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厚软土层地区堤防加高培厚的防挤土控沉降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49703发布日期:2023-01-14 12:54阅读:89来源:国知局
超厚软土层地区堤防加高培厚的防挤土控沉降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软土路基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厚软土层地区堤防加高培厚的防挤土控沉降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分布有20~30厚的超厚软土层地区进行堤防建设时,软土层通常未进行加固处理就开始堤防建设工作,施工效率低,施工工期长,相对于分级加载填筑建设,在该生产条件下,虽然软土层未进行加固处理,堤防仍可以建设成功而不会滑坡。但是深部软土在堤防荷载作用下会持续缓慢向两侧挤出,存在深层潜在滑动面,堤防平台产生隆起,导致堤防的沉降一直存在。随着建设要求的提高,需要对超厚软土层地区堤防进行加高培厚,如果直接进行加高培厚,要想堤防不滑坡,显然需要比前期更低的施工效率,更长施工工期,与如今效率与工期要求不相符,故而需要一种防挤土控沉降的超厚软土层加固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超厚软土层地区堤防加高培厚的防挤土控沉降加固结构,解决软土层建设堤防容易导致两侧地表容易隆起的问题。
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厚软土层地区堤防加高培厚的防挤土控沉降加固结构,包括:
5.搅拌桩处理区,所述搅拌桩处理区位于所述堤防两侧的土体中;
6.加固桩,所述加固桩设置于所述搅拌桩处理区中;
7.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铺设于所述堤防表面、搅拌桩处理区表面并延伸至所述搅拌桩处理区外侧的地表中;
8.加高培厚区,所述加高培厚区设置于所述堤防上端并将所述土工格栅覆盖;
9.压载平台,所述压载平台至少设置于所述搅拌桩处理区上端并至少将所述搅拌桩处理区表面的所述土工格栅覆盖。
10.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搅拌桩处理区对堤防两侧进行满处理,改变两侧土性特征,提高土体强度与抗变形能力,土工格栅可以提高加高培厚区与堤防结合的紧密性,同时防止差异沉降,减少深层的附加应力,确保整个堤防的工作整体性,压载平台可以进一步提高加高培厚区、搅拌桩处理区、土工格栅、加固桩形成结构的整体性,从而可以降低地表隆起的程度与概率。
1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2.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桩为木桩。本步的有益效果:木桩刚度大,强度可靠性强,可以弥补搅拌桩施工质量缺陷。
13.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桩排列形成两排或者三排的梅花形结构并布设于所述堤防的堤脚处。
14.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桩为t型结构。
15.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土工格栅形成网格状结构,所述加固桩位于所述网格状结构的网孔中,所述加固桩的头部与形成所述网孔的土工格栅搭界并形成联合结构。本步的有益效果:t型木桩的桩头与格栅搭接联合在一起,并埋入压载平台下方,可以提高压载平台的压载作用。
16.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高培厚区的外侧面形成小端在上的梯形结构。
17.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载平台朝向所述加高培厚区的侧面与所述加高培厚区对应侧面的斜率一致,所述压载平台背离所述加高培厚区的侧面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逐渐朝向远离所述堤防的方向倾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9.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加固桩在土工格栅中的布置示意图。
21.其中,1搅拌桩处理区,2加固桩,3土工格栅,4加高培厚区,5压载平台,6堤防。
具体实施方式
22.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如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机械连接的方式可以在现有技术中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粘接、销连接、键连接、弹性变形连接、卡扣连接、过盈连接、注塑成型的方式实现结构上的相连;也可以是电连接,通过电传递能源或者信号;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3.具体实施例
24.如图1所示,一种超厚软土层地区堤防加高培厚的防挤土控沉降加固结构,包括:搅拌桩处理区1、加固桩2、土工格栅3、加高培厚区4、压载平台5,搅拌桩处理区1位于堤防6两侧的土体中,加固桩2设置于搅拌桩处理区1中,土工格栅3铺设于堤防6表面、搅拌桩处理区1表面并延伸至搅拌桩处理区1外侧的地表中,加高培厚区4设置于堤防6上端并将土工格栅3覆盖,压载平台5至少设置于搅拌桩处理区1上端并至少将搅拌桩处理区1表面的土工格栅3覆盖。
25.其中,如图2所示,加固桩2为木桩,加固桩2排列形成两排或者三排的梅花形结构并布设于堤防6的堤脚处,由于搅拌桩在软土地层中应用时普遍存在搅拌体质量不均匀、冒浆等质量通病,通过将木桩设置于搅拌桩处理区1中并形成复合加固结构,可以提高复合加强结构的整体强度与质量。
26.其中,如图1、2所示,加固桩2为t型结构,土工格栅3形成网格状结构,加固桩2位于网格状结构的网孔中,加固桩2的头部与形成网孔的土工格栅3搭界并形成联合结构,由压
载平台5对联合结构进行直接压载,便于提高压载平台5对联合结构的压载效果。
27.其中,如图1所示,加高培厚区4的外侧面形成小端在上的梯形结构,压载平台5朝向加高培厚区4的侧面与加高培厚区4对应侧面的斜率一致,压载平台5背离加高培厚区4的侧面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逐渐朝向远离堤防6的方向倾斜,通过上述形状的结构,能够极大的提高加高培厚区4与压载平台5定位的稳定性。
28.该种超厚软土层地区堤防加高培厚的防挤土控沉降加固结构的优点如下:
29.1、木桩刚度大,强度可靠性强,可以弥补搅拌桩施工质量缺陷;
30.2、堤防6一般临水,会对木桩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而搅拌桩处理区1可以确保木桩的工作环境,搅拌体为加固土体,渗透系数低,可以为木桩长期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免木桩腐蚀;
31.3、土工格栅3可以提高加高培厚区4与堤防6结合的紧密性,同时防止差异沉降,减少深层的附加应力。
32.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超厚软土层地区堤防加高培厚的防挤土控沉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桩处理区,所述搅拌桩处理区位于所述堤防两侧的土体中;加固桩,所述加固桩设置于所述搅拌桩处理区中;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铺设于所述堤防表面、搅拌桩处理区表面并延伸至所述搅拌桩处理区外侧的地表中;加高培厚区,所述加高培厚区设置于所述堤防上端并将所述土工格栅覆盖;压载平台,所述压载平台至少设置于所述搅拌桩处理区上端并至少将所述搅拌桩处理区表面的所述土工格栅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挤土控沉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桩为木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挤土控沉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桩排列形成两排或者三排的梅花形结构并布设于所述堤防的堤脚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挤土控沉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桩为t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挤土控沉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栅形成网格状结构,所述加固桩位于所述网格状结构的网孔中,所述加固桩的头部与形成所述网孔的土工格栅搭界并形成联合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防挤土控沉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高培厚区的外侧面形成小端在上的梯形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挤土控沉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平台朝向所述加高培厚区的侧面与所述加高培厚区对应侧面的斜率一致,所述压载平台背离所述加高培厚区的侧面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逐渐朝向远离所述堤防的方向倾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厚软土层地区堤防加高培厚的防挤土控沉降加固结构,包括:搅拌桩处理区、加固桩、土工格栅、加高培厚区、压载平台,搅拌桩处理区位于堤防两侧的土体中,加固桩设置于搅拌桩处理区中,土工格栅铺设于堤防表面、搅拌桩处理区表面并延伸至搅拌桩处理区外侧的地表中,加高培厚区设置于堤防上端并将土工格栅覆盖,压载平台至少设置于搅拌桩处理区上端并至少将搅拌桩处理区表面的土工格栅覆盖。搅拌桩处理区对堤防两侧进行满处理,改变两侧土性特征,提高土体强度与抗变形能力,土工格栅可以提高加高培厚区与堤防结合的紧密性,同时防止差异沉降,减少深层的附加应力,确保整个堤防的工作整体性。确保整个堤防的工作整体性。确保整个堤防的工作整体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锋 何宁 洪振舜 翁佳兴 魏广 刘锦文 陈左杰 胡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3
技术公布日:2023/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