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边坡用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6717发布日期:2022-12-21 02:03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边坡用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边坡用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而常见的支护方式为排桩支护、水泥挡土墙、土钉墙、钢筋混凝土排桩等,此种支护方式通常会由于刚度和稳定性不足受到破坏导致基坑坍塌,而且常见的基坑支护设备会由于尺寸受限,导致能够支护的范围较小。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边坡用支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边坡用支护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边坡用支护装置,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上设有若干个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前端内设有若干开闭板,所述固定柱中部可转动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中部滑动安装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内部可转动安装有移动环,所述移动环套设在丝杆上,并且所述移动环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移动柱的一侧可转动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与开闭板转动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侧可转动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上方可转动安装有一号衔接板,所述一号衔接板上方可转动安装有二号衔接板,所述一号衔接板和二号衔接板两端均对称设有螺孔,所述倾斜板上方设有螺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方两侧对称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倾斜板上方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中部可转动安装有直板,所述移动杆穿过直板下方与直板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杆一侧固定安装有直杆,所述直杆设于滑槽内切穿过底座侧壁,所述直杆上螺纹连接有固定环,所述一号衔接板和二号衔接板之间插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柱设于螺孔内,并且所述固定柱与倾斜板、一号衔接板和二号衔接板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台,所述丝杆的一端与固定台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台与固定柱上均设有若干圆孔,所述其中一个圆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穿过圆孔延伸到固定柱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闭板一侧设有边台,所述边台一侧设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开闭板上,所述支架的底端与两个连接板转动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柱的前端内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
丝杆可转动安装在顶板中部,所述丝杆底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闭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柱,所述顶板一侧固定安装有衔接台,所述衔接台与底柱转动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采用倾斜板、一号衔接板和二号衔接板组装的方式,可以根据基坑坡度和面积进行相匹配,使基坑支护不再由于尺寸而受到限制,而倾斜板、一号衔接板和二号衔接板上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柱,固定柱插接在基坑边坡的土壤内,而固定柱上的开闭板可以张开,形成一种倒刺的形式扎在土壤内,而倾斜板、一号衔接板和二号衔接板的硬度较高,使基坑的刚度和稳定性得到保障,更不容易坍塌。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稳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稳定组件结构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中各个标点符号的意义为:
21.1、固定组件:11、底座;12、倾斜板;13、一号衔接板;14、二号衔接板;15、直板;16、固定杆;17、移动杆;18、滑槽;19、直杆;110、固定环;111、螺孔;112、螺杆;113、螺母;
22.2、稳定组件:21、固定柱;22、开闭板;23、固定台;24、丝杆;25、移动柱;26、螺栓;27、圆孔;28、移动环;29、支架;210、边台;211、顶板;212、限位环;213、衔接台;214、底柱;21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6.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边坡用支护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固定组件1上设有若干个稳定组件2,稳定组件2包括固定柱21,固定柱21前端内设有若干开闭板22,固定柱21中部可转动安装有丝杆24,丝杆24中部滑动安装有移动柱25,移动柱25内部可转动安装有移动环28,移动环28套设在丝杆24上,并且移动环28与丝杆24螺纹连接,移动柱25的一侧可转动安装有支架29,支架29与开闭板22转动连接,固定柱21上设有与开闭板22相互适配的槽,便于
开闭板22张开闭合,由于丝杆24的转动会驱动与其螺纹连接的移动环28移动,移动环28会带动移动柱25前后移动,而与移动环28转动连接的支架29会随着移动底端向外张开,带动开闭板22倾斜,使开闭板22对泥土进行挤压形成,形成倒刺的形式插接在泥土内,由于设备材质硬度较高,而不会与泥土挤压时断裂。
27.固定组件1包括底座11,底座11一侧可转动有倾斜板12,倾斜板12上方可转动安装有一号衔接板13,一号衔接板13上方可转动安装有二号衔接板14,一号衔接板13和二号衔接板14两端均对称设有螺孔111,倾斜板12上方设有螺孔111,底座11下方设有插入泥土的柱子对底座11进行固定,一号衔接板13和二号衔接板14的配合可以根据基坑的高度延伸,而螺孔111则对固定柱21进行固定,使其抓地更牢固。
28.底座11上方两侧对称设有滑槽18,滑槽18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杆17,倾斜板12上方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6,固定杆16中部可转动安装有直板15,移动杆17穿过直板15下方与直板15固定连接,移动杆17一侧固定安装有直杆19,直杆19设于滑槽18内切穿过底座11侧壁,直杆19上螺纹连接有固定环110,一号衔接板13和二号衔接板14之间插接有螺杆112,螺杆112的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13,由于直板15的长度使底座11与倾斜板12之间最小的角度为90
°
,而移动杆17在滑槽18内移动使直板15可以根据倾斜板12的角度进行调节,而固定环110通过对直杆19的限制,从而对直板15进行固定。
29.固定柱21设于螺孔111内,并且固定柱21与倾斜板12、一号衔接板13和二号衔接板14均螺纹连接,固定柱2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台23,丝杆24的一端与固定台23固定连接,固定台23与固定柱21上均设有若干圆孔27,其中一个圆孔27内螺纹连接有螺栓26,螺栓26穿过圆孔27延伸到固定柱21内,固定柱21与倾斜板12、一号衔接板13和二号衔接板14均呈90
°
插接在泥土里,使倾斜板12、一号衔接板13和二号衔接板14与基坑边坡连接更稳定,旋转固定台23使其侧面的圆孔27与固定柱21上的圆孔27相互正对,将螺栓26螺纹连接在固定柱21内,从而对丝杆24进行固定,防止其转动,使开闭板22张开关闭更稳定。
30.开闭板22一侧设有边台210,边台210一侧设有两个连接板215,连接板215固定安装在开闭板22上,支架29的底端与两个连接板215转动连接,固定柱21的前端内部固定安装有顶板211,丝杆24可转动安装在顶板211中部,丝杆24底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212,开闭板2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柱214,顶板211一侧固定安装有衔接台213,衔接台213与底柱214转动连接,衔接台213与底柱214之间通过直杆和螺母配合固定,使开闭板22在转动的同时不会脱离衔接台213,连接板215于支架29通过直杆和螺丝进行固定,使支架29与连接板215转动连接的同时又不会分离。
31.本实施例操作人员在使用此设备时,将底座11放置在基坑边坡的底端,将倾斜板12放置在边坡上,然后旋转固定环110对直板15进行固定,使倾斜板12保持与边坡平行的角度,使用钻土机经过螺孔111,在边坡上钻出与螺孔111正对的孔,在钻孔的同时打碎孔周边的泥土,将固定柱21与螺孔111螺纹连接的同时插入边坡内,使用电机驱动丝杆24转动,使移动环28进行移动,带动移动柱25向边坡深层移动,而支架29和开闭板22则会张开插入土层内,然后将螺栓26穿过固定台23拧入固定柱21内,防止丝杆24进行转动,使开闭板22保持张开,收起此设备时,拧掉螺栓26,使用电机驱动丝杆24反向转动,使移动环28向外移动,将打开的开闭板22收拢,然后将固定柱21旋转从螺孔111内拔出,然后逐一拆卸倾斜板12、一号衔接板13、二号衔接板14即可。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