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筏板基础降水井封堵的止水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9594发布日期:2023-06-03 22:0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筏板基础降水井封堵的止水套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基坑施工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筏板基础降水井封堵的止水套管。


背景技术:

1、在建筑施工的基坑内,需要设置降水井,因为开挖基坑过程中,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而降水井能够实现基坑内降水,保证基坑在干燥条件下施工,从而防止边坡失稳等问题。特别是在面积较大,水位高,其土质为粉状淤泥质土的基坑,良好的降水极其重要,例如某综合楼工程中,基坑面积达到2万平米,需要设置二十四口降水井。

2、另一方面,降水井内还设有止水套管,用于对管井井点的封堵,防止降水井内部地下水渗出来,影响基坑降水效果;而现有的止水套管只在钢管主体外侧设置一个止水环,且钢管主体内壁光滑,因此止水套管内壁无止水效果,为了解决该问题,一般做法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止水套管内侧用钢板盖板焊接,可是焊接盖板与封闭井口的混凝土接触不易密实,仍然容易漏水,最终导致止水失败。

3、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管井封堵的质量,需要改良止水套管结构,解决渗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止水套管容易出现渗漏、止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筏板基础降水井封堵的止水套管。

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3、一种用于筏板基础降水井封堵的止水套管,包括钢管主体,所述钢管主体垂直插入降水井内部,所述钢管主体的外壁面设有第一止水环和第二止水环,所述第一止水环位于所述钢管主体的中部,所述第二止水环位于所述第一止水环的下方,所述钢管主体的内壁面设有第三止水环,所述第三止水环与所述第一止水环位于同一高度。

4、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止水环与筏板基础的中部位于同一高度。

5、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止水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止水环的宽度。

6、优选的,所述第三止水环的宽度不小于50毫米。

7、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环的宽度不小于100毫米。

8、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水环与筏板基础的垫层的中部位于同一高度。

9、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水环的宽度不小于100毫米。

1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环的宽度和所述第二止水环的宽度相等。

11、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主体的外径比所述降水井的宽度小100毫米。

12、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主体的管口标高比筏板基础的顶板低100毫米。

13、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主体的底端嵌入所述降水井的长度为100毫米。

14、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

15、本实用新型在钢管主体外侧设置了第一止水环和第二止水环,实现在垫层处增加了一个止水保障,还在钢管主体的内壁增加了第三止水环,实现在管内侧增设一个止水保障,从而加强了止水套管的封堵止水效果,进而使得基坑底板的质量得到保障,减少后期因止水不良造成的维护成本,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筏板基础降水井封堵的止水套管,包括钢管主体,所述钢管主体垂直插入降水井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主体的外径比所述降水井的宽度小100毫米,所述钢管主体的外壁面设有第一止水环和第二止水环,所述第一止水环位于所述钢管主体的中部,所述第一止水环的宽度不小于100毫米,所述第二止水环位于所述第一止水环的下方,所述钢管主体的内壁面设有第三止水环,所述第三止水环与所述第一止水环位于同一高度且所述第三止水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止水环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筏板基础降水井封堵的止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止水环与筏板基础的中部位于同一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筏板基础降水井封堵的止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止水环的宽度不小于5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筏板基础降水井封堵的止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水环与筏板基础的垫层的中部位于同一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筏板基础降水井封堵的止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环的宽度和所述第二止水环的宽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筏板基础降水井封堵的止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主体的管口标高比筏板基础的顶板低10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筏板基础降水井封堵的止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主体的底端嵌入所述降水井的长度为100毫米。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筏板基础降水井封堵的止水套管,包括钢管主体,所述钢管主体垂直插入降水井内部,所述钢管主体的外壁面设有第一止水环和第二止水环,所述第一止水环位于所述钢管主体的中部,所述第二止水环位于所述第一止水环的下方,所述钢管主体的内壁面设有第三止水环,所述第三止水环与所述第一止水环位于同一高度。本技术在钢管主体外侧设置了第一止水环和第二止水环,实现在垫层处增加了一个止水保障,还在钢管主体的内壁增加了第三止水环,实现在管内侧增设一个止水保障,从而加强了止水套管的封堵止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黄瑞雄,李绍权,陈辉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