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坡建房装配式微型桩与格构梁组合结构

文档序号:33489206发布日期:2023-03-17 19:52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坡建房装配式微型桩与格构梁组合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坡防治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切坡建房装配式微型桩与格构梁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2.我国广大丘陵地区居住着大量农村居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新建房需求增加。丘陵地区具有地形起伏、高低不平的地势特点,为了整平场地,常将小型斜坡坡脚处一部分挖去来形成切坡,将房屋修建于切坡后的斜坡坡脚前方。而农村居民灾害预防意识不高,对房屋后斜坡的支挡与防护措施难以实施到位,容易发生诸如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地面隆起、崩塌、滑坡等斜坡失稳现象,危害已建房屋建筑的稳定和安全,因此,丘陵地区农村切坡建房诱发滑坡是比较普遍的地质灾害现象。
3.目前国内常用于处置此类滑坡的措施如挡土墙、抗滑桩等效果较好,但因其造价高昂,施工周期长,耗用原材料多,施工难度大,导致很多居民切坡建房时不考虑上述边坡支挡措施,只做简单处治,隐患较大,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既容易施工、又成本比较低的防护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切坡建房装配式微型桩与格构梁组合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切坡治理中施工难度大、成功较高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切坡建房装配式微型桩与格构梁组合结构,包括前排微型桩和坡面微型桩,
6.所述前排微型桩内同轴设置有钢管,所述钢管外周向等距分布有多个钢筋,每个所述钢筋均位于前排桩基主体内,每根所述前排微型桩的一端周向开设有多个开口,每两根所述前排微型桩纵向设置构成前排微型桩组,多个所述前排微型桩组等距间隔打入切坡坡脚土体,所述前排微型桩组中两根前排微型桩的连接处包覆有钢圈,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钢圈之间卯榫连接有第一格构梁;
7.所述坡面微型桩的一端设有钢结构螺栓,所述坡面微型桩的另一端设有与钢结构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坡坡面微型桩内同轴设置有螺纹钢筋,每两个所述坡面微型桩通过钢结构螺栓和螺纹孔连接构成坡面微型桩组,多个所述坡面微型桩组等距间隔打入坡面土体内,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坡面微型桩之间连接有第二格构梁。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格构梁上开有排水槽。
9.进一步的,所述钢圈与第一格构梁的连接处缝隙填充有混凝土。
10.进一步的,所述前排微型桩与第一格构梁、以及坡面微型桩与第二格构梁均在切坡表面形成网络结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12.本方案使用预制的前排微型桩和坡面微型桩的组合结构代替传统挡土墙支护结
构支挡切坡,起到了支挡切坡土压力及加固切坡的作用,防止滑坡的发生。同时使用一定尺寸的混凝土格构梁连接前排微型桩或坡面微型桩起到整体固定作用,联合加固切坡增强其稳定性;遇到暴雨天气,格构梁上预留的排水便于排水,防止大量雨水在坡面淤积,减少坡面水入土下渗,有效维持切坡稳定;充分发挥了微型桩施工速度快,工程扰动小,造价低,节省原材料等优点。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施例中前排微型桩的立体图;
14.图2是本实施例中前排微型桩的仰视图;
15.图3是本实施例中坡面微型桩的主视图;
16.图4是本实施例中坡面微型桩的仰视图;
17.图5是本实施例中前排微型桩组拼装示意图;
18.图6是本实施例中坡面微型桩组拼装示意图;
19.图7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格构梁的示意图;
20.图8是本实施例中两种第二格构梁的示意图;
21.图9是本实施例中坡面微型桩与第二格构梁组的拼装示意图;
22.图10是本实施例中切坡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前排微型桩1、坡面微型桩2、钢管3、钢筋4、第一格构梁5、钢圈6、钢结构螺栓7、第二格构梁8、排水槽9、切坡10。
25.实施例
26.如附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切坡建房装配式微型桩与格构梁组合结构,包括前排微型桩1和坡面微型桩2,本实施例中前排微型桩1的直径为75-150mm,坡面微型桩2的直径为60mm。
27.前排微型桩1内同轴设置有钢管3,钢管3的外径为30mm、内径为25mm,钢管3外周向等距分布有3φ10钢筋4,每个钢筋4均位于前排微型桩1内,每根前排微型桩1的上端周向开设有多个开口,每个开口均穿过前排微型桩1内钢管3的部分区域,本实施例中开口的数量为三个。每两根前排微型桩1纵向设置构成前排微型桩组,每个前排微型桩组的两个前排微型桩1开口的一侧相互抵触,多个前排微型桩组等距间隔打入切坡10坡脚土体,前排微型桩组的顶部高出切坡10面100-150mm。前排微型桩组中的两根前排微型桩1通过其上的开口进行配合(即开口处实体部分相抵),同时两根前排微型桩1的连接处包覆有位于前排微型桩1外的钢圈6,钢圈6上开口多个横向设置的连接槽,连接槽通过其内设置的方块卯榫连接有第一格构梁5,方块设置前排微型桩1连接的开口处。在两个第一格构梁5的剖面为矩形,其尺寸为120mm*150mm,第一格构梁5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与方块配合的卯榫槽,第一格构梁5与钢圈6的缝隙填充有混凝土。
28.坡面微型桩2的顶部中心设有钢结构螺栓7,坡面微型桩2的底部中心设有与钢结构螺栓7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坡面微型桩2内同轴设置有内径为20mm的螺纹钢筋,螺纹钢筋
位于钢结构螺栓7与螺纹孔之间,每两根坡面微型桩2纵向设置构成坡面微型桩2组,多个坡面微型桩2组等距间隔打入坡面土体内,坡面微型桩2组的顶部高出坡面100-150mm。坡面微型桩2组中的两根坡面微型桩2通过其中一根坡面微型桩2的钢结构螺栓7与另一根坡面微型桩2的螺纹孔进行配合连接。每两根左右相邻的坡面微型桩2之间连接有第二格构梁8,第二格构梁8长度为2m,第二格构梁8内置有钢筋4笼,第二格构梁8的形状有两种:第一种结构为横板上一体成型有中部向下凸出的凸块,凸块的底部中心开有排水槽9,横板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连接孔;第二种结构为横板上一体成型有中部向上凸出的凸块,横板的底部上开有排水槽9,横板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连接孔。上述的两种第二格构梁8分别设置在坡面微型桩2的左右两侧,并且两个第二格构梁8的连接孔均与坡面桩基主体相卡接。
29.本方案总前排微型桩1与第一格构梁5、以及坡面微型桩2与第二格构梁8均在切坡10表面形成网络结构。
30.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切坡建房装配式微型桩与格构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排微型桩和坡面微型桩,所述前排微型桩内同轴设置有钢管,所述钢管外周向等距分布有多个钢筋,每个所述钢筋均位于前排桩基主体内,每根所述前排微型桩的一端周向开设有多个开口,每两根所述前排微型桩纵向设置构成前排微型桩组,多个所述前排微型桩组等距间隔打入切坡坡脚土体,所述前排微型桩组中两根前排微型桩的连接处包覆有钢圈,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钢圈之间卯榫连接有第一格构梁;所述坡面微型桩的一端设有钢结构螺栓,所述坡面微型桩的另一端设有与钢结构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坡面微型桩内同轴设置有螺纹钢筋,每两个所述坡面微型桩通过钢结构螺栓和螺纹孔连接构成坡面微型桩组,多个所述坡面微型桩组等距间隔打入坡面土体内,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坡面微型桩之间连接有第二格构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坡建房装配式微型桩与格构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格构梁上开有排水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切坡建房装配式微型桩与格构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圈与第一格构梁的连接处缝隙填充有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切坡建房装配式微型桩与格构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微型桩与第一格构梁、以及坡面微型桩与第二格构梁均在切坡表面形成网络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切坡建房装配式微型桩与格构梁组合结构,具体涉及滑坡防治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前排微型桩和坡面微型桩,前排微型桩的一端周向开设有开口,每两根前排微型桩纵向设置构成前排微型桩组,多前排微型桩组打入切坡坡脚土体,前排微型桩组中两根前排微型桩的连接处包覆有钢圈,每两个相邻的钢圈之间卯榫连接有第一格构梁;坡面微型桩设有钢结构螺栓和螺纹孔,每两个坡面微型桩通过钢结构螺栓和螺纹孔连接构成坡面微型桩组,多个坡面微型桩组等距间隔打入坡面土体内,每两个相邻的坡面微型桩之间连接有第二格构梁。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切坡治理中施工难度大、成本较高的问题,可用于切坡的安全防护。的安全防护。的安全防护。


技术研发人员:程家杰 陈秋南 黄小城 胡伟 陈正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9.19
技术公布日:2023/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