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保护地下室外墙防水层的基槽回填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451516发布日期:2022-06-18 02:03阅读:7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保护地下室外墙防水层的基槽回填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地下室外墙基槽回填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保护地下室外墙防水层的基槽回填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在高层建筑中,地下室外墙渗漏是经常发生的质量事故,原因多是在地下室外墙回填施工中,回填土中掺杂石块、混凝土渣等,加之施工人员施工不规范,防水保护层铺设不合格,导致尖锐物品棱角划破防水层导致渗漏。也可能是回填土夯填密实度不足,或者掺杂杂填土、下雨下雪等导致回填土不均匀沉降致使防水层撕裂导致渗漏,上述多方面原因使得整个地下室外墙渗漏。
3.传统的地下室外墙防水保护层一般是采用挤塑聚苯板进行铺贴或者薄抹灰作为防水保护。回填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施工不规范,回填土中掺杂尖锐物体,在回填施工中聚苯板因为回填土磕碰而掉落露出防水层,使防水层容易被破坏。施工管理严格时候,施工人员会在地下室外墙回填过程中一边铺设聚苯板一边进行回填、夯实回填土,避免聚苯板掉落,然而回填土回填厚度、密实度、压实度等难控制,加之,后期由于回填土质、下雨下雪等也会导致回填土不均匀沉降摩擦致使防水层撕裂。不论是前期地下室外墙基槽回填破坏防水层,或是后期回填土不均匀沉降撕裂防水层,均是很难避免地下室外墙渗漏问题。因此,如何进行地下室外墙基槽回填完成的同时又能保护防水层不破坏最终保证地下室外墙不渗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保护地下室外墙防水层的基槽回填施工方法,以解决高层建筑中地下室外墙基槽回填中易破坏防水层、回填质量难控制、施工难度大、防水层保护效果差、易渗漏、成本高、安全隐患大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此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用于保护地下室外墙防水层的基槽回填施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一、进行地下室外墙防水层施工:首先对地下室基础底板和地下室外墙外侧进行基底处理,然后沿基础底板向顶部铺设地下室外墙和地下室顶板的防水卷材;步骤二、在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卷材层外表面均匀粘贴第一塑料布,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一塑料布平整粘贴在防水卷材表面;步骤三、在地下室外墙的第一层塑料布外表面敷贴第二层塑料布,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二层塑料布敷贴时故意留出褶皱、起包作为伸缩量;步骤四、由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二层塑料布底部开始向上铺设聚苯板,将聚苯板整块覆盖贴合在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二层塑料布外侧;步骤五、使用回填土将聚苯板与基坑侧壁之间均匀回填,由地下室基础底板向上分层回填、分层碾压夯实;
步骤六、回填至高度达到聚苯板上部时,继续接着下方的聚苯板上缘向上铺贴聚苯板,继续回填回填土,将聚苯板挤住;步骤七、重复步骤六的操作,直到地下室外墙顶部位置,依次滚动第一层塑料布的卷辊和第二层塑料布的卷辊,将第一层塑料布和第二层塑料布依次在地下室顶板卷材防水层外壁平铺开,位于地下室顶板外壁的第一层塑料布与第二层塑料布均故意留出褶皱、起包作为伸缩量,之后进行地下室顶板混凝土防水保护层浇筑作业。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在地下室外墙卷材防水层与防水保护层挤塑聚苯板之间铺设两层塑料布,第一层塑料布平整粘贴在地下室外墙的卷材防水层上,第二层塑料布留有褶皱和起包敷盖在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一层塑料布和挤塑聚苯板之间,在进行基坑回填时,回填土挤压聚苯板防止聚苯板掉落,在碾压夯实过程中回填土下沉带动聚苯板下移,因塑料布间摩擦力较小,且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二层塑料布预留伸缩量褶皱,因此聚苯板下移时,聚苯板与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二层塑料布相对移动较小,主要是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二层塑料布与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一层塑料布产生相对滑动,拉伸预留褶皱,避免卷材防水层表面发生摩擦,起到了减阻润滑作用;即使褶皱抻平后,两层塑料布间的摩擦力也明显小于其他层间摩擦力,因此两层塑料布依然产生相对滑动,有效防止地下室外墙的卷材防水层撕裂,达到防止地下室外墙渗漏的效果。
7.进一步地,步骤二中在地下室外墙的卷材防水层表面均匀粘贴双面胶,拉着第一层塑料布卷辊沿地下室外墙的卷材防水层底部向上滚动,将第一层塑料布平整粘贴在地下室外墙的卷材防水层外表面,将第一层塑料卷辊临时固定在地下室顶板上。
8.进一步地,步骤三中使用第二层塑料布卷辊由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一层塑料布底部向上滚动,将第二层塑料布敷盖在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一层塑料布外表面,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二层塑料布故意留出褶皱、起包,第二层塑料布卷辊临时固定在地下室顶板上;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二层塑料布底部预留一部分压在聚苯板和回填土下面,用来固定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二层塑料布。
9.进一步地,步骤四中聚苯板由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二层塑料布底部开始铺设,先将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二层塑料布底部1~2m位置满铺,进行回填土作业,回填过程中回填土挤压聚苯板,回填土下沉带动聚苯板下沉,聚苯板带动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二层塑料布与地下室外墙处的第一层塑料布形成相对滑动,打开预留褶皱。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外墙防水层的基槽回填结构断面图;图中标记为:1、基础底板;2、地下室外墙;3、卷材防水层;4、双面粘贴;5、第一层塑料布;6、第二层塑料布;7、聚苯板;8、回填土;9、基坑侧壁;10、第一层塑料布卷辊;11、第二层塑料布卷辊。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充分了解本发明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此。
12.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保护地下室外墙防水层的基槽回填施工方法,
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在高层建筑地下室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龄期和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始进行地下室外墙2防水层施工:首先对地下室基础底板1和地下室外墙2外侧进行基底处理,保证其含水率、平整度达到规范要求;然后沿着地下室外墙2底部向上施工完成地下室外墙2和地下室顶板的卷材防水层3的铺贴。
13.步骤二、在地下室外墙2的卷材防水层3外表面均匀(上下、左右间隔500mm)粘贴双面粘贴4,然后人工拉着第一层塑料布卷辊10沿着卷材防水层3底部向上转动,将第一层塑料布5平整展开,并通过双面粘贴4与地下室外墙2的卷材防水层3粘贴牢固,保证第一层塑料布5与基础底板1侧面和地下室外墙2的卷材防水层3平整的密贴,不存在褶皱、起包等现象,并将第一层塑料布卷辊10临时固定在地下室顶板上表面,防止掉落。
14.步骤三、人工拉着第二层塑料布卷辊11沿着第一层塑料布5底部向上转动,将第二层塑料布6完全覆盖在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一层塑料布5外表面,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二层塑料布6要故意留出多处褶皱、起包等伸缩量,用于聚苯板7下沉时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二层塑料布6与第一层塑料布5产生相对滑动不会发生撕裂情况。将第二层塑料布卷辊11固定在地下室顶板上,防止掉落。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二层塑料布6与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一层塑料布5间不粘贴,仅是相邻贴合关系。
15.步骤四、将防水保护层挤塑聚苯板7一块紧挨着一块完全覆盖在第二层塑料布6外侧,不存在漏底现象。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二层塑料布6底部预留一部分压在聚苯板7和回填土8下面,用作固定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二层塑料布6。
16.步骤五、先将地下室外墙2底部1~2m高度处满铺挤塑聚苯板7,然后选择满足图纸和规范要求的回填土8,将挤塑聚苯板7外壁与基坑侧壁9之间空隙均匀回填。回填时,由地下室外墙2底部向上分层回填、分层碾压夯实,保证其压实度、密实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17.步骤六、随着回填土8分层向上回填,回填至高度将要达到聚苯板7上沿部位时,继续接着之前的聚苯板7边缘向上安装敷贴1~2m高的聚苯板7,然后回填回填土8,将聚苯板7挤住,防止聚苯板7掉落。使聚苯板7能够起到真正保护层的作用,聚苯板7的使用有效防止施工中不小心掺入回填土8中掺杂的石块、混凝土渣等尖锐物品棱角划破防水层。
18.步骤七、重复步骤六的操作,直到回填至地下室顶板部位。之后依次滚动第一层塑料布卷辊10和第二层塑料布卷辊11将第一层塑料布5和第二层塑料布6平铺在地下室顶板卷材防水层的上表面,地下室顶板上的两层塑料布均故意留出褶皱、起包等伸缩量。地下室顶板处的第二层塑料布6敷盖完成后,进行地下室顶板混凝土防水保护层浇筑作业,混凝土防水保护层在固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变形,混凝土防水保护层带动地下室顶板处的第二层塑料布6滑移,通过地下室顶板上的两层塑料布相对滑动,有效避免地下室顶板的卷材防水层被拉裂。
19.施工完成后可能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回填土8夯填密实度不足,掺杂杂填土、下雨下雪等导致回填土8不均匀沉降,加之本身回填土8夯填带动挤塑聚苯板7下沉相对滑动,而此时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一层塑料布5和第二层塑料布6间摩擦力明显小于其他层间摩擦力,因此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一层塑料布5和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二层塑料布6先产生相对滑动,且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二层塑料布6留有伸缩量,地下室外墙2处的两层塑料布产生相对滑动时,只是将预留褶皱抻平,不会发生撕裂;即使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二层塑料布6的褶皱抻
平后,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二层塑料布6与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一层塑料布5、聚苯板7之间的摩擦力均比较小,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二层塑料布6与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一层塑料布5间、地下室外墙2处的第二层塑料布6与聚苯板7间均能够产生相对滑动,避免了对地下室外墙2的卷材防水层3表面的摩擦力,真正起到了减阻润滑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地下室外墙2的卷材防水层3撕裂,达到防止地下室外墙渗漏的效果。
20.本发明是一种能保证地下室外墙基槽回填质量的同时又能保护防水层、保证地下室外墙不渗漏的地下室基槽回填综合性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实施便捷,施工效果好;(2)工序合理,质量易控制;(3)施工速度快,缩短工期;(4)减少修复概率,施工成本低;(5)减少反复安装保护层,效率高;(6)灵活多变,安全快捷;(7)施工无安全隐患,降低渗漏概率,降低渗漏安全隐患。
21.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改动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