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69814发布日期:2023-03-08 01:5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深基坑在开挖好之后都会设有支撑防护体系。
3.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1726750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支护桩,两个所述支护桩的正面均开设有矩形槽,两个所述矩形槽的内部均设置有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四个所述第一转轴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矩形槽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旋钮,两个所述支护桩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筋,通过设置伸缩杆和支护桩之间的配合,来加强整体支撑防护体系的稳固性,避免支护桩倾倒的情况发生,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支护桩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加强筋,用于加强支护桩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结构稳定性。
4.上述专利中的一种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仍存在不足:伸缩杆的固定是用螺纹杆的一端与伸缩杆的内杆相抵进行固定,但此固定方式在伸缩杆受到很大的压力的时候,很难保证伸缩杆稳定性,并且在深基坑内部进行作业的时候,肯定会出现振动,振动会导致螺纹杆的松动,稍微松动一点,就会出现打滑的现象,进而无法在对伸缩杆的内杆进行继续的固定。
5.因此有必要对上述的不足进行针对性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在对支护桩的支撑更加的稳定。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护桩,两个支护桩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梁,支护桩一面贯穿设置有锚索孔,两个支护桩之间设置有挡土板,所述支护桩一侧开设有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第一放置槽内上端转动连接有与第一放置槽匹配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一端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放置槽内上端转动连接有与第二放置槽匹配的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一端内滑动连接有第四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一侧均设置有紧固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之间均设置有固定构件,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一面贯穿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插入有固定杆。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构件包括限位块,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一面开设有等距且与限位块匹配的限位槽,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一侧与限位块一侧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槽为楔形状,且限位块一端为与限位槽匹配的楔形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一端为锥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土板为与两个支护桩之间的距离相等,挡土板一面边部设置有开合板,开合板与挡土板一面铰接,开合板一面边部与挡土板一面之间设置有锁紧构件。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紧构件包括转板,转板与开合板一面边部固定连接,挡土板一面固定连接有位置与转板匹配的横板,横板一面远离挡土板边部固定连接有竖板,竖板一面贯穿设置有限位板。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板靠近挡土板一面为斜面设置,转板一面为与竖板匹配的斜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板一端开设有倒角。
1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16.该种新型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通过设置两组支撑装置对支护桩进行支撑,支撑装置之间设置有固定构件,固定构件使得在进行支撑的时候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在支撑支护桩的时候更加的具有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支撑杆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支护桩;2、横梁;3、锚索孔;4、挡土板;5、第一放置槽;6、第二放置槽;7、第一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9、第三支撑杆;10、第四支撑杆;11、紧固件;12、安装板;13、通孔;14、固定杆;15、限位槽;16、滑槽;17、滑块;18、限位块;19、开合板;20、转板;21、横板;22、竖板;23、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
26.请参阅图1-图4,一种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护桩1,两个支护桩1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梁2,支护桩1一面贯穿设置有锚索孔3,两个支护桩1之间
设置有挡土板4,支护桩1一侧开设有第一放置槽5和第二放置槽6,第一放置槽5内上端转动连接有与第一放置槽5匹配的第一支撑杆7,第一支撑杆7一端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8,第二放置槽6内上端转动连接有与第二放置槽6匹配的第三支撑杆9,第三支撑杆9一端内滑动连接有第四支撑杆10,第一支撑杆7和第三支撑杆9一侧均设置有紧固件11,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8之间、第三支撑杆9和第四支撑杆10之间均设置有固定构件,第二支撑杆8和第四支撑杆10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安装板12一面贯穿开设有通孔13,通孔13内插入有固定杆14。
27.本实施例中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通过锚索孔3将穿过支护桩1并将锚索进行固定,将第一放置槽5内的第一支撑杆7转出,将第一支撑杆7内的第二支撑杆8拉出,第二支撑杆8远离第一支撑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将安装板12放置在地面,将第一支撑杆7上的紧固件11旋紧,紧固件11与第一支撑杆7一侧面螺纹连接,紧固件11一端与第二支撑杆8一侧面相抵,用固定构件将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8进行固定,固定杆14插入通孔13内且插入地面内,第二放置槽6内的第三支撑杆9转动出,同上述方法对其进行固定,双支撑更加的具有稳定性,同时支撑杆之间通过固定构件进行固定,不会轻易出现打滑或是松动的现象,使得支护桩1更加的稳定。
28.请参阅图3和图4,固定构件包括限位块18,第二支撑杆8和第四支撑杆10一面开设有等距且与限位块18匹配的限位槽15,第一支撑杆7和第三支撑杆9一侧开设有滑槽16,滑槽16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7,滑块17一侧与限位块18一侧固定连接;在将使用时,将第二支撑杆8和第四支撑杆10调节至合适位置,将滑块17插入滑槽16内,同时限位块18插入限位槽15内,对第三支撑杆9和第四支撑杆10进行位置固定。
29.请参阅图3和图4,限位槽15为楔形状,且限位块18一端为与限位槽15匹配的楔形状;便于将限位块18放入限位槽15内,在支护桩1受到挤压的力时,限位槽15将限位块18进行阻挡,进而对支护桩1进行支撑。
30.请参阅图3,固定杆14一端为锥形;锥形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将固定杆14敲入地面。
31.请参阅图1,挡土板4为与两个支护桩1之间的距离相等,挡土板4一面边部设置有开合板19,开合板19与挡土板4一面铰接,开合板19一面边部与挡土板4一面之间设置有锁紧构件;在挡土板4一面聚集比较多的泥土的时候,支护桩1所要承受的挤压力就会越大,此时将开合板19打开,将挡土板4另一面的泥土进行转移,减小支护桩1受到的挤压力。
32.请参阅图5,锁紧构件包括转板20,转板20与开合板19一面边部固定连接,挡土板4一面固定连接有位置与转板20匹配的横板21,横板21一面远离挡土板4边部固定连接有竖板22,竖板22一面贯穿设置有限位板23;竖板22至挡土板4之间的距离和转板20匹配设置,在需要打开开合板19的时候,将限位板23取下,转动转板20,脱离竖板22,将开合板19打开即可,同理需要关闭的时候,将转板20转入竖板22与挡土板4之间,将限位板23插入竖板22一面,限位板23与转板20一侧紧抵,防止转板20转出。
33.请参阅图5,竖板22靠近挡土板4一面为斜面设置,转板20一面为与竖板22匹配的斜面;斜面具有一定导向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开合板19在关闭后的密闭性。
34.请参阅图5,限位板23一端开设有倒角;倒角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操作人员将限位板23插入竖板22上开设的贯穿孔内。
35.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