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净化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入河水质的雨水花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7483发布日期:2023-04-20 01:0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用于净化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入河水质的雨水花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净化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入河水质的雨水花园系统。


背景技术:

1、河道中的黑臭现象根源来自于陆地,其关键是排口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目前,随着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的收官,全国范围内分流制排水体制中的污水直排排水口已经被基本消除,仅存向河道直接排放雨水的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降雨初期,地表累积的大量污染物在降雨的淋溶、冲刷作用下进入雨水径流,最终通过雨水直排排水口直接排入天然水体,排放的雨水水质较差,会给水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2、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要真正做到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长远目标,就要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当初期雨水是引起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时,采取岸上截污调蓄措施,结合雨水花园系统,消减初期雨水污染负荷,减少沉积物进入水体,对提升河道水质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净化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入河水质的雨水花园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净化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入河水质的雨水花园系统,包括通过排水管依次连通的预沉淀池、沉淀池、生物滞留池和雨水花园,其中预沉淀池连通雨水直排排水口,所述雨水花园通过排水管连通河道。

3、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4、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内铺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使用鹅卵石铺设而成。

5、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滞留池池内空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细砂层、粗砂层和砾石层。

6、进一步地,所述雨水花园从上到下依次为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层和砾石排水层。

7、进一步地,所述砂层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细砂层和粗砂层。

8、进一步地,所述砂层和所述砾石排水层之间设置有透水土工布,砾石排水层底部设有不透水土工布。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净化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入河水质的雨水花园系统,将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中的雨水依次引入预沉淀池、沉淀池、生物滞留池和雨水花园中,初期雨水径流中的固体颗粒物可在本系统中通过沉淀作用被去除,不仅可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颗粒状污染物,同时也可有效降低生物滞留池表层被初期雨水径流中固体颗粒物堵塞,导致其渗透能力降低的风险,同时生物滞留池中过滤后的雨水还可以灌溉树木,起到雨水回用的作用。



技术特征:

1.用于净化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入河水质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排水管(1)依次连通的预沉淀池(2)、沉淀池(3)、生物滞留池(4)和雨水花园(5),其中预沉淀池(2)连通雨水直排排水口(6),所述雨水花园(5)通过排水管(1)连通河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净化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入河水质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直排排水口(6)、预沉淀池(2)、沉淀池(3)、生物滞留池(4)和雨水花园(5)呈阶梯式分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净化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入河水质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内铺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使用鹅卵石铺设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净化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入河水质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滞留池(4)池内空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细砂层、粗砂层和砾石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净化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入河水质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花园(5)从上到下依次为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层和砾石排水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净化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入河水质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层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细砂层和粗砂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净化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入河水质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层和所述砾石排水层之间设置有透水土工布,砾石排水层底部设有不透水土工布。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用于净化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入河水质的雨水花园系统,包括通过排水管依次连通的预沉淀池、沉淀池、生物滞留池和雨水花园,其中预沉淀池连通雨水直排排水口,所述雨水花园通过排水管连通河道。本技术提供的雨水花园系统,将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中的雨水依次引入预沉淀池、沉淀池、生物滞留池和雨水花园中,初期雨水径流中的固体颗粒物可在本系统中通过沉淀作用被去除,不仅可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颗粒状污染物,同时也可有效降低生物滞留池表层被初期雨水径流中固体颗粒物堵塞,导致其渗透能力降低的风险,同时生物滞留池中过滤后的雨水还可以灌溉树木,起到雨水回用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于瑶,章亮,蔡乾凌,徐祥,张以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大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