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大田地下蓄水池

文档序号:30306922发布日期:2022-06-05 06:4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式大田地下蓄水池

1.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式大田地下蓄水池,属于蓄水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积重要工程设施。目前淡水资源缺乏,水体污染和生态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蓄水池作为一种节水系统,有效地缓解了水资源短缺,解决了城市防洪和排水问题。目前,现有的地下蓄水池大多采用混凝土和砖砌筑而成,采用这种方式在大田使用时,施工复杂,成本高,污染土壤,并且运输的材料较多,运输非常不方便,并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组装式结构,安装运输方便的组装式大田地下蓄水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装式大田地下蓄水池,包括设置在大田的坑槽,所述坑槽内安装有组装式蓄水箱,所述组装式蓄水箱内铺设防水膜,所述组装式蓄水箱的顶部安装有多个承重钢管,所述承重钢管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设置有覆土层,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抽水管和雨水收集管,所述抽水管的底部延伸至组装式蓄水箱的底部,所述雨水收集管用于与集雨装置相连接,所述组装式蓄水箱主要由底板和固定在底板四周的侧板围成,相邻两个所述侧板之间通过第一燕尾槽和第一燕尾滑轨相连接,所述第一燕尾滑轨滑动安装在第一燕尾槽内,所述底板的四周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接板,所述侧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板插装在第一插接槽内,且侧板上还固定有用于连接第一插接板的紧固螺钉。
5.优选的,所述底板和侧板均由多个板块拼接而成,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块通过第二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滑轨相连接,所述第二燕尾滑轨安装在第二燕尾槽内,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块通过第二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槽相连接,所述第二插接板插装在第二燕尾槽内。
6.优选的,所述第一燕尾滑轨和第二燕尾滑轨上均设置有槽型弹性垫,所述槽型弹性垫卡在第一燕尾滑轨或第二燕尾滑轨上,且沿第一燕尾滑轨或第二燕尾滑轨长度方向布置。
7.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槽上还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一插接板上还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插装在凹槽内。
8.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还安装有水位观测装置,所述水位观测装置包括观测箱、尺盒和浮球构成,所述观测箱固定在盖板上,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观测箱的顶部安装有透明玻璃,所述尺盒固定在观测箱内,且尺盒内安装有弹簧卷轴,所述弹簧卷轴上安装有测量尺,所述测量尺的端部穿过贯穿孔与放置在水箱内的浮球相连接,所述观测箱的侧壁上还安装有用于观测测量尺的反光镜。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组装式结构,便于拆装和运输,能够在大田快速组装,施工更加方便。 并且地下蓄水池利用板块拼接组装而成,组装方便,板块之间通过插接结构和燕尾槽结构进行连接,连接可靠、稳定,组装后的地下蓄水池铺设防水膜进行防水防渗,进而达到大田蓄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发明中组装式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发明中板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发明中侧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本发明中侧板和底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6.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组装式大田地下蓄水池,包括设置在大田的坑槽1,坑槽1内安装有组装式蓄水箱2,组装式蓄水箱2内铺设防水膜3,组装式蓄水箱2的顶部安装有多个承重钢管4,承重钢管4上设置有盖板5,盖板5的顶部设置有覆土层6,盖板5上设置有抽水管7和雨水收集管8,抽水管7的底部延伸至组装式蓄水箱2的底部,雨水收集管8用于与集雨装置相连接,组装式蓄水箱2主要由底板9和固定在底板四周的侧板10围成,相邻两个侧板10之间通过第一燕尾槽11和第一燕尾滑轨12相连接,第一燕尾滑轨12滑动安装在第一燕尾槽11内,底板9的四周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接板13,侧板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插接槽14,第一插接板13插装在第一插接槽14内,且侧板10上还固定有用于连接第一插接板的紧固螺钉15。底板9和侧板10均由多个板块16拼接而成,左右相邻的两个板块16通过第二燕尾槽17和第二燕尾滑轨18相连接,第二燕尾滑轨18安装在第二燕尾槽17内,上下相邻的两个板块通过第二插接板19和第二插接槽20相连接,第二插接板19插装在第二燕尾槽20内。
17.本发明中先挖一个坑槽,然后在坑槽内安装组装式蓄水箱,坑槽的深度比组装式蓄水箱的高度高20-30cm。组装式蓄水箱组装完成以后,在箱体内铺设防水膜,防水膜均匀铺设在蓄水箱内,使蓄水箱形成一个不漏水的箱体,然后在箱体上安装有承重钢管,承重钢管的两端延伸至蓄水箱外部,然后在承重钢管上铺设盖板,最后回填覆土层。抽水管7和雨水收集管8均固定在盖板上,然后埋设在覆土层内。蓄水箱和盖板均采用pvc板制成,重力轻,便于运输。
18.其中,第一燕尾滑轨12和第二燕尾滑轨18上均设置有槽型弹性垫21,槽型弹性垫21卡在第一燕尾滑轨12或第二燕尾滑轨18上,且沿第一燕尾滑轨12或第二燕尾滑轨18长度方向布置。槽型弹性垫21能够增加板之间的锁紧力,保证锁紧可靠。第一插接槽14上还设置有多个凹槽22,第一插接板13上还设置有多个凸起23,凸起23插装在凹槽22内。凸起和凹槽配合,能够保证侧板和底板之间定位更加可靠,连接也更加稳固、可靠。
19.此外,盖板5上还安装有水位观测装置,水位观测装置包括观测箱24、尺盒25和浮
球26构成,观测箱24固定在盖板5上,盖板5上设置有贯穿孔27,观测箱24的顶部安装有透明玻璃28,尺盒25固定在观测箱24内,且尺盒25内安装有弹簧卷轴29,弹簧卷轴29上安装有测量尺30,测量尺30的端部穿过贯穿孔与放置在水箱内的浮球26相连接,观测箱24的侧壁上还安装有用于观测测量尺的反光镜31。水位观测装置用于对蓄水箱内的水位进行观测。在蓄水内无水时,浮球重力大于弹簧卷轴的弹力,浮球接触蓄水箱的底部。当蓄水箱内蓄水且液位逐渐升高时,浮球逐渐上升,弹簧卷轴将测量尺收回,并保持拉直状态。此时通过透明玻璃观测反光镜内测量尺上数值的投影,即可观测到蓄水箱的水位位置。
2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发明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组装式大田地下蓄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大田的坑槽,所述坑槽内安装有组装式蓄水箱,所述组装式蓄水箱内铺设防水膜,所述组装式蓄水箱的顶部安装有多个承重钢管,所述承重钢管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设置有覆土层,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抽水管和雨水收集管,所述抽水管的底部延伸至组装式蓄水箱的底部,所述雨水收集管用于与集雨装置相连接,所述组装式蓄水箱主要由底板和固定在底板四周的侧板围成,相邻两个所述侧板之间通过第一燕尾槽和第一燕尾滑轨相连接,所述第一燕尾滑轨滑动安装在第一燕尾槽内,所述底板的四周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接板,所述侧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板插装在第一插接槽内,且侧板上还固定有用于连接第一插接板的紧固螺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大田地下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侧板均由多个板块拼接而成,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块通过第二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滑轨相连接,所述第二燕尾滑轨安装在第二燕尾槽内,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块通过第二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槽相连接,所述第二插接板插装在第二燕尾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装式大田地下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燕尾滑轨和第二燕尾滑轨上均设置有槽型弹性垫,所述槽型弹性垫卡在第一燕尾滑轨或第二燕尾滑轨上,且沿第一燕尾滑轨或第二燕尾滑轨长度方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大田地下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槽上还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一插接板上还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插装在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大田地下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还安装有水位观测装置,所述水位观测装置包括观测箱、尺盒和浮球构成,所述观测箱固定在盖板上,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观测箱的顶部安装有透明玻璃,所述尺盒固定在观测箱内,且尺盒内安装有弹簧卷轴,所述弹簧卷轴上安装有测量尺,所述测量尺的端部穿过贯穿孔与放置在水箱内的浮球相连接,所述观测箱的侧壁上还安装有用于观测测量尺的反光镜。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式大田地下蓄水池,属于蓄水池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坑槽内安装有组装式蓄水箱,组装式蓄水箱内铺设防水膜,组装式蓄水箱的顶部安装有多个承重钢管,承重钢管上设置有盖板,盖板的顶部设置有覆土层,盖板上设置有抽水管和雨水收集管,雨水收集管用于与集雨装置相连接,组装式蓄水箱主要由底板和固定在底板四周的侧板围成,相邻两个侧板之间通过第一燕尾槽和第一燕尾滑轨相连接,第一燕尾滑轨滑动安装在第一燕尾槽内,底板的四周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接板,侧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板插装在第一插接槽内,且侧板上还固定有用于连接第一插接板的紧固螺钉,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组装式结构,安装运输方便。输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娟 王娟玲 龚道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02.23
技术公布日:2022/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