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人行通道的船闸闸室墙施工移动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5608发布日期:2022-12-07 08:5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人行通道的船闸闸室墙施工移动模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包括一种带人行通道的船闸闸室墙施工移动模架。


背景技术:

2.船闸闸室墙在施工时根据模板形式不同,可分为移动模架法、翻模法和模板支架法。移动模架法是指使用龙门架固定、移动整体型钢模板,两侧闸墙同时施工对称浇筑。传统的移动模架并没有考虑移动模架两侧的通行问题,这导致闸室在施工时移动模架左右两侧通行不畅,不利于船闸闸室墙的施工,降低整体施工效率。传统的移动模架安装及拆除时,没有对操作人员和起重设备采取悬吊措施,使得在施工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长施工周期,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以往悬吊横梁直接焊接在移动模架柱梁上,当横梁位置需调整或后期重复使用时必须将焊接点切割后重新焊接,这样既费时费力,又容易损毁结构材料。因此提出一种新型的闸室墙移动模架,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为船闸的施工带来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人行通道的船闸闸室墙施工移动模架。
4.这种带人行通道的船闸闸室墙施工移动模架,包括支腿、承重主梁、悬吊梁、悬挂吊点、行走系统和人行通道;
5.在横向上设有数道承重主梁,承重主梁两侧各设有一列支腿;平行于承重主梁方向上支腿之间设有横向连接梁,垂直于承重主梁方向上支腿之间设有纵向连接梁;
6.纵向上位于中央的承重主梁对应的两根支腿上设有相互对称的行走系统,行走系统连接地面及模架顶部;在纵向连接梁高度,两侧的行走系统之间设有横向的人行通道;
7.承重主梁上设有数道悬吊梁,且每道悬吊梁上设有数个悬挂吊点;每道承重主梁位于支腿外侧的两端设有数个悬挂吊点;悬吊梁与承重主梁通过法兰盘和螺栓连接。
8.作为优选:每列支腿底部均设有行走车轮组,行走车轮组包括底部纵梁、轮组和驱动装置,每条支腿底部均设有一个轮组,且行走车轮组中位于首尾的轮组均装有驱动装置,同一行走车轮组内各轮组由底部纵梁连接。
9.作为优选:横向上,承重主梁与支腿之间设有横向拉杆;承重主梁连接支腿的位置上方设有竖杆,承重主梁与竖杆顶部之间也连有横向拉杆;纵向上,相邻的支腿间在纵向连接梁上方设有交叉的纵向拉杆,支腿与底部纵梁之间也设有纵向拉杆。
10.作为优选:行走车轮组的轮组均为双排轮组。
11.作为优选:支腿朝外的侧面设有数个调节螺杆。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的架体为箱型结构,可增加架体的整体刚度及稳定性,在吊重时不
会存在过度变形,支腿间增设横向连接梁和上下拉杆,提高了支腿刚度和墙身模板顺直度、垂直度。
14.2)本实用新型在中层的横向连接梁位置框架支撑连接片处设有行走人行通道,使施工移动模架的左右侧连通。
15.3)本实用新型在横梁承重主梁与悬吊梁设置悬挂吊点,可悬挂操作人员的安全带及起重设备的钢丝绳,提升了悬挂位置的多样性与可选择性;
16.4)本实用新型的承重主梁和悬吊梁通过法兰盘和螺栓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稳固,并且有利于延长模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带人行通道的船闸闸室墙施工移动模架的主视图;
18.图2为图1中带人行通道的船闸闸室墙施工移动模架的a-a剖面图;
19.图3为行走车轮组中有驱动装置的轮组的侧面结构图;
20.图4为有驱动装置的轮组的正面结构图;
21.图5为没有驱动装置的轮组的正面结构图;
22.图6为承重主梁上挑挂装置的设置位置图;
23.图7为悬吊梁与承重主梁连接处法兰盘的示意图;
24.图8为悬吊梁的在横向上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行走车轮组1、支腿2、承重主梁3、悬吊梁4、悬挂吊点5、横向拉杆6、横向连接梁7、纵向拉杆8、纵向连接梁9、底部纵梁10、调节螺杆11、行走系统12、人行通道13、轮组14、驱动装置15。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27.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这种带人行通道的船闸闸室墙施工移动模架,主要包括行走车轮组1、支腿2、承重主梁3、悬吊梁4、悬挂吊点5、横向拉杆6、横向连接梁7、纵向拉杆8、纵向连接梁9、底部纵梁10、调节螺杆11、行走系统12和人行通道13;
28.参阅图2、图3、图4、图5,每列支腿2底部设有行走车轮组1,行走车轮组1内的多个轮组14由底部纵梁10连接为一个整体,每条支腿2底部均设有一个轮组14,且行走车轮组1中位于首尾的轮组14均装有驱动装置15;轮组14均为双排轮组,选用双出轴zsc型立式圆柱减速机,配合电机可以使设备首尾都得到驱动力,可以杜绝钢轮旋转但不行走的打滑现象。
29.参阅图1和图2,在横向上设有三道承重主梁3,每道承重主梁3两侧设有条支腿2,在纵向上以三条支腿2为一列;平行于承重主梁3方向上支腿2之间设有横向连接梁7,垂直于承重主梁3方向上支腿2之间设有纵向连接梁9;承重主梁3与支腿2之间设有横向拉杆6;承重主梁3连接支腿2的位置上方设有竖杆,承重主梁3与竖杆顶部之间也连有横向拉杆6;纵向上,相邻的支腿2间在纵向连接梁9上方设有交叉的纵向拉杆8,支腿2与底部纵梁10之
间也设有纵向拉杆8;便于墙身模板顺直度、垂直度调整,也起到辅助支撑支腿2,提高支腿2刚度,提高门架整体稳定的作用。
30.参阅图1和图2,纵向上位于中央的承重主梁3对应的两根支腿2上设有相互对称的行走系统12,行走系统12连接地面及模架顶部;在纵向连接梁9高度,两侧的行走系统12之间设有横向的人行通道13;使左右侧通行顺畅,利于模板安装工作的进行,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31.参阅图1、图2、图6、图8,承重主梁3横向上共设有对称的8道悬吊梁4,且纵向上每道悬吊梁4上设有8个悬挂吊点5;同时,每道承重主梁3位于支腿2外侧的两端各设有4个悬挂吊点5,通过多个悬挂吊点5对操作人员和起重设备采取悬吊措施,提升了施工效率。
32.参阅图7,悬吊梁4与承重主梁3通过焊接固定的法兰盘与螺栓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悬吊梁4的安装与拆卸、移位,且不容易对结构材料造成损伤,有利于延长模架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带人行通道的船闸闸室墙施工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腿(2)、承重主梁(3)、悬吊梁(4)、悬挂吊点(5)、行走系统(12)和人行通道(13);在横向上设有数道承重主梁(3),承重主梁(3)两侧各设有一列支腿(2);平行于承重主梁(3)方向上支腿(2)之间设有横向连接梁(7),垂直于承重主梁(3)方向上支腿(2)之间设有纵向连接梁(9);纵向上位于中央的承重主梁(3)对应的两根支腿(2)上设有相互对称的行走系统(12),行走系统(12)连接地面及模架顶部;在纵向连接梁(9)高度,两侧的行走系统(12)之间设有横向的人行通道(13);承重主梁(3)上设有数道悬吊梁(4),且每道悬吊梁(4)上设有数个悬挂吊点(5);每道承重主梁(3)位于支腿(2)外侧的两端设有数个悬挂吊点(5);悬吊梁(4)与承重主梁(3)通过法兰盘和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人行通道的船闸闸室墙施工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每列支腿(2)底部均设有行走车轮组(1),行走车轮组(1)包括底部纵梁(10)、轮组(14)和驱动装置(15),每条支腿(2)底部均设有一个轮组(14),且行走车轮组(1)中位于首尾的轮组(14)均装有驱动装置(15),同一行走车轮组(1)内各轮组(14)由底部纵梁(1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人行通道的船闸闸室墙施工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横向上,承重主梁(3)与支腿(2)之间设有横向拉杆(6);承重主梁(3)连接支腿(2)的位置上方设有竖杆,承重主梁(3)与竖杆顶部之间也连有横向拉杆(6);纵向上,相邻的支腿(2)间在纵向连接梁(9)上方设有交叉的纵向拉杆(8),支腿(2)与底部纵梁(10)之间也设有纵向拉杆(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人行通道的船闸闸室墙施工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行走车轮组(1)的轮组(14)均为双排轮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人行通道的船闸闸室墙施工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支腿(2)朝外的侧面设有数个调节螺杆(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人行通道的船闸闸室墙施工移动模架,包括:支腿、承重主梁、悬吊梁、悬挂吊点、行走系统和人行通道;在横向上设有数道承重主梁,承重主梁两侧各设有一列支腿;纵向上位于中央的承重主梁对应的两根支腿上设有相互对称的行走系统,两侧的行走系统之间设有横向的人行通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架体为箱型结构并增设横向连接梁和上下拉杆,增加了整体刚度及稳定性;中层的横向连接梁位置处设有行走人行通道,使施工移动模架的左右侧连通;设置多组悬挂吊点,提升了悬挂位置的多样性与可选择性;承重主梁和悬吊梁通过法兰盘和螺栓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稳固,有利于延长模架的使用寿命。延长模架的使用寿命。延长模架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良 陶邦军 张伟 刘广 刘武 徐恒辉 张振华 严周为 汪志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30
技术公布日:2022/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