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8566发布日期:2022-12-14 02:2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


背景技术:

2.单桩静载试验是指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采用的是接近于竖向拔桩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可确定单桩的竖向抗拔极限承载能力,具备直观、可靠等优点。
3.现有抗拔静载试验没有专业用于实验的支架,存在使用中的安全风险,搭建的支架模块性差重复利用中可靠性差,支架与单桩连接时可靠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将支撑部进行模块化改造,能适应不同高度的搭建,支撑箱体各自长度自上而下依次递增可很好地将拔桩的反力进行分散,解决了没有专业实验用支架,存在使用安全风险,搭建的支架模块性差重复利用中可靠性差的问题;设置连接板、抱箍与单桩的双重连接,解决了支架与单桩连接时可靠性难以保证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底侧分别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多根水平叠加的支撑箱体,相互叠加的所述支撑箱体各自长度自上而下依次递增,所述横梁的上侧设置有千斤顶,反力架设置在所述千斤顶的顶部,所述反力架的两侧铰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部连接有抱箍,所述抱箍的顶部搭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桩体的钢筋笼连接。支撑部进行模块化改造,能适应不同高度的搭建,支撑箱体各自长度自上而下依次递增可很好地将拔桩的反力进行分散,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连接板、抱箍与单桩的双重连接,即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有增加了不同桩型的适用范围。
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箱体的上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箱体的下侧设置有凸脊,其中一个所述支撑箱体的凹槽与另一个相邻所述支撑箱体的凸脊嵌合连接。提高了支撑箱体间的连接可靠性。
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抱箍包括筒状的抱筒,所述连接板的底侧边缘设置有环状凸沿,所述抱筒的外壁嵌入在所述环状凸沿的内部。抱筒的拉力传递到连接板时,通过环状凸沿可将二者更好地融为一体,提高二者间的配合强度。
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环状凸沿的内部底侧设置有导向坡角,所述抱筒的外壁与所述导向坡角滑动接触。通过导向坡角进一步增加抱箍的夹紧力。
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横梁两端的底部平行设置有多个限位脊,所述限位
脊嵌合在所述支撑部顶部的一个支撑箱体中。适应不同支撑部间距的使用要求。
10.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反力架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拉杆铰接在三角形两侧的底角中。
11.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环状凸沿非共面设置。适应钢筋笼不同探出长度的单桩。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实施例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14.图3为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实施例一单桩处的剖视图。
15.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剖视图。
16.图5为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实施例二在连接板处的剖视图。
17.图中:1、横梁;11、限位脊;2、支撑部;21、支撑箱体;211、凹槽;212、凸脊;3、千斤顶;4、反力架;5、拉杆;6、抱箍;61、抱筒;7、连接板;71、环状凸沿;72、导向坡角;73、连接部;8、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的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为了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省略了对公知结构的绘制和公知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19.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4所示,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的两端底侧分别设置有支撑部2,所述支撑部2包括多根水平叠加的支撑箱体21,相互叠加的所述支撑箱体21各自长度自上而下依次递增,所述支撑箱体21的上侧设置有凹槽211,所述支撑箱体21的下侧设置有凸脊212,其中一个所述支撑箱体21的凹槽211与另一个相邻所述支撑箱体21的凸脊212嵌合连接。所述横梁1两端的底部平行设置有多个限位脊11,所述限位脊11嵌合在所述支撑部2顶部的一个支撑箱体21中。使用时,当不同直径的单桩需要支撑部2设置为不同间距时可进行间距调整,以满足试验要求。
20.结合图1所示,所述横梁1的上侧设置有千斤顶3,反力架4设置在所述千斤顶3的顶部,所述反力架4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合图1-3所示,所述反力架4的两侧铰接有拉杆5,所述拉杆5顶端铰接在所述反力架4三角形两侧的底角中。所述拉杆5的底部连接有抱箍6,所述抱箍6的顶部搭接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与桩体的钢筋笼8连接。所述抱箍6包括筒状的抱筒61,结合图4所示,所述连接板7的底侧边缘设置有环状凸沿71,所述抱筒61的外壁嵌入在所述环状凸沿71的内部。所述环状凸沿71的内部底侧设置有导向坡角72,所述抱筒61的外壁与所述导向坡角72滑动接触。使用时,抱箍6通过摩擦力抱紧在单桩的外侧,连接板7与钢筋笼8连接,连接板7的上拉力由抱筒61传递,通过所述抱筒61的外壁与所述导向坡角72的滑动接触,当抱箍6发生打滑时,通过导向坡角72增加抱箍6对单桩的径向抱紧力,可避免打滑现象的进一步发生。
21.实施例二,结合图5所示,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与实施例一不同的
是:所述连接板7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部73,所述连接部73与所述环状凸沿71上下位置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实现非共面设置。使用时,通过此种设置可适应钢筋笼8不同的弹出长度,满足相关的施工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包括横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的两端底侧分别设置有支撑部(2),所述支撑部(2)包括多根水平叠加的支撑箱体(21),相互叠加的所述支撑箱体(21)各自长度自上而下依次递增,所述横梁(1)的上侧设置有千斤顶(3),反力架(4)设置在所述千斤顶(3)的顶部,所述反力架(4)的两侧铰接有拉杆(5),所述拉杆(5)的底部连接有抱箍(6),所述抱箍(6)的顶部搭接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与桩体的钢筋笼(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体(21)的上侧设置有凹槽(211),所述支撑箱体(21)的下侧设置有凸脊(212),其中一个所述支撑箱体(21)的凹槽(211)与另一个相邻所述支撑箱体(21)的凸脊(212)嵌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6)包括筒状的抱筒(61),所述连接板(7)的底侧边缘设置有环状凸沿(71),所述抱筒(61)的外壁嵌入在所述环状凸沿(71)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沿(71)的内部底侧设置有导向坡角(72),所述抱筒(61)的外壁与所述导向坡角(72)滑动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两端的底部平行设置有多个限位脊(11),所述限位脊(11)嵌合在所述支撑部(2)顶部的一个支撑箱体(21)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4)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拉杆(5)铰接在三角形两侧的底角中。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部(73),所述连接部(73)与所述环状凸沿(71)非共面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支架。包括横梁,横梁的两端底侧分别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包括多根水平叠加的支撑箱体,相互叠加的支撑箱体各自长度自上而下依次递增,横梁的上侧设置有千斤顶,反力架设置在千斤顶的顶部,反力架的两侧铰接有拉杆,拉杆的底部连接有抱箍,抱箍的顶部搭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桩体的钢筋笼连接。支撑部进行模块化改造,能适应不同高度的搭建,支撑箱体各自长度自上而下依次递增可很好地将拔桩的反力进行分散,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连接板、抱箍与单桩的双重连接,即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有增加了不同桩型的适用范围。围。围。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琦 刘青凯 李洋 徐妍妍 贾文瑞 王腾飞 苏春雷 马立明 尹春播 王宇 王丽 王洪秀 耿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山达实物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6
技术公布日:2022/12/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