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桩,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1、管桩基础是深基础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基础形式,它由若干个沉入土中的管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或承台梁组成;管桩的作用是将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强的土层上,或将软弱土层挤密实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密实度。管桩使用较多的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2、现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承载性能差,一些原因导致桩身出现裂缝后,承载能力会大幅下降,导致桩身上的裂缝持续扩大,寿命大幅缩短,甚至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承载性能差,一些原因导致桩身出现裂缝后,承载能力会大幅下降,导致桩身上的裂缝持续扩大,寿命大幅缩短,甚至报废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混凝土和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固定在混凝土的内部,所述钢筋笼包括纵向预应力钢筋、支撑钢筋、第一螺旋箍筋和第二螺旋箍筋;
4、所述支撑钢筋为封闭环状结构,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沿支撑钢筋周向固定,所述预应力钢筋位于支撑钢筋的内部,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和支撑钢筋构成基础钢筋笼;
5、所述第一螺旋箍筋由基础钢筋笼背面的最高点向下沿第一时针方向环绕固定在基础钢筋笼上,所述第二螺旋箍筋由基础钢筋笼正面的最高点向下沿第二时针方向环绕固定在基础钢筋笼上,所述第一时针方向与第二时针方向相反。
6、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端部设有与管桩端部形状相配合的端盖,所述端盖设有孔洞,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穿过孔洞并固定在端盖上。
7、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数量为多个。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箍筋和第二螺旋箍筋套设在基础钢筋笼上,并通过细钢丝捆扎在基础钢筋笼上。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箍筋为等螺距螺旋箍筋。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旋箍筋为等螺距螺旋箍筋。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箍筋和第二螺旋箍筋为螺距相同的螺旋箍筋。
12、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60-c70。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钢筋的屈服极限为250-350mpa。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箍筋和第二螺旋箍筋的屈服极限为250-350mpa。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方案通过在基础钢筋笼的外侧固定两根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箍筋,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产生裂缝时,双螺旋箍筋与裂缝近似正交,与导致裂缝扩大的主拉应力方向平行,对斜裂缝的发展起到了有效抑制的作用,保证了管桩的完整性,同时为后期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出现裂缝后的检修或更换工作留有充分的准备时间。
17、(2)本方案通过在基础钢筋笼的外侧固定螺旋箍筋在一程度上提高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承载能力,扩大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使用场合。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混凝土(2)和钢筋笼(3),所述钢筋笼(3)固定在混凝土(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3)包括纵向预应力钢筋(1)、支撑钢筋(4)、第一螺旋箍筋(5)和第二螺旋箍筋(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端部设有与管桩端部形状相配合的端盖,所述端盖设有孔洞,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1)穿过孔洞并固定在端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数量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箍筋(5)和第二螺旋箍筋(6)套设在基础钢筋笼上,并通过细钢丝捆扎在基础钢筋笼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箍筋(5)为等螺距螺旋箍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箍筋(6)为等螺距螺旋箍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箍筋(5)和第二螺旋箍筋(6)为螺距相同的螺旋箍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2)的强度等级为c60-c7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筋(4)的屈服极限为250-350mpa。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箍筋(5)和第二螺旋箍筋(6)的屈服极限为250-35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