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21393发布日期:2022-07-29 23:01阅读:60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动力设备位于岸上,搅拌器、进水管可在水下移动的仓面水下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实际施工中,不具备排水条件或排水成本过高的施工仓面,在进行仓面清理时需进行排水及清淤,采用传统的清理方式,先采用抽排设施将水抽完,然后再进行淤泥及细砂清理,且需要多次重复冲吸清理,施工成本高、效率低、工序繁琐,且人工投入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安全可靠,可重复利用的一种水下清淤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5.水下清淤装置,浮船1底板根据供风管3、进水管6的管径分别预留第1孔9、第2孔10,预留孔的孔径比管径大10mm,船体涂刷有防腐油漆层,空压机2、泥浆泵及其出水管位于岸上,位于浮船1以上的供风管3、进水管6采用软性管,位于浮船及其以下的供风管、进水管分别采用第1、2刚性管,第1、2刚性管分别穿过于浮船1上的第1孔9、第2孔10,供风管3的一端采用软性套管与空压机2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第1刚性管连接,位于水下的搅拌器4与第1刚性管连接,泥浆泵5分别与进水管6、出水管7的一端连接,进水管6的另一端与第2刚性管连接,位于浮船上的手拉葫芦调节第1、2刚性管的水下长度,缆绳8的一端与浮船1连接,另一端位于岸上用于牵引浮船1在水面上移动。
6.空压机2、供风管3、搅拌器4组成一套搅拌系统,通过搅拌将水下淤积的淤泥、细砂悬浮于水中。泥浆泵5、进水管6、出水管7组成一套抽水系统,将悬浮于水中的淤泥、细砂同水一起抽出。
7.供风管3、进水管6固定在浮船1上,一端靠近淤积体,另一端连接空压机2、泥浆泵5,通过缆绳8牵引浮船1在水面上移动,可进行移动清理,可控制清理范围。
8.浮船1以上供风管3、进水管6、出水管7均采用软性管,安装方便及便于浮船移动;浮船以下供风管3、进水管6采用刚性管,便于固定搅拌器4,避免搅拌器4运行时动力过大导致供风管失控从而影响设备运行稳定。
9.水下清淤装置运行时采用起吊设备将该装置吊运至水面上,同时打开空压机2、搅拌器4、泥浆泵5进行水下淤泥、细砂清理,清理完成后再将该装置吊运上岸妥为保管,及时清理、维修,将表面污渍清理干净,可重复使用。
10.本实用新型水下清淤装置保证快速有效的清理水下淤泥及细砂,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安全可靠,拆卸后可用于其他部位,可多次重复利用,并大大增加周转使用次数延长了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材料来源广、施工简单快捷,根据不同的工况特点,只需对供风管、进水管长度及尺寸进行调整,可广泛用于水下清淤施工。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清淤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水下清淤装置,浮船1底板根据供风管3、进水管6的管径分别预留第1孔9、第2孔10,预留孔的孔径比管径大10mm,船体涂刷有防腐油漆层,空压机2、泥浆泵及其出水管位于岸上,位于浮船1以上的供风管3、进水管6采用软性管,位于浮船及其以下的供风管、进水管分别采用第1、2刚性管,第1、2刚性管分别穿过于浮船1上的第1孔9、第2孔10,供风管3的一端采用软性套管与空压机2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第1刚性管连接,位于水下的搅拌器4与第1刚性管连接,泥浆泵5分别与进水管6、出水管7的一端连接,进水管6的另一端与第2刚性管连接,位于浮船上的手拉葫芦调节第1、2刚性管的水下长度,缆绳8的一端与浮船1连接,另一端位于岸上用于牵引浮船1在水面上移动。
13.本实用新型制作、运行方法如下:
14.(一)水下清淤装置制作
15.浮船1在加工厂按照设计图尺寸采用钢板加工制作,按照设计图纸对钢板进行放样切割、拼装、焊接,焊缝高度和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保证焊接牢固且无缝隙,在浮船1底板根据供风管3、进水管6的管径开2个孔,船体涂刷防腐油漆。
16.空压机2、搅拌器4、泥浆泵5根据实际情况在专业厂家购买成品,供风管3、进水管6、出水管7采用软性管及刚性管,根据需求长度及型号在市场购买成品。
17.(二)水下清淤装置运行
18.水下清淤装置在加工厂内加工完成后,然后用平板车将加工好的水下清淤装置运输至现场,运行时采用起吊设备将该装置吊运至水面上,同时打开空压机2、搅拌器4、泥浆泵5进行水下淤泥、细砂清理,通过缆绳牵引浮船1在水面上移动,控制清理范围,清理完成后再将该装置吊运上岸妥为保管,及时清理、维修,将表面污渍清理干净,可重复使用。


技术特征:
1.水下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浮船(1)底板根据供风管(3)、进水管(6)的管径分别预留第1孔(9)、第2孔(10),预留孔的孔径比管径大8-12mm,船体涂刷有防腐油漆层,空压机(2)、泥浆泵(5)及其出水管位于岸上,位于浮船以上的供风管、进水管采用软性管,位于浮船及其以下的供风管、进水管分别采用第1、2刚性管,第1、2刚性管分别穿过于浮船上的第1孔、第2孔,供风管(3)的一端采用软性套管与空压机(2)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第1刚性管连接,位于水下的搅拌器(4)与第1刚性管连接,泥浆泵(5)分别与进水管(6)、出水管(7)的一端连接,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第2刚性管连接,位于浮船上的手拉葫芦调节第1、2刚性管的水下长度,缆绳(8)的一端与浮船(1)连接,另一端位于岸上用于牵引浮船在水面上移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为水下清淤装置,解决传统装置在水下清淤时工序繁琐、效率低的问题。浮船底板分别预留第1孔、第2孔,空压机、泥浆泵及其出水管位于岸上,位于浮船以上的供风管、进水管采用软性管,位于浮船及其以下的供风管、进水管分别采用第1、2刚性管,第1、2刚性管分别穿过浮船上的第1孔、第2孔,供风管的一端采用软性管与空压机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第1刚性管连接,位于水下的搅拌器与第1刚性管连接,泥浆泵分别与进水管、出水管的一端连接,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第2刚性管连接,缆绳的一端与浮船连接,另一端位于岸上用于牵引浮船在水面上移动。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安全可靠,可重复利用。利用。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均 陈虹君 王泽光 邵正鹏 梅吉林 刘乐乐 王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1
技术公布日:2022/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