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易清淤下水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1529发布日期:2022-09-20 22:3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面易清淤下水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绿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面易清淤下水井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地面泥沙和其他杂质会随着雨水一起排入管道井,因而管道井等排水措施的清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管道井等排水措施多采用沉泥式管道井,经过长期积累,井内会有大量的泥浆及杂质,需要及时清理。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547560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易清淤检查井,包括井筒、井盖、沉淀桶、负重绳、井盖(2)挂钩、底座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沉淀桶放置在底座上,负重绳悬挂在井盖挂钩上。上述检查井在沉淀桶内设置滤网,通过负重绳用起重设备将沉淀桶直接从检查井内吊起,倒出垃圾杂物就可以很轻松的完成检查井的清淤工作,但是由于滤网只能过滤掉大颗粒杂物,很难将管道井内的泥浆有效完全排除,并且结构复杂,井盖、沉淀桶等构件均十分笨重,清淤工作人员在清理淤泥时,体力消耗极大,劳动强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面易清淤下水井结构。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面易清淤下水井结构,包括下水井和井盖,所述下水井设置于路面中,所述下水井井口边沿与所述井盖的一侧铰接,当翻转所述井盖使其另一侧盖合于所述下水井井口处时,所述井盖上表面与路面齐平,所述井盖下表面安装有沥水筒,所述沥水筒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过滤孔,所述井盖上还设置有若干个过水孔,所述沥水筒通过过水孔与所述井盖上表面连通。
6.所述井盖上表面还设置有多条导流沉槽,导流沉槽一端连接于所述井盖上表面形心,导流沉槽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井盖外侧边沿,所述过水孔设置于导流沉槽内。
7.所述导流沉槽在所述井盖俯视投影中为弧形。
8.所述导流沉槽深度是所述井盖厚度的五分之一以上。
9.所有导流沉槽外形形状、大小、弧度均一致。
10.所述过滤孔孔径不超过所述过水孔的20%。
11.所述沥水筒的材质是不锈钢。
12.所述井盖的材质是金属。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时,路面上的积水依次经过导流沉槽、过水孔进入沥水筒内,通过沥水筒的过滤作用,使清洁水从下水井内排除,而淤泥则残留在沥水筒内,当需要清理沥水筒内的淤泥时,只需要翻转井盖使沥水筒随之暴露于路面上方,拆卸沥水筒后即可将淤泥清除干净,清淤人员不需要将笨重的井盖等构件提起,减轻了清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清淤效率,此外,相邻两条导流沉槽之间形成加强筋,有利于增加井盖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并且井盖表面的导流沉槽与路面在
外形上融为一体,既增加了过往车辆与井盖之间的摩擦,又增添了井盖的美观效果,井盖外形别致,能够使下水井隐蔽良好,使下水井设置处与路面融为一体,外形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井盖的俯视图。
16.图中:1-下水井,2-井盖,3-沥水筒,4-过水孔,21-导流沉槽,22-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面易清淤下水井结构,包括下水井1和井盖2,下水井1设置于路面中,下水井1井口边沿与井盖2的一侧铰接,当翻转井盖2使其另一侧盖合于下水井1井口处时,井盖2上表面与路面齐平,井盖2下表面安装有沥水筒3,沥水筒3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过滤孔,井盖2上还设置有若干个过水孔4,沥水筒3通过过水孔4与井盖2上表面连通。
19.另外,井盖2上表面还设置有多条导流沉槽21,导流沉槽21一端连接于井盖2上表面形心,导流沉槽21另一端延伸至井盖2外侧边沿,过水孔4设置于导流沉槽21内。导流沉槽21在井盖2俯视投影中为弧形。导流沉槽21深度是井盖2厚度的五分之一以上。所有导流沉槽21外形形状、大小、弧度均一致。相邻两条导流沉槽21之间的隆起形成加强筋22,有利于增加井盖2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延长井盖的使用寿命,此外,导流沉槽21和加强筋22的结构增加了过往车辆与井盖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过往车辆在井盖2上表面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20.此外,过滤孔孔径不超过过水孔4的20%。沥水筒3的材质是不锈钢。井盖2的材质是金属。
2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时,路面上的积水依次经过导流沉槽、过水孔进入沥水筒内,通过沥水筒的过滤作用,使清洁水从下水井内排除,而淤泥则残留在沥水筒内,当需要清理沥水筒内的淤泥时,只需要翻转井盖使沥水筒随之暴露于路面上方,拆卸沥水筒后即可将淤泥清除干净,清淤人员不需要将笨重的井盖等构件提起,减轻了清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清淤效率,此外,相邻两条导流沉槽之间形成加强筋,有利于增加井盖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并且井盖表面的导流沉槽与路面在外形上融为一体,既增加了过往车辆与井盖之间的摩擦,又增添了井盖的美观效果,井盖外形别致,能够使下水井隐蔽良好,使下水井设置处与路面融为一体,外形美观大方。


技术特征:
1.一种路面易清淤下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水井(1)和井盖(2),所述下水井(1)设置于路面中,所述下水井(1)井口边沿与所述井盖(2)的一侧铰接,当翻转所述井盖(2)使其另一侧盖合于所述下水井(1)井口处时,所述井盖(2)上表面与路面齐平,所述井盖(2)下表面安装有沥水筒(3),所述沥水筒(3)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过滤孔,所述井盖(2)上还设置有若干个过水孔(4),所述沥水筒(3)通过过水孔(4)与所述井盖(2)上表面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易清淤下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2)上表面还设置有多条导流沉槽(21),导流沉槽(21)一端连接于所述井盖(2)上表面形心,导流沉槽(21)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井盖(2)外侧边沿,所述过水孔(4)设置于导流沉槽(21)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易清淤下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沉槽(21)在所述井盖(2)俯视投影中为弧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易清淤下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沉槽(21)深度是所述井盖(2)厚度的五分之一以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易清淤下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导流沉槽(21)外形形状、大小、弧度均一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易清淤下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孔孔径不超过所述过水孔(4)的20%。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易清淤下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筒(3)的材质是不锈钢。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易清淤下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2)的材质是金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面易清淤下水井结构,包括下水井和井盖,下水井设置于路面中,下水井井口边沿与井盖的一侧铰接,当翻转井盖使其另一侧盖合于下水井井口处时,井盖上表面与路面齐平,井盖下表面安装有沥水筒,沥水筒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过滤孔,井盖上还设置有若干个过水孔,沥水筒通过过水孔与井盖上表面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沥水筒安装在井盖下方,使清淤人员不需要将笨重的井盖等构件提起,即可完成清淤操作,减轻了清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清淤效率,通过在井盖上表面设置导流沉槽结构,增加了井盖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井盖表面外形别致,增添了路面美感,并增加了过往车辆与井盖之间的摩擦,保证了交通安全。通安全。通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祥 牟楠 石景建 熊曼丽 刘照裕 纪金强 张黎 罗婵英 王梅 丰瑞清 石祖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8
技术公布日:2022/9/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