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27335发布日期:2023-06-29 13:58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防渗水施工,尤其涉及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


背景技术:

1、地漏,是连接排流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在建筑室内,尤其是卫生间或者泳池构造中,通常设置有排水地漏,现有技术中地漏的防水技术通常采用防水涂料和防水卷材,具体而言,在卫生间找平后对地面进行涂刷防水涂料,而后在地漏位置铺设防水卷材。上述地漏结构在渗水和积水时容易发生渗漏,多余水流从地漏周围缝隙渗漏到防水层,影响到楼下住户。

2、为此,公告号为cn21712845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地漏用防水构件及其地漏防水施工结构,防水构件包括法兰管和法兰板,并在法兰板上铺设无纺布,施工时,无纺布上通过防水粘胶剂与法兰板连接后,再将法兰板和无纺布置于两道涂料防水层之间,以减少地漏节点处渗漏水的发生。

3、但是,上述结构中,涂抹于无纺布上的防水粘胶剂固化且安装完毕后,所成型的防水层为水平状,因此,当防水层上有积水时,部分积水容易向外侧流入至楼板结构内,导致发生渗水;不仅如此,上述地漏防水施工结构中,需要设置两道涂料防水层,施工过程中,需要预先喷涂下层的涂料防水层后,将防水构件安装于成型的涂料防水层,而后在无纺布上喷涂防水粘胶剂,待防水粘胶剂固化后,再喷涂额外一侧防水涂料层,即两层防水涂料层的喷涂需要分两步进行,造成施工繁琐,降低了安装效率。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地漏相关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具有进一步减少渗水发生、并且施工方便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的效果。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预埋件,包括排流管和连通于所述排流管一端的预埋筒,所述排流管用于插接于地漏孔的内侧,所述预埋筒的周向内壁包括导流壁,所述导流壁与所述排流管相邻的一端为排流端,另一端为进流端,所述进流端的尺寸小于所述排流端的尺寸,所述进流端向所述排流端逐步过渡设置。

3、进一步,为了增加与可固化防水材料的接触面,增大可固化防水材料凝固成型后所形成的防水层与预埋筒的结合作用力,所述预埋筒背对所述排流管一端设置有闭环状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平行于所述排流管的轴向延伸。

4、进一步,为了方便地漏施工安装时,预埋筒内外两侧所铺设的可固化防水材料能够通过通孔连通,使得防水材料固化成型后,所形成的防水层保持水平在预埋筒内外两侧齐平,同时加强固化后的防水层与预埋筒的连接强度,所述延伸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预埋筒内腔连通的通孔。

5、进一步,为了引导积水在延伸部内向下流动以进入排流管内,防止积水从通孔内侧的孔口流到预埋筒的外侧,所述延伸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内引流板,所述内引流板与所述延伸部相连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的上方,所述内引流板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的下方。

6、进一步,为了增大对延伸部周向内壁上积水的引导范围,所述内引流板为闭环状。

7、进一步,为了引导延伸部外侧壁上的积水通过通孔进入预埋筒内,而后向下流动,从排流管排出,所述延伸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外引流板,所述外引流板与所述延伸部围合形成槽口向上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槽底与所述通孔的底部齐平,所述通孔与背对所述预埋筒内腔的孔口收容于所述引流槽内。

8、进一步,为了扩大引流槽的引流范围,所述引流槽为闭环状。

9、进一步,为了将导流壁控制在合适的倾斜坡度,避免坡度过低时不易引导积水向下流动从排流管排出,同时避免坡度过高造成预埋件过大,增大防水层厚度,进而增大地漏安装成本,所述导流壁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10°的倾斜夹角。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地漏结构,包括楼板,所述楼板上设置有地漏孔,所述地漏孔的内侧贯穿且固定有地漏管,所述楼板的承载面上依次设置有找平层、防水层和饰面层,还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技术方案中的防渗水预埋件,所述防渗水预埋件的排流管密封贴合于所述地漏管的内侧,预埋筒设置于所述防水层内。

11、进一步,为了加强防水层的防潮耐湿效果,同时隔音降噪并避免腐蚀,延长使用寿命,所述防水层包括与所述找平层连接的防水卷材和设置于所述防水卷材上的地垫宝,所述预埋筒固定于所述地垫宝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通过预埋筒的导流壁引导预埋筒周向内壁上的积水从进流端向排流端流动,再通过排流管排出,进一步减少渗水的发生,且预埋筒用于直接预埋于可固化防水材料所形成的防水层中,无需进行两步防水材料喷涂固化,施工简单,成本降低,并提高了安装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流管(100)和连通于所述排流管(100)一端的预埋筒(200),所述排流管(100)用于插接于地漏孔(120)的内侧,所述预埋筒(200)的周向内壁包括导流壁(300),所述导流壁(300)与所述排流管(100)相邻的一端为排流端(400),另一端为进流端(500),所述进流端(500)的尺寸小于所述排流端(400)的尺寸,所述进流端(500)向所述排流端(400)逐步过渡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筒(200)背对所述排流管(100)一端设置有闭环状的延伸部(600),所述延伸部(600)沿平行于所述排流管(100)的轴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60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预埋筒(200)内腔连通的通孔(70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600)的内壁上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内引流板(800),所述内引流板(800)与所述延伸部(600)相连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700)的上方,所述内引流板(800)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700)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引流板(800)为闭环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60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外引流板(900),所述外引流板(900)与所述延伸部(600)围合形成槽口向上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槽底与所述通孔(700)的底部齐平,所述通孔(700)与背对所述预埋筒(200)内腔的孔口收容于所述引流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为闭环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壁(300)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10°的倾斜夹角。

9.一种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110),所述楼板(110)上设置有地漏孔(120),所述地漏孔(120)的内侧贯穿且固定有地漏管(130),所述楼板(110)的承载面上依次设置有找平层(140)、防水层(150)和饰面层(160),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所述防渗水预埋件的排流管(100)密封贴合于所述地漏管(130)的内侧,预埋筒(200)设置于所述防水层(150)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150)包括与所述找平层(140)连接的防水卷材(151)和设置于所述防水卷材(151)上的地垫宝(152),所述预埋筒(200)固定于所述地垫宝(152)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预埋件,包括排流管和连通于排流管一端的预埋筒,排流管用于插接于地漏孔的内侧,预埋筒的周向内壁包括导流壁,导流壁与排流管相邻的一端为排流端,另一端为进流端,进流端的尺寸小于排流端的尺寸,进流端向排流端逐步过渡设置。本技术该公开了一种地漏结构。该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通过预埋筒的导流壁引导预埋筒周向内壁上的积水从进流端向排流端流动,再通过排流管排出,进一步减少渗水的发生,且预埋筒用于直接预埋于可固化防水材料所形成的防水层中,无需进行两步防水材料喷涂固化,施工简单,成本降低,并提高了安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姚涛,贺文浩,冯懿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贝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