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预制排水沟及应用该预制排水沟的建筑基坑坡顶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建筑基坑坡顶地面排水沟,一般都采用砖砌或混凝土现浇,但采用砖砌或混凝土现浇存在如下诸多问题:
3.(1)当基坑边坡发生变形时,砖砌排水沟容易拉裂。
4.(2)采用现浇混凝土排水沟,需要支设模板、钢筋笼绑扎、混凝土浇筑,需要大量工人,施工时间长,施工费用高。
5.(3)排水沟无论砖砌还是现浇,都无法实现工业化,效率较低,无法实现绿色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排水沟及应用该预制排水沟的建筑基坑坡顶排水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排水沟,该预制排水沟的截面呈u形,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的端面和底板的端面均为内凹弧面。
8.优选地,所述侧板的内侧顶部对称连接有吊环。
9.优选地,所述预制排水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型钢结构。
10.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结构,包括若干个如上所述的预制排水沟,相邻的预制排水沟的内凹弧面之间填充有微膨胀混凝土,所述预制排水沟的外侧设有肥槽回填土,所述肥槽回填土顶部、预制排水沟的顶部外侧设有硬化地面。
11.优选地,所述硬化地面的顶部与预制排水沟的顶部平齐。
12.优选地,所述肥槽回填土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预制排水沟,预制排水沟的端面为内凹弧面,并在内凹弧面中填充微膨胀混凝土,从而将预制排水沟连接为一体结构,防止排水沟接头漏水。内凹弧面既为微膨胀混凝土提供了一种填筑的空间,也是微膨胀混凝土的模板,无需再单独搭设模板。与传统砖砌、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水沟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制排水沟,有利于实现工业化,减少施工现场工人数量,提高施工速度。
附图说明
14.图1为预制排水沟的横断面示意图;
15.图2为预制排水沟的纵断面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a剖面示意图;
17.图4为相邻预制排水沟的底板之间的连接节点处示意图;
18.图5为建筑基坑坡顶排水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注:1-底板、2-侧板、3-吊环、4-微膨胀混凝土、5-肥槽回填土、6-硬化地面、7-内凹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1.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如图1-4所示为一种预制排水沟,预制排水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型钢结构。该预制排水沟的截面呈u形,包括底板1和侧板2,侧板2的端面和底板1的端面均为内凹弧面7,用于后续浇筑微膨胀混凝土4提供模板。侧板2的内侧顶部对称连接有吊环3,便于吊装。
25.如图5所示为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结构,包括若干个如上的预制排水沟,相邻的预制排水沟的内凹弧面7之间填充有微膨胀混凝土4,预制排水沟的外侧设有肥槽回填土5,肥槽回填土5顶部、预制排水沟的顶部外侧设有硬化地面6。在相邻的预制排水沟的内凹弧面7之间填充微膨胀混凝土4,从而将相邻的预制排水沟连接为一体结构,防止预制排水沟接头漏水。预制排水沟的内凹弧面为浇筑微膨胀混凝土4提供模板。硬化地面6的顶部与预制排水沟的顶部平齐。肥槽回填土5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26.上述建筑基坑坡顶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为:
27.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在工厂加工预制排水沟;
28.步骤二、将预制排水沟运输至施工现场;
29.步骤三、按照施工图进行测量定位;
30.步骤四、开挖排水沟沟槽;
31.步骤五、将预制排水沟吊放就位;
32.步骤六、在相邻预制排水沟的内凹弧面之间浇筑微膨胀混凝土4;
33.步骤七、在预制排水沟的两侧施工肥槽回填土5;
34.步骤八、在肥槽回填土5顶部、预制排水沟的顶部外侧施工硬化地面6。
35.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排水沟,其特征在于:该预制排水沟的截面呈u形,包括底板(1)和侧板(2),所述侧板(2)的端面和底板(1)的端面均为内凹弧面(7),内凹弧面(7)中填充有微膨胀混凝土(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的内侧顶部对称连接有吊环(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排水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型钢结构。4.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排水沟,相邻的预制排水沟的内凹弧面(7)之间填充有微膨胀混凝土(4),所述预制排水沟的外侧设有肥槽回填土(5),所述肥槽回填土(5)顶部、预制排水沟的顶部外侧设有硬化地面(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基坑坡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地面(6)的顶部与预制排水沟的顶部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基坑坡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槽回填土(5)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排水沟及应用该预制排水沟的建筑基坑坡顶排水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排水技术领域,该预制排水沟的截面呈U形,包括底板和侧板,侧板的端面为内凹弧面。本实用新型在内凹弧面中填充微膨胀混凝土,从而将预制排水沟连接为一体结构,防止排水沟接头漏水。内凹弧面既为微膨胀混凝土提供了一种填筑的空间,也是微膨胀混凝土的模板,无需再单独搭设模板。与传统砖砌、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水沟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制排水沟,有利于实现工业化,减少施工现场工人数量,提高施工速度。提高施工速度。提高施工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宋福渊 季文君 秦海翔 涂晓锦 丁树伟 李敏 孙元民 高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30
技术公布日:202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