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排桩支护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低双排桩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2.目前,在建筑工程的基坑施工中,通常采用土钉墙、排桩、双排桩、桩锚、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等支护结构。其中,双排桩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支护结构,其抗弯刚度较高,造价相对不高,主要用于软土深厚地层、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放坡和锚索无施工空间等条件下;常用的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前排桩顶低于后排桩顶,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通过倾斜式的连系梁连接,倾斜式连系梁以及压板加剧了前排桩的倾覆力矩,导致前排桩容易倾斜,对前排桩的施工要求与难度更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高低双排桩支护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前低后高的双排桩结构中,采用倾斜式连系梁连接,存在倾斜式连系梁以及压板加剧了前排桩的倾覆力矩,导致前排桩容易倾斜,对前排桩的施工要求与难度更高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低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有前排桩以及后排桩,所述前排桩的桩顶低于后排桩的桩顶,前排桩的桩顶上连接有前冠梁,后排桩的桩顶上连接有后冠梁,前排桩侧壁有喷射混凝土面层保护桩间土,所述后排桩在前排桩顶标高位置处设置钢筋混凝土腰梁,腰梁通过植筋与后排桩连接,前冠梁与后排桩腰梁之间连接有多根水平平行布置的连系梁,多根连系梁之间相间隔布置,相邻的连系梁之间连接有压顶板;所述后排桩由后排桩长桩和止水桩咬合连接组成,后排桩长桩与前排桩一一对应布置;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长桩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5.作为优选,所述止水桩在相邻后排桩长桩之间布置有2-5根;当地下水位较浅时,止水桩可以布置在前排桩桩间位置。
6.作为优选,所述前排桩与后排桩长桩的直径为0.8-2m,当前排桩与后排桩长桩的直径相同时,前排桩与后排桩长桩之间的间距为3-5倍的桩直径,当前排桩与后排桩长桩的直径不同时,前排桩与后排桩长桩之间的间距为前排桩直径与后排桩长桩直径平均值的3-5倍。
7.作为优选,所述后排桩长桩的长度为基坑深度的1.5-2.5倍。
8.作为优选,所述止水桩可以为水泥搅拌桩、旋喷桩或三轴水泥搅拌桩。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排桩支护结构中,后排桩在前排桩顶标高设置钢筋混凝土腰梁,腰梁通过植筋与后排桩连接,前冠梁与后排桩腰梁之间连接有多根水平平行布置的连系梁,多根连系梁之间相间隔布置,相邻的连系梁之间连接有压顶板,后排桩由后排桩长桩和止水桩咬合连接组成,这样,减少了前排桩的倾覆力矩,避免其发生倾斜,既能发挥双排桩抗弯刚度大的优点,又能保证前排桩的施工
要求与质量,本结构工序较为简单,施工方便,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11.图1为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纵向剖切示意图。
12.图2为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横向剖切示意图。
13.图3左侧为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受力分析示意图,右侧为本实用新型双排桩受力分析示意图。
14.其中:1为前排桩、2为前冠梁、3为后排桩长桩、4为止水桩、5为后冠梁、6为连系梁、7为压顶板、8为后排桩、9为基坑底、10为植筋、11为腰梁、12为喷射混凝土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15.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6.如图1-3所示,一种高低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有前排桩1以及后排桩8,所述前排桩1的桩顶低于后排桩8的桩顶,前排桩1的桩顶上连接有前冠梁2,后排桩8的桩顶上连接有后冠梁5,前排桩1侧壁有喷射混凝土面层12保护桩间土,所述后排桩8在前排桩1顶标高设置钢筋混凝土腰梁11,腰梁11通过植筋10与后排桩8连接,前冠梁2与后排桩8腰梁11之间连接有多根水平平行布置的连系梁6,多根连系梁6之间相间隔布置,相邻的连系梁6之间连接有压顶板7;所述后排桩8由后排桩长桩3和止水桩4咬合连接组成,后排桩长桩3与前排桩1一一对应布置;所述前排桩1和后排桩长桩3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17.具体实施时,所述止水桩4在相邻后排桩长桩3之间布置有2根。
18.具体实施时,所述前排桩1与后排桩长桩3的直径为1.2m,前排桩1与后排桩长桩3之间的间距为5.0m。
19.具体实施时,所述后排桩长桩3的长度为基坑深度的2.0倍。
20.具体实施时,所述止水桩4可以为水泥搅拌桩、旋喷桩或三轴水泥搅拌桩。
2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高低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有前排桩以及后排桩,所述前排桩的桩顶低于后排桩的桩顶,前排桩的桩顶上连接有前冠梁,后排桩的桩顶上连接有后冠梁,前排桩侧壁有喷射混凝土面层保护桩间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桩在前排桩顶标高位置处设置钢筋混凝土腰梁,腰梁通过植筋与后排桩连接,前冠梁与后排桩腰梁之间连接有多根水平平行布置的连系梁,多根连系梁之间相间隔布置,相邻的连系梁之间连接有压顶板;所述后排桩由后排桩长桩和止水桩咬合连接组成,后排桩长桩与前排桩一一对应布置;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长桩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桩在相邻后排桩长桩之间布置有2-5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与后排桩长桩的直径为0.8-2m,当前排桩与后排桩长桩的直径相同时,前排桩与后排桩长桩之间的间距为3-5倍的桩直径,当前排桩与后排桩长桩的直径不同时,前排桩与后排桩长桩之间的间距为前排桩直径与后排桩长桩直径平均值的3-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桩长桩的长度为基坑深度的1.5-2.5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桩可以为水泥搅拌桩、旋喷桩或三轴水泥搅拌桩。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低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有前排桩以及后排桩,所述前排桩的桩顶低于后排桩的桩顶,前排桩的桩顶上连接有前冠梁,后排桩的桩顶上连接有后冠梁,前排桩侧壁有喷射混凝土面层保护桩间土,所述前冠梁与后排桩之间连接有多个水平平行布置的连系梁,多个连系梁之间相间隔布置,相邻的连系梁之间连接有压顶板;所述后排桩由后排桩长桩和止水桩咬合连接组成,后排桩长桩与前排桩一一对应布置;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长桩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桩。
技术研发人员:曾立波 韩森 罗建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曾立波
技术研发日:2022.08.03
技术公布日: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