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0767发布日期:2023-08-20 18:36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亲水步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国家经济的日益发展,流经城市的河流除了要满足防洪、排涝、供水、等基本功能外,人们对河流在城区景观与休闲等功能的需求性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河流亲水空间或滨水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将游人引入河道水面附近,为城区居民提供游憩、观赏、亲近河水的场所及便利,增加城市的休闲空间,让居民近距离亲近河流,融入自然,在体现城市河流的防洪等基本功能外,进一步发挥城市河流的景观、生态休闲等综合效益。

2、城市中的河流较缓的岸坡地带或较宽的河滩地,均已结合景观进行了开发,而城市中的河流涉及较陡岸坡的地带,则很少布设亲水步道,亲水空间或滨水空间的开发相对较少,导致城市河流沿线的亲水空间的连通性较差,如何打造沿河亲水步道形成环线已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当亲水步道需要布设在较陡河岸线时,一般采用大挖大填的方案。常规挖填方案因岸坡高陡,则开挖、支护及回填等工程量较大,工期相对较长,且施工期土石方填筑对河道的束窄,对行洪的影响,以及沿河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3、对比景区的游玩步道,在城市河流上方设置亲水步道难度较大,需要保证亲水步道不会对河流行洪产生影响,同时保证该亲水步道不会因为河流行洪产生安全问题,普通景区设置的游玩步道底部多设置倾斜支撑柱,而该倾斜的支撑柱在河流上方则会影响河流行洪并且有被冲毁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能够解决城市较陡河岸布设亲水步道采用大挖大填或者常规挖填时工期长,甚至影响河道行洪的问题。

2、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包括位于河流水位上方的亲水步道,其特征在于:河流岸坡设置有支撑面,所述亲水步道的内侧固定于河流岸坡的支撑面上,所述支撑面包括基础边沿线,所述基础边沿线外侧的所述亲水步道底部悬空,所述亲水步道的悬空部分设为悬挑部,所述支撑面的宽度大于所述悬挑部宽度,从而保证所述亲水步道的结构稳定性。

4、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5、所述亲水步道的宽度方向设有横向加固锚筋,所述亲水步道的竖直方向设有竖向加固锚筋,所述横向加固锚筋和所述竖向加固锚筋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河流岸坡内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亲水步道内部,所述横向加固锚筋和所述竖向加固锚筋沿着所述亲水步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根。

6、所述亲水步道上方的所述河流岸坡内固定有若干排水管道和防护锚杆,所述排水管道向下倾斜且一端露出所述河流岸坡的外面,所述防护锚杆与所述排水管道间隔错开的梅花形布设,所述河流岸坡的外面设有岸坡支护,所述岸坡支护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水管道外侧的防护网以及防护网外侧喷设混凝土构成的挂网喷浆支护。

7、所述亲水步道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框格横梁和与所述框格横梁固定连接的框格纵梁,所述亲水步道的两侧沿着长度方向分别设有若干段所述框格纵梁,分段的所述框格纵梁之间设有伸缩缝,所述框格横梁设置在两根所述框格纵梁之间,所述框格横梁与所述框格纵梁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步道面板。

8、所述框格横梁和所述框格纵梁内部分别包括若干横梁通长锚筋和纵梁通长锚筋,所述横梁通长锚筋和所述纵梁通长锚筋分别位于所述框格横梁和所述框格纵梁的拐角处,所述纵梁通长锚筋的周侧缠绕有箍筋,两侧的所述框格纵梁之间设有若干步道面板分布筋,所述步道面板分布筋上下双列设置且其走向与所述纵梁通长锚筋的走向相同。

9、所述亲水步道还包括铺装层,所述铺装层包括位于最上面的地板,所述地板的下面固定连接有若干龙骨,所述龙骨内固定连接有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内。

10、所述亲水步道的临水侧设有护栏,所述护栏通过所述亲水步道内预埋的连接件与所述亲水步道固定连接,若干所述连接件沿着所述亲水步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护栏包括l形的护栏下段、护栏中段以及扶手,所述护栏下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和上面的所述护栏中段固定连接,所述护栏中段的上端与所述扶手固定连接。

11、所述伸缩缝内设置有泡沫板。

12、相邻的所述连接件之间的间距为0.8米~1米,所述护栏的高度为1.2米~1.5米。

13、相邻的所述框格横梁之间的间距为3米~4米,相邻的所述伸缩缝之间的间距为9米~12米,所述竖向加固锚筋的长度为1.5米~2.5米,相邻的所述竖向加固锚筋之间的间距为0.8米~1米。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悬挑式的亲水步道,采用轻型结构,对岸坡进行少量开挖,避免了大挖大填的施工方案,并能够减少或避免采用底部斜撑,不影响河道行洪,同时保证该亲水步道不会因为河流行洪产生安全问题,避免河流行洪时步道结构被冲毁的风险;增加城市河流沿线亲水空间的连通性,形成沿河环线通道,为徒步游玩城市河流沿线提供了便捷条件;在体现城市河流的防洪等基本功能外,进一步发挥城市河流和景观、生态休闲等综合效益;还能提升河道监管能力,为水情监控、落实河长制水质监管。



技术特征:

1.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包括位于河流水位(15)上方的亲水步道(28),其特征在于:河流岸坡(2)设置有支撑面(16),所述亲水步道(28)的内侧固定于河流岸坡(2)的支撑面(16)上,所述支撑面(16)包括基础边沿线(1),所述基础边沿线(1)外侧的所述亲水步道(28)底部悬空,所述亲水步道(28)的悬空部分设为悬挑部(17),所述支撑面(16)的宽度大于所述悬挑部(17)宽度,从而保证所述亲水步道(28)的结构稳定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步道(28)的宽度方向设有横向加固锚筋(9),所述亲水步道(28)的竖直方向设有竖向加固锚筋(8),所述横向加固锚筋(9)和所述竖向加固锚筋(8)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河流岸坡(2)内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亲水步道(28)内部,所述横向加固锚筋(9)和所述竖向加固锚筋(8)沿着所述亲水步道(28)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步道(28)上方的所述河流岸坡(2)内固定有若干排水管道(18)和防护锚杆(19),所述排水管道(18)向下倾斜且一端露出所述河流岸坡(2)的外面,所述防护锚杆(19)与所述排水管道(18)间隔错开的梅花形布设,所述河流岸坡(2)的外面设有岸坡支护,所述岸坡支护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水管道(18)外侧的防护网以及防护网外侧喷设混凝土构成的挂网喷浆支护(2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步道(28)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框格横梁(3)和与所述框格横梁(3)固定连接的框格纵梁(4),所述亲水步道(28)的两侧沿着长度方向分别设有若干段所述框格纵梁(4),分段的所述框格纵梁(4)之间设有伸缩缝(5),所述框格横梁(3)设置在两根所述框格纵梁(4)之间,所述框格横梁(3)与所述框格纵梁(4)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步道面板(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格横梁(3)和所述框格纵梁(4)内部分别包括若干横梁通长锚筋(12)和纵梁通长锚筋(11),所述横梁通长锚筋(12)和所述纵梁通长锚筋(11)分别位于所述框格横梁(3)和所述框格纵梁(4)的拐角处,所述纵梁通长锚筋(11)的周侧缠绕有箍筋(10),两侧的所述框格纵梁(4)之间设有若干步道面板分布筋(13),所述步道面板分布筋(13)上下双列设置且其走向与所述纵梁通长锚筋(11)的走向相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步道(28)还包括铺装层(14),所述铺装层(14)包括位于最上面的地板(27),所述地板(27)的下面固定连接有若干龙骨(26),所述龙骨(26)内固定连接有膨胀螺栓(25),所述膨胀螺栓(25)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步道(28)的临水侧设有护栏(21),所述护栏(21)通过所述亲水步道(28)内预埋的连接件(7)与所述亲水步道(28)固定连接,若干所述连接件(7)沿着所述亲水步道(28)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护栏(21)包括l形的护栏下段(22)、护栏中段(23)以及扶手(24),所述护栏下段(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7)和上面的所述护栏中段(23)固定连接,所述护栏中段(23)的上端与所述扶手(24)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缝(5)内设置有泡沫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连接件(7)之间的间距为0.8米~1米,所述护栏(21)的高度为1.2米~1.5米。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框格横梁(3)之间的间距为3米~4米,相邻的所述伸缩缝(5)之间的间距为9米~12米,所述竖向加固锚筋(8)的长度为1.5米~2.5米,相邻的所述竖向加固锚筋(8)之间的间距为0.8米~1米。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挑式亲水步道结构,包括位于河流水位上方的亲水步道,亲水步道设置于河流岸坡的支撑面上,支撑面包括基础边沿线,基础边沿线一侧的亲水步道底部悬空,亲水步道的悬空部分设为悬挑部,支撑面的宽度大于悬挑部宽度,从而保证亲水步道的结构稳定性,本技术通过设置悬挑式的亲水步道,采用轻型结构,对岸坡进行少量开挖,避免了大挖大填的施工方案;不影响河道行洪,同时保证该亲水步道不会因为河流行洪产生安全问题,避免河流行洪时步道结构被冲毁的风险;增加城市河流沿线亲水空间的连通性,形成沿河环线通道,为徒步游玩城市河流沿线提供了便捷条件。

技术研发人员:陈义军,袁传龙,宗徐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