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挖半填边坡加固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8963发布日期:2022-08-24 08:0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半挖半填边坡加固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边坡加固领域,具体是一种针对已筑半挖半填边坡的加固处理结构,该处理结构由坡顶冲击碾压+坡体水平、竖向高压旋喷桩加固+框格填土注浆+坡面绿化或喷砼+深长泄水孔的组合而成。


背景技术:

2.填方边坡多采用分层强夯、加筋土等方式对填土进行改良,采用分层填筑的方式,能大大降低边坡的施工造价。但实际工程中,因为土石方工程进度、质量等问题,形成很多的已筑式边坡,填土松散,针对该情况主要采用抗滑桩、注浆等措施,但由于填土强度底、指标差,往往要设计很大截面的抗滑桩;而注浆容易发生漏浆,注浆压力、质量均很难控制,造价不可控,尤其是针对已筑半挖半填边坡,容易沿着填土交界面发生滑动,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针对已筑半挖半填边坡的加固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已筑半挖半填边坡的加固措施的缺陷,提供一种已筑半挖半填边坡的加固技术。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挖半填边坡加固处理结构,所述加固处理结构包括布设在边坡坡面填土层的水平加固体和竖向加固体,所述水平加固体和竖向加固体交叉分布将坡面填土层分成多个框格结构,在每个框格结构内布设有泄水孔和多个灌浆孔;所述水平加固体和竖向加固体均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结构,在水平加固体内布设有钢筋网,并在水平加固体和竖向加固体凝固后,通过灌浆孔对边坡填土层进行注浆加固。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处理结构还包括针对边坡坡顶线以下2m范围内填土层采用冲击碾压处理形成的冲击碾压层,所述水平加固体和竖向加固体分布在冲击碾压层下方的坡面填土层上。
6.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处理结构还包括坡面绿化及喷砼处理结构,所述坡面绿化及喷砼处理结构在通过灌浆孔对边坡填土层进行注浆加固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施工。
7.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平加固体的间距3~6m,竖向加固体的间距为10~15m,所述水平加固体和竖向加固体的高压旋喷桩桩径均为 500~800mm,相邻两根高压旋喷桩之间搭接1/4~1/3桩径。
8.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平加固体锚入挖方区,且锚固长度≥5m。
9.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筋网为单层或双层,并在水平加固体的水泥初凝之前插入,所述钢筋网分段插入,钢筋网搭接≥15cm。
10.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平加固体和竖向加固体形成的每个框格内设有一个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泄水孔,泄水孔长10~15m,孔径 100~150mm;每个框格内均匀分布有多个灌浆孔,所述灌浆孔的孔径为 70~110mm,孔间距为0.8~1.2m。
11.本实用新型施工简单,将整个大边坡分割成一个个框架格室,分区分批加固,水平及竖向加固体具有很好的防渗作用,防止填土注浆过程的漏浆,水平加固体中的插筋,防止填土交界面的滑动。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边坡加固立面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边坡加固的典型剖面图。
14.图中:1—坡顶线2—坡面填土层,3—水平加固体,4—竖向加固体,5 —灌浆孔,6—钢筋网,7—冲击碾压,8—泄水孔,9—坡面绿化及喷砼处理结构,10—挖方区,11—坡脚线。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至图2均为实施例的附图,采用简化的方式绘制,仅用于清晰、简洁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以下对在附图中的展现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挖半填边坡加固处理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在边坡坡顶线1以下2m范围内填土采用冲击碾压处理形成冲击碾压层7,冲击碾压层7以下的边坡坡面填土层2,按照一定间距设置水平加固体3和竖向加固体4,加固体均采用高压旋喷桩施工,所述水平加固体3的间距3~6m,竖向加固体4的间距为10~15m,所述水平加固体3和竖向加固体4 的高压旋喷桩桩径均为500~800mm,相邻两根高压旋喷桩之间搭接1/4~ 1/3桩径;水平加固体3锚固进挖方区10内,且锚固长度≥5m。在水平向加固体3的水泥初凝之前插入单层或双层钢筋网6,钢筋网6应分段插入,钢筋网6搭接≥15cm。所述水平加固体3和竖向加固体4交叉分布将坡面填土层2分成多个框格结构,在每个框格结构内布设有若干泄水孔8和多个灌浆孔5,灌浆孔5孔径宜为70~110mm,孔间距0.8~1.2m,灌浆孔5跳排跳孔施工,施工时先施工外侧注浆孔,在水平加固体3和竖向加固体4 达到设计强度后,框格内填土通过灌浆孔5注浆处理。注浆达到设计强度后,坡面采用绿化及喷砼处理,防止坡面冲刷。每个框格内设置若干深长泄水孔8,泄水孔8长10~15m,孔径钻壁上钻的孔。
18.下面结合施工方法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的半挖半填边坡加固处理结构施工过程具体如下:
19.(1)坡顶2m范围填土采用冲击碾压处理,其冲击势能25kj,冲击碾压20遍,施工参数应根据现场试验后调整。
20.(2)坡顶2m以下填土,按照一定间距设置水平和竖向加固体,加固体采用高压旋喷桩施,高压旋喷桩的水泥掺量≥20%,高压旋喷桩直径 500~800mm,搭接1/4~1/3桩径;水平加固体3间距3~6m,竖向加固体4 间距10~15m,水平加固体3应进入挖方区10一定深度,锚固深度≥5m。
21.(3)水平向加固体3在水泥初凝之前插入单层或双层钢筋网6,钢筋网应分段插入,钢筋网搭接≥15cm。
22.(4)加固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形成的框格内填土采用注浆处理。
23.(5)注浆体达到设计强度,坡面进行绿化或者喷砼处理,防止坡面冲刷。
24.(6)坡面处理完成,每个框格内设置深长泄水孔,泄水孔长10~15m,孔径钻壁上钻的孔。
25.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半挖半填边坡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处理结构包括布设在边坡坡面填土层(2)的水平加固体(3)和竖向加固体(4),所述水平加固体(3)和竖向加固体(4)交叉分布将坡面填土层(2)分成多个框格结构,在每个框格结构内布设有泄水孔(8)和多个灌浆孔(5);所述水平加固体(3)和竖向加固体(4)均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结构,在水平加固体(3)内布设有钢筋网(6),并在水平加固体(3)和竖向加固体(4)凝固后,通过灌浆孔(5)对边坡填土层进行注浆加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挖半填边坡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结构还包括针对边坡坡顶线(1)以下2m范围内填土层采用冲击碾压处理形成的冲击碾压层(7),所述水平加固体(3)和竖向加固体(4)分布在冲击碾压层(7)下方的坡面填土层(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半挖半填边坡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结构还包括坡面绿化及喷砼处理结构(9)。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半挖半填边坡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加固体(3)的间距3~6m,竖向加固体(4)的间距为10~15m,所述水平加固体(3)和竖向加固体(4)的高压旋喷桩桩径均为500~800mm,相邻两根高压旋喷桩之间搭接1/4~1/3桩径。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半挖半填边坡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加固体(3)锚入挖方区(10),且锚固长度≥5m。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半挖半填边坡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6)为单层或双层,并在水平加固体(3)的水泥初凝之前插入,所述钢筋网分段插入,钢筋网搭接≥15cm。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半挖半填边坡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加固体(3)和竖向加固体(4)形成的每个框格内设有一个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泄水孔(8),泄水孔(8)长10~15m,孔径100~150mm;每个框格内均匀分布有多个灌浆孔(5),所述灌浆孔(5)的孔径为70~110mm,孔间距为0.8~1.2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挖半填边坡加固处理结构。所述加固处理结构包括布设在边坡坡面填土层的水平加固体和竖向加固体,所述水平加固体和竖向加固体交叉分布将坡面填土层分成多个框格结构,在每个框格结构内布设有泄水孔和多个灌浆孔;所述水平加固体和竖向加固体均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结构,在水平加固体内布设有钢筋网,并在水平加固体和竖向加固体凝固后,通过灌浆孔对边坡填土层进行注浆加固。本实用新型施工简单,将整个大边坡分割成一个个框架格室,分区分批加固,水平及竖向加固体具有很好的防渗作用,防止填土注浆过程的漏浆,水平加固体中的插筋,防止填土交界面的滑动。防止填土交界面的滑动。防止填土交界面的滑动。


技术研发人员:周仁 董恒营 朱建明 王剑 何志鹏 尚晶 陈锦江 崔宝磊 冯爱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6
技术公布日:2022/8/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