,
27.一连接钢板1,其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一个锚栓孔11、至少一个定位卡件孔12,并分别设置锚栓2及定位卡件3,并将锚栓1及定位卡件3下部分别预埋于建筑基础100,位于连接钢板1上、下方的所述锚栓2上分别设固定螺母4和调平螺母5,调整连接钢板1与建筑基础100顶面保持一高度且水平,连接钢板1和建筑基础100之间的间隙灌注填实形成二次灌浆层6;
28.模块角件7,其为盒状结构或箱式结构,其底板设锚栓连接孔71、定位孔72,并连接于所述连接钢板1上的锚栓2和定位卡件3;钢结构模块端梁200、侧梁300、立柱400分别连接于所述模块角件7端面、侧面、顶面。
29.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块角件7底板设定位孔72的一侧外露于盒状结构或箱式结构,所述立柱400设置于该侧底板上,即位于模块角件7一侧;所述钢结构模块端梁200连接于模块角件7,侧梁300连接于该立柱400上。
30.优选的,所述模块角件7为由钢板焊接形成的盒状结构或采用铸钢件。
31.优选的,所述定位卡件3为柱体,其断面为圆形或十字形。
32.优选的,所述定位卡件3为圆柱体,其上部为圆锥形。
33.优选的,所述钢结构模块端梁200、侧梁300、立柱400与模块角件7焊接连接。
34.优选的,所述二次灌浆层6为细石混凝土、灌浆料或铁屑砂浆。
35.优选的,所述连接钢板1为一块整板或分块焊接件。
36.上述实施例为两个模块角件并排安装的情况,单个、三个和四个模块角件的情况与之类似,单个模块为上述两个模块的一半,而三个和四个模块只需将单个模块的情况组合即可。
37.上述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出的任何等效变化,均应视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度可调整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基础连接节点,安装于建筑基础之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钢板,其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一个锚栓孔、至少一个定位卡件孔,并分别设置锚栓及定位卡件,并将锚栓及定位卡件下部分别预埋于建筑基础,位于连接钢板上、下方的所述锚栓上分别设固定螺母和调平螺母,调整连接钢板与建筑基础顶面保持一高度且水平,连接钢板和建筑基础之间的间隙灌注填实形成二次灌浆层;模块角件,其为盒状结构或箱式结构,其底板设锚栓连接孔、定位孔,并连接于所述连接钢板上的锚栓和定位卡件;钢结构模块端梁、侧梁、立柱分别连接于所述模块角件端面、侧面、顶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基础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角件底板设定位孔的一侧外露于盒状结构或箱式结构,所述立柱设置于该侧底板上,即位于模块角件一侧;所述钢结构模块端梁连接于模块角件,侧梁连接于该立柱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基础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角件为由钢板焊接形成的盒状结构或采用铸钢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基础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件为柱体,其断面为圆形或十字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基础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件为圆柱体,其上部为圆锥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基础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模块端梁、侧梁、立柱与模块角件焊接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基础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灌浆层为细石混凝土、灌浆料或铁屑砂浆。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基础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板为一块整板或分块焊接件。

技术总结
一种高度可调整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基础连接节点,包括,一连接钢板,其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至少一锚栓孔、至少一定位卡件孔,并分设锚栓及定位卡件,将锚栓及定位卡件下部分别预埋于建筑基础,位于连接钢板上、下方的锚栓上分设固定螺母和调平螺母,调整连接钢板与建筑基础顶面保持一高度且水平,连接钢板和建筑基础之间的间隙灌注填实形成二次灌浆层;模块角件,为盒状结构或箱式结构,其底板设锚栓连接孔、定位孔,并以此连接于锚栓及定位卡件;钢结构模块端梁、侧梁、立柱分别连接于模块角件端面、侧面、顶面。本实用新型便于钢结构模块拆卸,可实现钢结构模块的现场定位和高度调整,解决现场安装误差问题,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路志浩 黄茵 袁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宝钢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5
技术公布日:2022/9/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