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排放结构

文档序号:34085253发布日期:2023-05-07 01:0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排放结构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排放结构。


背景技术:

1、为提高我国人民居住环境和水环境质量,我国已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收集系统。但在我国多数城乡结合部、乡镇街道,因现状建筑房屋污水收集量小、污水收集改造难度大,沿街大部分商户将污水、污油、生活垃圾直接倾倒至道路雨水口中,从而造成垃圾外溢、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现象;造成本身已修建雨污分流系统丧失作用,最终导致河水污染,人民居住环境下降。

2、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污水排放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污水排放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污水排放不便等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污水排放结构,

4、排放机构,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入口组件、管体以及设于收纳口底部的污水管;

5、盖设组件,其活动式设于所述收纳口顶端且自主控制其快速启闭。

6、进一步的,所述入口组件包括防护墙、内凹设于所述防护墙中心的收纳槽、盖设于所述收纳槽上的排污栅以及形成于所述污水管顶端的收纳口;

7、所述防护墙呈回字状设于所述收纳口顶端且其外露部分贴仿花岗岩石材。

8、进一步的,所述排污栅低于防护墙底壁的距离为0.2m;

9、所述排污栅的下方连接一铁链,铁链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污水管的一侧内壁上。

10、进一步的,所述盖设组件包括盖板和脚踏组件;其中:

11、所述脚踏组件包括脚踏板、脚踏连接杆和控制杆,所述脚踏板与脚踏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脚踏连接杆与控制杆的底端活动铰接;所述控制杆顶端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入口组件的防护墙的一侧活动铰接;

12、所述脚踏板控制盖板的打开和关闭。

13、进一步的,所述盖板采用不锈钢制成,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为0.65*0.55m;

14、所述盖板嵌设于所述防护墙顶端对应设置的回字形槽体内。

15、进一步的,所述收纳口的尺寸为0.5m*0.4m;其高出地平线0.4m;

16、所述防护墙的外墙尺寸为0.98m*0.88m,其内墙尺寸为0.62m*0.52m,其高度为0.6m。

17、进一步的,所述污水管采用d150mm污水管。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9、为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在城乡结合部、乡镇街道两侧有大量商铺的路段,可结合雨污水改造系统专门设置这种“污水排放结构”,给现状污水收集量小、污水收集改造难度大的沿街商户提供一种专门污水收集结构,杜绝沿街商铺住户将生活污水倾倒至排水边沟或雨水口;沿道路每100米交错设置,分别引入附近的污水检查井。

2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水排放结构,该污水排放结构不但可解决污水排放不便问题,更能提高我国人民居住环境和水环境质量。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水排放结构,该污水排放结构具有设计简单、使用便捷的特点,便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22、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排放结构,其包括:排放机构,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入口组件、管体以及设于收纳口底部的污水管;盖设组件,其活动式设于所述收纳口顶端且自主控制其快速启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排放结构,其通过设置盖设组件于该排放机构,从而便于快速启闭盖板,实现倾倒污水的目的;该污水排放结构不但可解决污水排放不便问题,更能提高我国人民居住环境和水环境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魏国,胡建荣,张星,吴昕东,原小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